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019-03-20张文静山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张文静 山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新媒体作为新技术支持体系下衍生的媒体形态,包含触摸媒体、数字杂志以及手机短信等。伴随医学模式的变化,国民在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的愿望加强。运用微博与微信等媒体平台了解健康信息变成国民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健康传播是将人人健康视作起点,应用诸多传播媒介与手段,为保障人类健康的目标而设计、传播、共享健康知识的过程。
一、新媒体应用在健康传播中的特征
(一)普及率高,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特征源自其技术本身,其不被空间和实践所束缚,用户可随时随地检索信息,从而落实零距离信息传递。信息在发布后,可实时到达不同地区的信息接收者,利用新媒体,国民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各个区域最新健康信息与知识。同时,电子设备的高度普及,国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随之增加。例如,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身为新兴媒体的移动电视在较大规模内通过其强制性与持续性特征发布健康信息。用户运用碎片时间学习健康知识,而新媒体的特征正顺应国民运用娱乐、休闲时间的要求,使得群众普及率增加、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二)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
新媒体突破以往健康信息传播方式不可选择、单向且线性的弊端,促使传播路径趋向多元化,传递手段扁平化,信息传递与受众间存在的界限渐渐模糊。国民可运用互联网与手机发布自身见解,还可依据自身爱好与思想观念和信息发布者交流,进而对信息实施修改与补充。另外,受众还可依据自身状况阅览信息,并基于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强化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于诸多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注册健康信息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与QQ 空间等,定期发布健康信息。受众在运用新媒体过程中,运用该平台落实互动交流,高效提升健康信息传递效率。
(三)时效性强,信息含量大
由于新媒体信息实时更新,所以需要极大的信息空间容量,且检索简捷方便,可简易进行信息接收与处理。而互联网、数字电视、无线通信网、手机以及计算机可有效满足这些特征。现阶段,信息高速传递,新媒体能随时随地了解信息。据相关数据表明,在2014年我国手机检索渗透率便高达83.4%,且手机网民持续上涨,学习资源、新闻讯息、工作资料及生活信息成为当今网民检索的主要内容。新媒体借助表现方式多样、信息含量大以及选择性强的优势著称,特别是完善适应农民工群众对信息检索与外出工作的要求,也渐渐突破以往信息收集路径的约束。
二、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使用现状
(一)监管力度不足,虚假消息较多
近些年,互联网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伴随用户的大幅度增加,加之互联网具备较强的自由性,新媒体平台中充斥着多元信息,包括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由于新媒体信息发表门槛偏低,致使诸多未被证实的健康信息被广泛传播,这些不但欠缺科学性,十分容易误导受众,对国民身体健康也造成不利影响。另外,部分受众由于认为新媒体平台中发布的健康信息具备一定权威性,因而盲目相信并学习。然而,实际上,由监管力度不足,新媒体平台中诸多健康知识准确性较低,多数健康知识在发布时缺乏专业把关人员,致使信息良莠不齐,对健康传播工作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过于重视商业利益,信息权威性不足
新媒体近些年呈高速发展之势,其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多数媒体传播工作者过于重视商业利益,针对健康信息的传递有所偏重,应用诸多营销方法,渴望通过健康知识与信息的传递获取更大商业利益。同时,由于缺少相对可靠的取得健康信息的渠道,导致健康传播准确性及权威性受到反向影响。然而,由于权威性信息与知识供需失衡,对健康知识传递可信度与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三)健康信息受众失衡
健康信息受众失衡,通过新媒体接收知识和信息的群众大多集中于青年群体,由于老年人群体不熟悉电子设备、生活习惯固定、人际交往圈较小,以及学习能力降低等诸多元素,应用新媒体规模一直处在偏低的水准。伴随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新媒体应用在健康传播的慢性疾病与老年病防止层面的使用是当今核心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区域因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准的差异,网络普及水准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信息传播与接受产生差距。并且,不同受众间经济收入与受教育水准等层面的差异,也导致新媒体使用与掌握水平的不同。
三、在健康传播中运用新媒体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权威性健康传播路径
在新媒体背景下,身为专业的健康信息传播组织,应拥有构建权威性健康信息的理念,在健康传播行业,权威性是必须具备的。相应工作者应环绕祖国卫计委提出的要求,根据健康科普知识生成和传播向导,充分运用自身具备的健康教育传播媒体、专家资源,以及信息数据库,利用权威信息路径传递科学、合理的健康知识。还应增加对权威性信息用户群体的宣传,提升其被社会大众的知晓度。例如,中国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官网。除此之外,还应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针对不实信息与消极信息应实时辟谣,借助法律方式对这些不良行为予以整治。
(二)强化健康传播人员培训
充分意识到健康传播对于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价值,健康传播人员应拥有专业的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知识。并且,还应培育互联网传播能力与思维,对于健康知识实施准确的选择与修改,保证信息的专业性、可靠性与科学性,使得信息接收人员可以对健康信息与知识进行准确判断及选择。在健康传播相应工作中,领导层与教育者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现阶段,人才稀缺作为限制健康教育进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健康教育不但应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拥有传播能力与网络思维。应加大力度培育新媒体思维,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高度融合,运用新媒体思维来创新健康传播内容与模式,提升新媒体在健康传播当中的使用效果。
(三)为受众群体供应个性化健康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健康传播,在实际运用当中体现出对于老年人群众与低文化群众普及性差的缺陷。因此,应根据受众特征的差异供应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层面应贯彻化繁为简以及通俗易懂的理念。在健康传播模式层面应实现易被受众接受与直观明了。在中老年群众中,应运用相关措施提升其信息甄别能力,在社区进行宣传活动,创办健康讲座等活动,强化其关注健康知识传播的积极性,自觉运用权威平台取得自身需要的健康知识。例如,可在社区或者市内广泛运用流动放映车以及电子大屏等新媒体方式,加大除互联网之外的新媒体健康信息传递效用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的阶段,健康知识复杂,难辨真假,受众对健康信息甄别水平普遍偏低,机器需要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引导,并且要有社会多方与政府的一同努力。政府应强化健康知识传递的监管力度,媒体从业者与媒体机构应强化自律,提升健康素养水准,创新传播手段,从而使得信息传递内容与手段适宜社会群众,营造优质的健康传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