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启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探索

2019-03-20杨世萌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产力本质马克思主义

□杨世萌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

(一)社会主义的形成。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使得机器作为新兴生产工具取代了手工工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机器大面积使用时代的到来使得工人阶级的队伍变得壮大了。这个时期无产阶级被生活所迫,只能到工厂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在及其窘困的环境下工作,每天工作长达二十个小时,拿到的工资也是杯水车薪,深受资本家的剥削。针对这样恶劣的现实条件,工人阶级憧憬没有压迫的生活,他们迫切改变自己的处境。

1842年11月,马克思相遇了他一生的革命友人恩格斯,他们批判对当时社会资本主义的剥削,并深入到工厂实际考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一起探讨建立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终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给社会主义的构想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而工人阶级也终于有了理论指导。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从巴黎公社的失败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在经历着实践的检验,从起初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说起。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内战争胜利之后,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列宁转变战略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基于当时俄国落后的社会现实做出的决定,但是这个政策实行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中后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造成威胁,以及斯大林教条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新经济政策废除。

斯大林掌握苏联实际领导权后,在经济方面将公有制经济从国有经济拓展到了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理论问题的研究上,斯大林没有紧密的将理论与苏联实际相结合,尤其是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束缚了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发展,后期苏联所滋生的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现象也对日后的苏联解体打了一针催化剂。

虽然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它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尤其在斯大林掌握苏联政权的时候已经将马克思主义带入教条化了。但是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从没有停止过。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探索

社会主义内涵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共产党人对它艰难刻苦的探索与追求中总结出来的,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到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政权都试图对社会主义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解释,奈何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和局限性都没能成型,直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当时我国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改革开放的局势,及我国的经济的正确走向,终于在1992年南方视察的这一段时间里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做了一个科学的定义,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的提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仍有其远大的意义,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人类认识一大步的迈进。至此,对于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建设有了明确的指向。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1.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曾经一度阻碍我国发展的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邓小平面对经济,文化都已经被远远落下的我国的发展状况,回顾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这一次邓小平将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下所要体现的优势相结合来论述,充分强调了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2.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形成。从1957年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以及盲目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完全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发展。邓小平曾经就此问题明确指出:我们要创造全体人民都满足的物质水平,就需要对创造生产物质的水平进行提高,就要让有些人先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以此来带动全社会都达到这样的水平。在探讨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先富与共富的想法与社会主义本质融入起来,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基本形成。

3.社会主义本质的正式形成。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把市场和经济变为可以共用的经济手段,这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次对于本质论的总结,为当时我们的社会主义该往何处去而指明了道路,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像鞋子和脚的关系,生产力这只脚长到什么程度决定穿什么样的鞋。随着生产力的脚的长大,脚的主体的人也随着在成长,如果把我们这个社会比做一个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定性的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意味着还是孩童,这需要使用各种办法和措施来促进国家这个身体的成长,而脚长了多少也就决定我们要给这个国家穿多大的鞋,也就是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对未来社会做了大胆而又不失科学的猜想,他们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立在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物质供人类使用,而这就意味着有很高的生产技术水平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但是目前,我国仅仅还只是初级阶段且是社会主义,所以要不遗余力的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生产力,并且应该作为一个战略的社会发展深层次高度来重视它,必须把它与社会本质混合到一起来考虑阐述,这种新的想法是对原来的东西的进一步认同和发展,也是立足当时我们那个经济建设风风火火热火朝天而得出新的论断。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随着对民族资本主义产业进行集体化、国有化的改造,我国的剥削阶级也随之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公有制经济在这些大规模改造中建立起来了,但是基于人们不能忘记的特殊国情下,就需要触动非公有制经济给我们的生活、生产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增添生机和活力,把公有制放在最主要的地位,不能动摇。以此,两极分化也会随着公有制的建立而逐渐退出。

3.共同富裕。全体人民达到物质满足生活需要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创建人民富裕生活的道路上,邓小平指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通过一部分人先富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国家整体摆脱贫困之后可以为我国创造更多国际性的机遇和挑战。这将为我国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向落后地区人民提供发展手段,国家税收来的支持以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一)江泽民“七一”讲话,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而又骄人的业绩,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但就未来路怎么走,尤其是社会主义在进入新世纪后就社会主义本质的新发展方向何去何从,正因为这个问题,江泽民在我们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中做出重要的回答,就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做了系统而又全面的总结论述,本次讲话突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人越全面发展越符合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内在要求。人全面发展理论是对我国发展的新航标,它促使我们不仅需要重视物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本质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胡锦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要继续向前发展,社会要向前进步。但是新的问题不断困扰着新一届领导集体,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贫富差距在拉大,就怎么发展的问题,如何来促进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创造性提出和谐社会的大的时代主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使人民能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仁爱”就是对和谐社会理念的最早倡议,我们需要大家携手才能共同达到和谐的程度。如果过人人都能做到“仁爱”,那么社会也将是“仁爱”的社会,这也是社会主义的精神体现。

(三)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对社会主义进行曲折探索而又取得成效的今天,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对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开始向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精神追求转移。习近平曾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生活越来越富裕,发展越来越走向世界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马、恩等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由于所处年代的限制,并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具体生活进行描述,最终在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功实现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邓小平根据我国当时所处的现实国情,根据改革开放的局势,及我国的经济趋势的正确走向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描述,针对于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的历史性问题做了回答,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的成果,也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经验。

猜你喜欢

生产力本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回归本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童年的本质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