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及跨境联合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
2019-03-20刘小旭梁贤宁
□刘小旭 梁贤宁
“十三五”期间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较长时期内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从2016年开始,中国把对外经济金融合作的重点放在了周边国家。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相邻,在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趋同性。南贵昆经济腹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了该地区经济联系。由于跨境的联合发展,让边界开放效应从单一的关税减让转变为一个市场资源自由流动、技术跨境转移和邻国货币流通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合作方同时受到地理、文化、政治的影响和经济、基础设施的制约。跨境联合发展应该致力于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和形成,推动综合产业的建议和完善,而不能再单纯以贸易为主。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及跨境联合发展是共同提升该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及跨境联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益于国家间经济关系的良好发展。“地缘经济区”是指位于边境线附近的区域,由于经济区已经突破国界,加上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便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由于跨国经济交往越来越紧密,增进这一特殊区域的开发开放,鼓励跨境合作,能够在顺应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实现国家间经济交流的日益深入、广泛。
(二)有益于保障国家间的地缘政治稳定。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边境地区普遍存在货物走私、人口走私、毒品、枪支走私、跨境犯罪等。在较长的历史时期,这成为困扰国家安定的重要问题。边界的存在及对其理解的局限造成管理系统的分割。重新审视边界的意义,进而开展跨境合作,团结两国力量对其进行共同治理,有利于边境地缘政治稳定状态的长久保持。
(三)有益于营造健康的国际合作空间。健康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今,国际关系中合作与竞争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关切的前提下构建健康的、具有合作意愿的国家关系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互利共赢的跨境经济合作,有利于巩固、深化国家间建立的依存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有益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根据“地域依赖理论”,由于边境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可得性的差异,双方产生了互通有无、通力合作的诉求。传统的“中心——边缘”发展方式使边境地区被严重忽略,从而造成了这些地区普遍的落后。要想摆脱这样的发展困境,必然要充分依赖自身的基础优势,挖掘自身潜力,通过资源优势的开发,与区域优势互补,主动融入增长轨道,实现地区发展。
二、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及跨境联合发展的可能性
(一)自然资源互补性良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陆地边境区域具有较多的互补共生性和共同合作开发的基础。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也是有色金属集中的集中区。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的高能耗导致了有色金属与水电之间的良好匹配。越南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矿资源,而滇黔桂地区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较为缺乏。在老挝北部也发现了煤矿区,而缅甸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二)经济发展方面互补性较强。黎鹏(2006)以广西、云南两省区和越、缅、老、柬、泰五国为对象,按照全面衡量区域经济开放发展水平、具有可比性等要求,分析得出:泰国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于广西、云南及其他3个国家;越南排名在广西、云南之前,缅甸和老挝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较差。鉴于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与广西、云南两省区较接近,可以认为上述研究结论可直接延伸到贵州。泰国是东南亚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转变成新兴的工业国,而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以农业及初级工业为主。
(三)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与地缘人缘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与越、老、缅三个接壤的国家先后解决了边界划分问题,通过多种渠道保持紧密的联系,与东盟各国建立了全面友好的外交关系,具备了稳定的地缘政治基础与经济合作基础。
(四)良好的交通联系与口岸对接条件。目前,在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边境口岸体系,为该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联系与口岸对接条件。从南宁和昆明分别有一条国际铁路通往越南河内。公路可由昆明到泰国曼谷、缅甸仰光、越南河内,南宁经凭祥和东兴到越南,泰国清孔经老挝会晒、南塔到云南景洪,泰国夜柿经缅甸大奇力、景栋到云南景洪等。水路包括北部湾水域“通道”、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中缅之间的伊落佤底江以及红河水路。
三、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与跨境联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稳定有效的多边多层协调机制。第一,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应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形成充分、有效、公平竞争基础上的利益让渡,吸引资金对本地区投资,建立区域产业联盟,打造强大的区域合作品牌。第二,加强中(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老、缅、泰“黄金四角”协调机制建设,协调各方的经济活动和利益分配问题。第三,民间交往层面,为了奠定在地方层面合作区的沟通交流,接壤的双边城镇通过建立国际友好合作乡镇、加强文化交流。
(二)进一步加强对边境口岸的建设和管理。从长远时间内来看,滇黔桂地区与缅甸、越南、老挝的联系还是要继续依靠跨境道路和陆路边界联系。通过跨境交通与基础设施体系将边境两侧的城镇形成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可以对边境地区进行差异化的开发。借助“增长极”的概念,对边境口岸进行第一、第二、第三增长极划分。
(三)注重跨境国际区域建设成效的发挥。通过跨境国际区域建设,使产业、人口、资源、信息等集聚成带状空间,使经济、产业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布局,改变跨境地区土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的区位价值,提高开发效益,消除运输瓶颈。当跨境运输走廊形成以后,可以将这些走廊与主要城镇、主要商业地区相连接,转变成为经济走廊,使商业活动有序集中。
(四)充分提升跨境地区的生产能力。目前,中老缅泰经济合作开发重在对当地资源的合作开发与投资建设。为了有效打破“贸易主导”或单一贸易的现状,亟需创造并强化该地区的生产性功能,以经济区内外部互补性资源与要素优化组合为起点,以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构建生产促贸易、生产与贸易并重的地缘经济合作开发区。
(五)夯实金融体系支持跨境合作的基础作用。人民币区域化方面,应该首先尝试扩大配额和兑换范围,适当放宽对人民币的结转限制,加强结算管理,为结算和流通提供更大的便利性;融资方面,应努力争取贴息贷款,设立出口信贷担保基金等机构,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助力业务拓展;项目投资方面,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扩大人民币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构建多层次的资金来源体系;防范外部风险方面,应积极探索跨境保险服务,保护边境贸易,规避跨国经济风险。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滇黔桂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进而推进与越、缅、老跨境联合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可行的路径选择,为该地区发挥优势基础,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高质量增长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为了更好地促进该机制的运行,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开放性,扫除跨境合作障碍。“一带一路”战略下,开放度的高低决定了国家间经济合作的进度。要在政策、资金、设施等方面顺利实现相通,配合高效的经济政策和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消除投融资障碍和贸易壁垒,增强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推动信用体系、投资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交往,促进融合与融入。扩展在信息、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空间。
(二)发挥协同作用,保障跨境合作高效演进。理顺分工与协作关系,促进合作主体间的相互交往,推动国内和国际市场进一步顺利相连、高度融合;注重产品和产业结构合理优化,提升在国际市场价值链的地位,发展契合当地实际的优势产业;开展多渠道,各个层面的协商与交流,改革创新经济合作机制,同时要保障合作机制和保护多方协调成果;扩大协同效应范围,推动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