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2019-03-20聂洋南京艺术学院
聂洋 南京艺术学院
一、现代教育体系中的艺术教育及其发展现状
从艺术教育史的宏观层面上看,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围绕着艺术教育的主题展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高校艺术教育的存在形式既与学校的教学定位有关,也与特定的教育需求有关,按照不同的教育指向,可区分为技能应用型和素质陶养型。这也就是通常理解意义上的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
我们的现代艺术教育起步较晚,尽管国家一直在呼吁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就当前国情来说,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以及“应试教育”的现状,导致了艺术教育的最主要实施阶段还是大学阶段。
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下发题为《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要强化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内涵,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类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到培养计划中,规定在修满既定学分的同时,还需修满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学分才可毕业。各高校必须将艺术教育纳入自身的教学体系中,积极主动地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而学校艺术教育按照高校的性质来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专门类艺术院校和非专门艺术院系中的艺术教育。非专门艺术院系中包含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等高校的艺术院系。由于这些学校的教学定位、学科划分、教学环节等都方面有着自身的特色,就艺术教育、艺术专业来讲,也会存在相应的不同之处。
二、理工类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现状
在理工类高校的众多院系中,艺术学院或者艺术类专业由于其特殊性,设置地比较晚,发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学校教育教学的精力集中于给学生传授知识、讲解学科和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按照当今社会的育人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应试教育充斥整个学习阶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旨背向而行。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前提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局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艺术教育改革。
(一)专业划分单一,学科间联系不密切
理工类院校由于其学校性质所限定,艺术类学科开设比较单一,不能像艺术类院校那样有着详细、清晰的划分。在学科分布上主要存在以设计学为主、其他学科次之的情况。学科之间联系较弱,学科交叉融合程度比较低。以作者的本科院校为例,艺术与设计学院下设产品设计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系、数字媒体系、美术系,各系基本上就一个专业,没有细化专业方向,造成了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有笼统的了解,对于升学、就业等知之甚少。
(二)课程内容割裂,缺乏独创性和特色性
学校艺术教育按照内容指向不同,可以分为技能应用型和素质陶养型,这两种类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理工类高校大多数集中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偏重“艺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很少能对审美能力、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行系统优化整合。实践类课程占比较小,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学会某一个门类的技能,但是没办法从个性、直觉、想象以及创新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提高。
(三)教学方法局限,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现在高校推行的“产学研一体,政企校联动”教学模式,加强了产业与专业之间的对接,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导师,深入了解产业运行模式。这虽有利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就长远来看,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企业是很完备、成熟的在做一些实际的项目,就学生来说,需要的是进一步开拓眼界,有途径、有机会站在艺术发展的最前沿。
三、艺术教育视域下构建理工类高校艺术院系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课程体系
要建设基础性艺术教育课程和专业性艺术技能培训课程相互结合的系统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各课程需要由浅入深、前后相继,全面系统地完善培养方案。努力挖掘和应用自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的优势,建设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的交叉化课程体系,推进学科融合、媒介融合建设。
(二)课程形式
积极打造“半开放式课堂”,在原有企业导师进驻的基础之上,邀请艺术家定期举办工作室、工作坊、讲座等。一方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迅速地了解艺术发展最前沿的讯息,另一方面,在高压环境下,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技能,创作出作品。摒弃“填鸭式”教育手段,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惯有思维,引导学生艺术思想、艺术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创作热情。
(三)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专家、学者、兼职教授帮助学生提升眼界、开阔视野。激励老师们自主学习,接受最新的艺术发展讯息,改进教学方法,开拓全新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们能走出去、学到手。
四、结语
艺术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是崇高的。高校应该摒弃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素质教育下的艺术教育,提升学生艺术知识积累、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创作实践等方面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