APP下载

“校企合作”培养信息专业大数据人才的思考

2019-03-20祝英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人才

□祝英杰 严 冬

一、引言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之一。“校企合作”,即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高校针企业急需人才,订单式培养在校生,因此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显著提高。

美国在20世纪初提出了“合作教育”这个词。1909年美国东北大学成立工程学院,在整个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和教育计划项目,同时全院所有学生务必参加。1917年,辛辛那提大学将“合作教育计划”由工程专业扩展到商业管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末为美国校企合作发展的黄金时期,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维联动,校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我国在1998年提出“校企合作”。长春大学理学院信息专业自2003年成立至今,各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借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着眼于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进程。在十五年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加强优势互补,以就业为导向,以精细化培养为目标,实现互惠共赢,推进校企业双方可持续发展。

当今大社会,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人类社会正式从IT时代步入DT时代。2015年国家颁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正式拉开我国的“数据热”。大数据应用于民生建设各个方面,由此产生了金融大数据、电信大数据、传媒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政治大数据、娱乐大数据、教育大数据等方向,大数据技术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数学与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数学建模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等实际问题,受到科学思维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软件行业从事编程与技术服务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数据分析即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校信息专业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融信学堂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校企反复研究培养方案,共同制定2015版培养方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与蓝鸥科技共同制定涉及实习方面的培养人才方案,实行本科2+1+X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的最后一年(0.5学年项目实训+0.5学年带薪实习),学生完全按照公司企业级实训模式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三)师资培训。选送优秀教师进入公司,进行信息化教师的集中培训,技能跟踪、培训需求规范服务。

(四)搭建大数据实验环境。搭建大数据及商务智能专业实验室,用于保障专业实训、教研、项目等工作的开展。企业级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积极进行建构主义教学、智能测评、多维课程资源、多元技能模型、创业场景演练等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五)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进行大数据课程研发,根据本专业的学科深度,将进行精品课程、区域课程、产业课程的研发。所有与蓝鸥科技合作的大数据产业融合课程,将纳入“大数据产业化高端人才培训”计划内,以区域为中心、以行业为中心向全省全国推广。

(六)助力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企业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包括学生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企业到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宣传工作,同时也邀请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对接等服务。企业对拟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对正在创业的学生,提供项目孵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采取专利许可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此外,企业助力高校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历程

信息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的。2004年在省内率先实行了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吉林电视台、搜狐网站、吉林日报均以长大首开“订单式”培养模式报道了教学改革成果。经过改革,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学生IT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2007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本专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开始采用3+1的教学模式(3年在校培养,最后一年在企业培养),先后与大连海辉软件公司、上海微创、北京博彦和沈阳SIST、日本rainbow等大型IT公司合作培养IT人才。

2009年,基于社会对IT人才需求量变化的实际,开始探索2+1+X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博彦公司签订了2+1+X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协议。该协议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执行,并且与深圳的华大基因公司形成了合作意向。2007届7名毕业生签约日本レインボ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毕业后直接去国外工作。

2014年至今,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融信学堂有限公司等企业研究制定了2015版培养方案。自2010级学生起,第七学期执行“企业顶岗实习”,选派专业前20%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课程置换学分。将专业选修课程前移,增加第7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在企业完成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毕业生签约国内外知名企业,如:百度、摩根银行、United Stack公司等。

四、校企合作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人才层次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IT方向毕业生,要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能够成为IT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大数据方向人才。

(二)培养人才类型的问题。IT方向培养人才的类型是能够在相关工作能承担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架构、ETL、OLAP等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以学生兴趣为生长点,组织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校企合作的项目中。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由于企业与高校对自身技术与利益的保护,使得有些校企合作项目停留在表面,浮于形式。因此,校企合作的双方应共同探索,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制定合作协议,共同遵守,平稳推进校企合作进程。

五、结语

学校信息专业,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设立明确的人才培养标准,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环节、加强课外实践与创新环节及课外教育运行机制,使得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校企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