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以某医学本科院校为例

2019-03-20李佳豪宋淑洁苏越川北医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学业少数民族辅导员

李佳豪 宋淑洁 苏越 川北医学院

近年来,随着东西部协调战略的深入开展,新疆籍、西藏籍、四川籍等少数民族学生逐年递增,尤其是师范、医学院校接收大批定向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某医学院作为西南地区知名医学本科院校,近年来承接了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定向医学生和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年培养定向医学生规模在100人以上。目前该校现有学生16000 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将近1200 人,占比7%左右,共计33 个少数民族,以藏、彝族为主,学校各专业均有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覆盖面广,涉及专业多,民族差异大,影响稳定因素较多,管理难度较大。

一、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生特点

少数民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因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高校。以某医学院为例,该校33 个少数民族分布于学校各个院系,民族成分复杂、特殊性强、不稳定因素较多。而少数民族学生因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特别是学业压力很多时候不能跟上课程节奏,容易产生自闭心理,和普通学生交往上容易出现不接触、不交集、不参加活动等现象,长期得不到关注或缓解就容易形成少数民族“小团体”现象,也容易受到极端思想或极端宗教影响,不稳定因素随之出现。

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边远地区,受限于当前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薄弱,在大学之前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当地基础教学资源的限制,文化基础薄弱,语言水平总体较差,普通话、特别是英语水平很低。而部分高校的中老年教师因历史原因普通话水平较差,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藏、彝地区学生在学习中特别吃力,在他们渴望成才的意识的驱使下容易产生情绪敏感、暴躁、多疑、自卑的心理问题。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难题,因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支撑奢侈消费,在普通学生面前极易产生自卑、抑郁、仇富等心理,民族学生的思想稳定和学习生活都易受到严重影响。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关系有待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小团体”化,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对汉族学生保持警惕,不愿意主动融入大环境之中,多以民族、乡情为纽带建立关系网,互助、自助以达到人际交往或进步等社会属性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汉族学生不愿接纳民族学生融入自身学习、生活圈,增强汉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感,使他们更多的和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是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多以粗放管理为主,且难以形成体系教育管理模式。各高校现有学生管理教师队伍主要以辅导员为主,受限于经费、编制等现实问题,辅导员队伍多以汉族教师为主,接受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系统化培训较少,难以真正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之中,无法深刻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感受。同时,出于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初衷,对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只要不严重违法校纪校规或法律法规,就放任不管或者纵容,长期停留在发生问题解决问题,无问题不闻不问的状态;日常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纪律要求和学习要求之上,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关怀工作,而心理与生活关怀的缺失往往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人文关怀,进而陷入自闭、抑郁的状态,最终难以完成高素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要求。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缺乏专门机构、人员、经费等基础配置。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相继制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所属各高校按规配置相关人员、机构、场地、经费等基础配置。部属、省属重点院校率先完成相关配置,但二级城市所在高校往往难以真正实现相关配置工作,以西南某高校为例,该校地处省内二级城市,连续两年三次专门设置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专岗招聘,所招聘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均在录取后离职,其中两名在录取后未报到,在未能完成招聘同时还浪费了相应编制指标,导致该校长期无新疆籍辅导员。据了解,应聘辅导员在有选择的时候,基本向省城流动,不愿真正落户到二级城市工作。在工作场地和经费配置上,二级城市高校往往难以划拨专项经费与独立场地,多以兼职形式或共用场地为主,一套班子多项职责,管理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在日常事务中难免推诿,难以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关注。

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缺乏人文关怀。当前高校由于实现跨越式发展速度较快,许多软实力未能跟上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尤其是理、工、医等专业性较强高校的人文建设未能实现协同发展,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方面尤为缺失,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学业关怀较少,未能建立起学业预警帮扶体系,大量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生源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在日常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不够,沟通交流较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反映有问题不知向何处报告寻求帮助,有意见不知向何处寻求沟通途径,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

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改进建议

健全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各高校应主动按照中央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成立专门的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按需配置负责全校性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协调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或者民族较为集中的学校可酌情招聘相应民族专职辅导员,方便日常管理与沟通。对在职的汉族辅导员要分批次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实务轮训工作,让他们掌握一定少数民族风俗常识,了解党和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以便形成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与模式。高校人事部门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投入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引导工作之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研水平。

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帮扶体系建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培养工作需要从源头到毕业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帮扶,在不同学业阶段开展相对应得教育活动,保证培养质量,满足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在入学阶段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好榜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学业中期阶段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发展自我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毕业季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爱校、感恩教育,让他们成为学校的流动宣讲员,在返回当地就业时能做好学校招生宣传,吸引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投考。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依托他们做好日常学生引导工作,要将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骨干更多的吸引到青年马克思主义和党员队伍中来,从实践中培育少数民族学生的爱校、爱国、爱党情节。

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针对语言难题,对专业教师要求讲普通话,减少方言授课,对语言难题较为普遍的地区,在入校前要做好学生普通话基础培训。要定期采取补助或减免学杂费的形式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纾困解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增进相互了解,增强互信,消除心理障碍。

猜你喜欢

学业少数民族辅导员
艰苦的学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35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