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故事传播载体初探
——以动画片《中国唱诗班》为例
2019-03-20王乐乐中国传媒大学
王乐乐 中国传媒大学
纵观“一带一路”总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同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基建、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交流有增无减,方兴未艾。其中中国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代表,越来越成为各色交流形式的重要载体和灵感来源。以往的文化交流多存于国家和社会层面,以文化交流互访,实地活动为主,官方渠道占优势。而大众媒体的兴起,其中尤以电影为代表的新媒体势头正盛,正让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民众层面的交流成为更多可能。2015年,《中国唱诗班》以官方投资、独立团队制作的姿态横空出世,陆续推出了5集以嘉定名人雅士为主角,取材传统古诗词的动画电影。像这样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题材让《中国唱诗班》从第一部开始就引起了观看及转发,惊艳全网,被网友盛赞为“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第五部作品《夜思》的创作上,因为涉及到严肃的历史题材,所有主创人员倾注了更多心血,诗歌由嘉定作曲家易凤林先生作曲,韦卓成配乐,彭擎政导演。动画片的形式如何能保持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持续的生命力,并能成为政府重点文化项目,值得深刻反思和借鉴。
一、取材诗歌,中国味道浓厚
语言的交流从来就不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的,其中蕴含的思想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长盛不衰的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中国故事能够在几千年后依然不绝于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汉字的发明与诗歌的传颂。而2015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仅仅两年后,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便支持年轻的团队进行古诗词的挖掘和名人轶事整理工作,给诗歌披上了动画的外衣,但又不至于十分幼稚,使之仅仅停留在娱乐的层面。这样,系列动画《中国唱诗班》应运而生。以该片第一话《相思》为例,以“红豆”为线索,以落榜士子的成长经历演进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将诗歌的吟哦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融入其中。汉语言本身的词韵魅力,再加上独具特点的中国故事,在互联网上带来了空前的点击率。
二、制作新颖,音画自成一派
能够在中国西安第六届国际原创动画奖一举拿下最佳动画短片奖,还拿下了中国区金奖,将代表中国和日本动漫同台竞技,《中国唱诗班》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而“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主,辐射周边,惠及全球。该区域上的国家多为相对沿海或极为内陆的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都是船舶制造、航运业或者是传统的农业、畜牧业。与中国这样海陆兼备,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相比,文化产业并不突出,遑论与欧美国家一较高下。而“一带一路”绝不应该仅是经济的交流,文化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以往的沿岸国家文化结构中充斥着日系风、欧美化的影视剧。而如今,中国依托自己独特的汉语文化,清新、隽永的图案风格(青瓦白墙、碧溪垂杨),严密、谨慎的历史考据(梅、兰、竹、菊的丰富含义,小小四合院的空间布局,门口对联的应景变换),更兼独特的汉语族群文化意象(爆竹、糖人、花灯、舞龙),配上易凤林先生对于传统音乐的潜心研究,令作品在旋律的创作上既体现了古代东方的神韵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他在创作时就曾表达要让现代的人们在诗乐的熏陶下聆听到真善美最真切声音的美好愿望。[1]音画结合,让汉语文化在新的载体面前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三、兼顾国际,字幕瑕瑜互见
本剧从第二话开始,官方出品的版本中加入了英文字幕,细想来亦是本剧的一大亮点所在。汉语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包蕴的自然容易获得国人的认同。但是,文化自信之后,如何向国际推广便是难题之一。获奖之后,新的剧集中添加了双语字幕。剧组人员也在字幕适配方面下了功夫。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尤其是汉语文化中有隐秘和暗喻的习惯,有的并非直抒胸臆,或兼有弦外之音。如何在听音观画的情况,让观者领悟到其中的文化底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以本剧中《游子吟》一集为例,该话取材自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是以阳光和小草的相互关系比喻母亲和儿子的申请。在片中,主角换作一位清末官吏,故事的起源换成一件旧衣服引发的往事回首,故事的演进也变成了他对几个孩子讲述自己年少苦心奋斗,遭尽白眼,最后成功的故事。这样一来,字幕以大量的叙事体和过去式出现,偏重第三人称的转述。这样做,无疑能让海外观众和国际影迷理解故事中的来龙去脉,但在感情抒发上,不如第一人称来得强烈。而且,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常常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甚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角色。笔者以为故事中英文字幕可更加考究,更富时代感。
四、大众参与,官方民间互动
该片能够蜚声海外,走向国际,与制作团队反映大众呼声,紧跟时代脚步的努力离不开。导演彭擎政带领年龄段在85,90年为主的主创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动画制作。掌握各种动画软件是客观条件,但也与这群热爱本土文化的年轻人灵敏的文化嗅觉分不开。他们通过大小各类动画节参展,通过微博、央视,哔哩哔哩动画等各种官方与非官方,主流和小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种渠道与观众互动,采集观感,收集意愿,征求意见的同时再加入团队的自我坚持,让每一话虽然等待时间稍显久长,却总能保持精良的制作水准和足够的关注度。导演本人甚至会在微博平台上和剧迷、画家、书法家、建筑师等直接交流,并在正式放出全片之前截取新的成果预告,主动征求意见,改正不足,不得不说是难能可贵的。坚持了民间意见和大众口味,接下来便是官方导向。突出其教化功能,唤醒大众对于中国古文化,尤其是汉语文化的兴趣,传扬正能量,凸显文化自信都在官方平台和大型媒体上得到了印证。如此工作,必定是精品频出。
五、导向正确,内容推陈出新
长久以来,在宣传中国文化,弘扬汉语文化的,一直都有着“学字必书法,谈思须老庄”的怪圈,似乎所谓中华文化高不可攀,自成一派非要以难以掌握、精神奥妙的面目示人。学经典只读最经典,画图形只求传神韵,而汉语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接触传统文化的独特技巧总是难以遍及大众,尤其对于非汉语族群的人。文化囿于文人雅士,才子佳人,不敢以新人新事表现古风古韵。
《中国唱诗班》在这一点上一扫往日动画老调常谈,缺乏新意的阴霾,以全新的故事、鲜活的形式、古今结合的模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最后一次的更新选取了民国时期优秀的外交家、爱国人士顾维钧的经历,详细描述了国际特派员在中国的经历以及顾大使为民请命、险象环生的政治生涯,将中国在20世纪初的历史形象用动画一帧帧表现出来。北方城镇的建筑,南方水乡的景致,破败却又包含希望的民族气节,独立且不让寸土的高尚人格都在40分钟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只是一部动画,反映的却是中国人骨子里不想输、不认输、不服输精气神”。[2]
以往的动画,托古讽今居多,却大多接触革命题材,不是民国以前,就是建国以后,总怕站错队伍,弄歪导向。然而,动画给了艺术创作者更多可能,结合更高的自由度、更严谨的态度,才能呈现不朽的动画形象。
传播汉语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时期内长久且艰巨的任务。当下自由的文化创作环境,正在让曾经很多的不可能一步步变为可能。《中国唱诗班》借以动画的外衣,填充文化的内涵,从小人物的生老病死到大角色的悲欢离合,都有极为出色的刻画。“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发展还有更多的可能需要我们探索,而汉语文化和动画电影的组合也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寄希望于一个经典系列的传承,更着眼于未来更多的文化源泉竞相迸流,让我们在“一带一路”交往乃至国际事务交流的话语权可以更加自信。因为有中华文化这样坚实的地基,文化复兴也变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