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确定性与创新行为
2019-03-20林立婧
□林立婧
一、不确定性与创新
不确定性是指个体不能预先判断所做决策或者是所面临的事件、情景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人们面临的选择或者事件引发后果不止一种,那么他就面临着不确定性。Van den bos(2003)认为不确定性有两种:信息不确定与自我不确定。信息不确定是指人们面临决策和判断时,可用的信息匮乏,或者是现有信息不能使个体对后果作出确定性的判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遇见。比如商业谈判中不确定对方的底价,新员工不确定自己的工作职责,新的办公系统是不是比原来的办公系统更好用。这类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搜集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我不确定是指个体在遭遇冲突情景时对自我的怀疑。比如员工比别人更加努力工作,而别人得到嘉奖,自己的付出却没有被看到。此时,个体就会对自我概念产生怀疑(原有概念是认真工作是正确的,但认真工作没有被认可,个体就会对“认真工作是正确的”产生怀疑)。自我不确定比信息不确定更深层次,对个体的情绪产生的影响更明显。
创新是指打破原有规则和思维,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产品或思想。创新意味着与过去不同,没有先例可以遵循。20世纪末,能力心理学(包括智力和创造力)的普及引发了人们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对创新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创新能力构成和影响因素探索。创新能力具有多维结构,因此,创新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创新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独特的思维模式,产生出打破常规的想法和见解,并利用已有的资源生产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方法或者成果。创新意味着有所变化,包括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创新意味着风险,风险在于结果和过程的不可预测。创新需要个体有强烈的动机,因为创新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是失败,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那么很难支撑个体对不确定性的结果做出努力。有学者认为,不确定性能够引发个体的趋近动机(McGregor,2001),而趋近动机对个体的创新行为有积极作用。
创新行为通常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多依赖于使用策略克服其不确定性,但却没有具体说明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过程。“解决创新问题的过程包括:减少最初的不确定性、积极选择信息,已达到并验证创新的结果(确定性)”。因此,从原有认知到创新思维的跨越可以通过逐步接受和克服不确定性来实现(Gurova,1976)。
二、不确定性对创新的影响
(一)不确定性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创新依赖于环境,Amabile等(2012)认为环境是创造力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有利于创造性的环境有什么特征?Baer和John(1994)认为创造性环境具有挑战、冒险、争论、冲突、开放性和自由度等特征;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开放式创新有利于企业创新战略的构建(孟丁,2015)。
无论是挑战性、冲突性、开放性还是冒险性等创造性环境特征都与不确定性紧密相连。比如开放性,开放性环境意味着没有明确的规定,处在这种环境的个体不能明确地被告知怎么做,做了的结果是什么。挑战性和冒险性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他们的后果都是不确定的。相比流程化,刻板的环境,不确定性环境更有利于创新行为的产生。当个体处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边界模糊,个体做出任何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大胆思考和尝试,在这种环境下,个体更容易产生创新行为。因此,不确定性的环境可能对创新有促进作用。
(二)不确定感对创新的影响。不确定感是指人们在遭遇不确定性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会对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不确定感管理理论认为,不确定性导致个体产生不确定感,个体对这种不确定感是厌恶的,因此会通过加强自身价值感来降低不确定感。不确定?反应趋近动机理论(uncertainty-reactive approach motivation theory)(McGregor,2001)也认为,处在强烈不确定感中的个体有强烈的价值观和补偿信念,而补偿信念会带来个体强烈的反应趋近动机。比如对自己的目标更加坚定,忽视与之无关的追求。换句话说,不确定感会让人们产生强烈的趋近动机,它们会拉响大脑的警报系统,对不确定性的信息更加敏感,搜集信息的能力会更强。而趋近动机能够促进创新(Dreu,2011)。从这个角度看,不确定感对创新可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创新的影响。不确定性容忍度是指个体在面临不确定情景时,所产生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差异。Freeston在他的广泛焦虑模型中发现IU(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高IU,也就是低不确定性容忍度的个体宁愿知道确定性的负性后果,也不愿在不确定性中等待。比如,他们宁愿知道自己会在60岁死而不愿意无法预知死期。对不确定性的容忍被认为是心理学中衍生出人性化领域的最主要原则之一(Ball,2009)。Kornilova(2003)认为,应对和克服不确定性被视为判断和决策心理学的核心构成之一。Dugas(2004)认为低不确定性容忍度是一种极端的倾向性,个体对于概率极小的不确定性都拒绝接受。高IU个体在面临不确定性情景和事件时,尽管消极事件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他们都认定不确定性是难以接受的。
既然不确定性的环境伴随着创新的整个过程,那么是不是人们越能接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就越能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和耐受程度不同,影响着个体对现有的非最佳方案不满程度(Zenasni,Besancon & Lubart,2008)。创新要求人们有着解决不确定性的积极性,那么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和接受程度就会对创造力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越高,其创新行为越低(张敏,2013);吉虎(2018)的研究也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正相关,个体越不能容忍不确定性,那么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越低。还有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个体的决策困难负相关,也就是说不确定性容忍度越低,越难作出决策(李志勇,吴明证,陶伶,何雪莲,2012)。有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低的个体,容易出现情绪调节困难,他们的情绪表极端化,极端化的情绪导致了认知调节困难,由此对创新产生了负面影响(Francis,& Dugas,2016)。由此可见,个体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和耐受程度与其创新能了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不确定性的环境对创新行为有可能促进作用,个体在确定性按部就班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创新性行为;不确定性环境引发的不确定感能够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使个体创新表现更好;而个体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影响了个体利用不确定性来促进其创新行为的程度。换句话说,不确定性环境通过不确定感影响个体的创新行为,前者是外部因素,后者是内部因素,前者通过后者来影响创新行为,而不确定性容忍度可能调节这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