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汉字限制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2019-03-20曾景林夏宝国陈金花
□曾景林 李 娜 夏宝国 陈金花
自公元前1世纪汉字经由朝鲜半岛正式传入日本以来,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代日本曾经一度出现限制汉字使用现象,这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日本的汉字使用和改革政策一直为国内学者所关注,近些年来,以日本汉字限制政策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多,较多的学者针对限制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但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方面却缺乏深入讨论和研究。本文从分析日本汉字限制的基本状况及其被限制的原因出发,探究汉字限制问题给日本社会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现代日本汉字限制的基本状况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府及多数国民对于汉字的使用存在一种消极的认知,其认为汉字笔画多,数量庞大,书写困难并且容易混淆。因此,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从而出现假名文字论、限制汉字论等多种改革汉字的主张。现代日本从人民大众到政府机构掀起了废除汉字改革国语的风潮,废除汉字改革国语的风潮历时了近半个世纪,这严重阻碍着日本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历史上最早提出废除日语中的汉字的是日本邮政的创始人前岛密。前岛密于1866年以幕臣身份上书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并发表《废止汉字意见书》,在书中指出,长期使用汉字是造成日本政治及文化停滞的重要原因,建议用假名代替汉字,这对后面限制汉字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提出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1873年,深受西方思想和前岛密思想影响的福泽谕吉提出了脱亚入欧论,他主张日本走“脱亚入欧”的国家道路。并在他发表的《文字之教》一书中主张减少汉字的使用字数,降低常用汉字的字数并逐步废除汉字。
1936年时任日本文部大臣的平生三郎提出废除汉字可以减少义务教育经费。在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全面推行“民主改造”政策,日本深受其影响,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文教政策。1923年5月临时调查委员会制定的《常用汉字表》,将日常使用汉字限定在1,962字范围内;1931年又公布了修正案,进一步缩减汉字使用的数量,将常用汉字减少到1,858个;1946年的汉字改革制定了所谓《当用汉字表》,仅包含1,850个汉字[1]。这多年来推行的限制汉字以及文字改革等政策,对日本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二、现代日本汉字限制的原因
现代以来日本提出的文字改革的目的在于限制汉字的使用实现假名化,以期能够更接近西方国家。以下就现代日本汉字限制的原因做出几点分析。
在江户时代中期,日本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的文字后就开始将汉字和西方使用的文字进行比较,并且自认为发现了日本汉字的缺点和西方文字的优点。日本西学之祖新井白石认为,日语中的汉字不仅数量庞大,很难熟记,而且不能表达所有的音,有音无字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一点与只由20多个字母组成的西方文字大不相同[2]。最初提出“废除汉字,使用假名论”的前岛密,同时也是日本“国语政策”的最初倡导者。前岛密主张为了强兵富国,为了全面普及国民教育精神,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就必须废除难学难写、复杂繁琐的汉字。日本人开始思考汉学的优劣和危害,汉字命途由是多舛。汉字由“正政之始”和“经艺之本”,变成了“学生的地狱”和“人民的公敌”[3]。与此同时,日本新闻界也发表“文字利用活版印刷消耗多、费时长”等言论,他们相信借助西方的表音文字会使通信变得更加便捷。因为汉字字数过多,在当时要发明一种能够完全处理汉字的机器是十分不易的,而如果废除了汉字而改用罗马字的话就能得到西方印刷技术的便捷,从而效仿学习西方的技术。可以说,这是现代日本汉字废除与限制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近代以前,日本人一直推崇汉字并且内心把汉字奉为最权威的文字,但是到了近代后日本学者对于汉字却展现出了一种批判的态度,这与“西学东渐”密切相关。明治时期较为先进的学者更是认为汉字是一种影响社会发展的“无用之物”,应该得到摒弃,在他们看来西方表音文字的便捷性正是西方走向强大的重要保障,并且以此为据宣称汉字是一种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的次文明文字。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迫切想要摆脱西方列强对自身的压榨,成为和西方各国一样的强国。于是日本政府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效仿欧美等强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日本政府也坚持限制汉字的使用。
现代日本限制汉字使用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境况不佳。18世纪以后,中国因闭关锁国,综合国力日渐衰弱,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逐渐走向衰落,到19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入中国,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不足以吸引日本学习,而明治的精英学者就抓住了这一点,他们认为文字将决定一个国家文明的发达程度,他们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就是由于使用的汉字笔画繁多,不易书写,而欧美列强正是因为使用了笔画简单的表音文字作为表达方式,才使他们在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三、现代日本汉字限制问题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
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汉字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认为汉字在日本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阻碍作用,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文字改革的主张,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文字废除风潮(限制汉字)。自此,日本汉字数量不断减少,常用汉字一度被限制到两千字以下。最先是用汉字书写的动物、植物等一些专有名词,在战后就都改为用假名来书写表示,这样一来,与一般表示语法功能的假名混杂在一起,导致文章的脉络不够清晰,让读者难以理解。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很多的汉字与假名共居一词的现象,割裂了实词本身的形态和语意上的完整性,导致了很多日本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出现偏差。个别词汇出现了表意不明的现象,这种表意不明的词汇也常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于还出现在日本的广播中。种种日本汉字限制现象影响了日本文化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在汉字的限制问题上日本政府曾一度主张“全盘西化”,大量使用由其他语言音译而成的片假名词汇,如此一来,外来语词汇在日语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这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着汉字限制运动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人们在生活上出现各种不便,青少年对汉字运用能力日趋下降,这使得日本社会对汉字限制运动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调整,日本汉字的使用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日本传统汉字文化的不断摒弃势必会造成日本在文化领域的空洞。对于外来文化的不断借鉴会使日本人民失去文化自信,也对日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从日本汉字限制问题的基本现状、日本汉字问题的起因以及日本汉字限制问题所带来的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来阐述现代日本汉字限制问题。社会文化发展对汉字的改革起着一定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情况更是对汉字的改革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当代日本人已经认识到汉字对于日本社会的深刻影响。因此,近些年日本开始重视日本汉字文化,日本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