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闻怎样上央视
——从江西婺源一则地震报道说起
2019-03-20汪伟勇江卫平江西省婺源县广播电视台
汪伟勇 江卫平 江西省婺源县广播电视台
小新闻怎样上央视?我们觉得,无非是三个字,“灵、快,准”,具体说来,一个是,新闻嗅觉要灵敏;一个是,采编播流程要快速;还有一个是,新闻报道要全面、深入、准确。
一、要想发现好的新闻,敏锐的嗅觉是关键
新闻就在我们生活中,新闻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事新闻采访的基层记者其实都知道新闻敏感性的重要,这是因为,大事件从不缺大新闻;而基层记者面对的往往是平凡、常规的小事件,如果能从偶发的普通事情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从普通的事物中挖出独特之处,从一个个细节中体现新闻的可看性,以小见大,就能在平凡的新闻中找到做大新闻的乐趣和成就感。
2018年7月2日 上 午9 点55 分,我们正在婺源县广播电视台五楼办公室里写新闻。忽然,楼房突然摇晃,而且幅度较大,从脚掌部传来的感觉更为明显。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地震”。
当我们冲出办公室,到隔壁与同事一起求证时,大家都说,哪有地震?太过敏感。是啊,婺源从来没感觉过较大等级的地震。
但我们不偏听,立即登陆中国地震台网,发现有安徽祁门地震的即时报告。随后,中国地震台网修正为景德镇市浮梁县发生3.6 级地震,纬度:29.60°,经度:117.62°,深度:5 千米,震级:3.6。
因为婺源县与浮梁县交界,而且地震又相当让人敏感,鉴于此,我们觉得,这就是一条大新闻。于是,我们立即开始着手新闻报道。
二、要想及时播出新闻,敏捷的流程不可少
在当前通讯发达,多媒体铺天盖地的时代,新闻速度成了关键;特别是电视记者,由于采编播流程繁杂,最容易导致信息滞后。
“如何赶时间?”我们觉得,这是作为一名基层记者应该做的必修课。因为通过网络,从一件新闻事件的发生到传播,可能只用几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这也是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传播速度要加快,所以,这对电视媒体,也是一种激励。
从中国地震台网获得浮梁县的准确地震信息后,我们立即与央视记者取得联系,并着手收集婺源县境内有关地震的视频和资料。
首先,我们调取了我们电视台的监控,发现地震时,走廊上的绿植有叶子明显的晃动。于是我们截取了片段,并作了同事的采访。
随后,我们又登录微信,从朋友圈里寻找素材。很快,婺源县清华镇一酒店内的监控拍下了地震发生时的瞬间,只见一厨师感觉地震,立即向室外跑去的情景。
接着,我们根据现有资料,形成一份新闻稿,并将多个监控画面第一时间上传到中央电视台。当天上午11 点半,央视就以《江西浮梁 发生3.6 级地震 周边有明显震感》为题,播发了江西婺源的新闻稿和画面。
接下来,我们又获得各地房屋受损、道路落石和地震瞬间的好多精彩画面,丰富了后续省市县报道。这完全利益于敏捷的工作流程,一下都没耽误,因为采访快捷,上传迅速,那么编播自然也会提速。
三、要想新闻有受众,全面、深入和准确的报道是根本
对于新闻,人们最倾向于短、平、快。内容越简单,反映越全面,主题越深入,报道越准确,新闻受众就越多,也越容易发稿。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一样,新闻到位,推播的概率就越大。
因为是地震报道,所以社会普遍关心。在报道过程中,我们力求严谨,信息、数据来源均采用中国地震台网公开内容;同时,对于各地的新闻现场,我们是一一求证,甚至还实地进行采访;最后,所有报道均以婺源县防震减灾局的官方核实为准,还专题推出了地震相关知识的普及。这样,报道全部基于事实,不为求上新闻而夸大,既传达了信息,也消除了市民的恐慌。
对比网络平台的一张图,或几句话,我们力求通过尽量多的、具体的视频和事例来介绍这次地震的影响,所以,婺源东北乡的溪头房屋受损,婺源县城的监控视频,还有婺源县防震减灾局的有关资料都一一找全,让人一看电视,就知道地震有多大,影响有几何。
总的来说,婺源县广播电视台这次有关地震的报道是成功的。这是因为,地震震中在浮梁县,但由于婺源的报道抢在了第一时间,所以新闻关注反以婺源为主了。央视《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栏目,江西卫视等媒体分别以《江西浮梁 发生3.6 级地震 多地有震感》《浮梁 发生3.6 级地震 江西婺源震感明显》为题进行了报道。从各电视、网络和纸媒上,浮梁地震用的几乎都是婺源的画面和解说。
归根结底,有了“灵、快,准”,我们基层记者也容易上大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