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在高校茶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20秦名连
□秦名连 李 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使其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茶文化教育,推动茶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是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1]。
当前,高校茶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主要依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形式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也很难展现茶文化应有的魅力。校园手抄报是由学生自行设计,反映一定主题的可传阅、可观赏的一种报纸形式,是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手抄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原创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综合考察学生对某一主题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把手抄报的制作与茶文化的教育相结合,增强茶文化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解放出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推动过去简单的灌输教学模式向双向互动的参与模式转变。
一、在高校茶文化教学中应用手抄报的可能性
(一)手抄报制作成本低,能够破解当前高校实践课经费不足的难题。茶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素质课程之一,近年来一直以理论教学的形式在呈现,然而将手抄报的制作引入课堂,势必会新增一定的实践教学开支。实践课的经费保障问题是许多高校均面临的难题之一,虽然一些高校设立了“实践课专项资金”项目来予以保障,但由于全校实践课种类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手抄报的制作,其制作所需材料简单,且可以共享共用、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无论是通过学校“专项经费”予以报销还是学生自行负担都不存在较大困难,从而有效化解了实践课经费紧张的难题。
(二)手抄报主题鲜明、切换灵活,便于与茶文化专题教学相结合。高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往往包括多个专题的讲授,如茶文化历史、茶艺、茶道、茶德、茶文学等。而这种基于同一模块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反映特定主题的手抄报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专题教学的内容和进度,灵活切换制作手抄报的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手抄报实践教学,使学生的作品能够将茶文化课程中的理论艺术化。教师通过指导手抄报实践课堂,使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精准,既起到“温故”的作用,而且还能引导学生“知新”。
(三)手抄报制作作为一种校内实践活动,便于统一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教师经常要考虑班级规模、学生人身安全、实践点甑选及实践基地接待能力等问题,组织难度较大。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则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灵活多样地安排具体实践项目,指导老师亦能够驾驭,尤其是借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不陌生的形式来展开实践教学,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规定的实践学时内,学生在教室就能完成手抄报的制作,这既有利于组织管理,又方便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学生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也是一种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作品又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学生制作手抄报的实践既是对茶文化理论知识的检验也是为进一步开展再实践提供理论指南。学生制作主题手抄报的过程蕴含了学生对茶文化所要涵盖的历史、文学、礼仪、德行等知识的重温、消化、吸收、再构,最终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凝聚了学生们对茶文化理论知识的主动性思考,也包含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创造性重现。通过对学生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方位评审,教师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效果,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在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中应用手抄报的重要作用
茶文化相关课程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文化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抄报这种大众性的文化创意形式开展高校茶文化实践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校茶文化教学中采用制作主题手抄报的形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原创性思维。当前,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网上资源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各种色彩艳丽、动感十足、酷炫科幻的海报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的青睐,成为同学们进行各类宣传的“新宠”。相比于手抄报,海报可以轻松地从互联网获取,省去了繁琐的版面设计,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网上海报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从而省去了为配合手抄报主题而进行的大量匠心独运的构思和时间花费。然而,学生频繁地从网上获取现成的资源,容易产生严重的网络依赖症,不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一些网络资源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随意采用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通过鼓励学生亲手绘制手抄报,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构思的过程中发挥原创性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让传统的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输出形式。
(二)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源于教师的传授。教师依据教材,通过系统的讲授完成知识的传播。此后,随着幻灯机、电脑的出现,教学手段逐渐丰富起来,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2],教师仍然牢牢掌控着课堂的主动权,并使出浑身解数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说白讲透,而此时的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是理论课的被动受体,只能被动地去消化生硬的理论知识。通过开展实践课堂,教师退居观众席,学生站在舞台的最中央。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预定的主题框架内,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构思,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按要求参与手抄报实践,充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在茶文化课堂中不仅有存在感,而且还有满满的获得感。
(三)有利于扩大茶文化的影响范围。通过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不仅从形式上来看,结构合理、布局精致、美观大方,而且内容丰富准确,反映了制作者对某些问题独到的看法和缜密的思考。教师通过精心挑选优秀作品并将其作为优秀典型向全校推广,既是对制作者精神上的嘉奖,又能够扩大茶文化教学的影响力以及该门课程受众群体的规模。通过举办校园优秀茶文化主题“手抄报”巡展,让同学们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再一次接受第二课堂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优秀茶文化主题手抄报的公开展览,就使得创作者们思想的光芒能普照到很多人,最终达到作品作者与参观者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
三、结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将茶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对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以及更好弘扬茶文化本身都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茶文化主题的素质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意义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这些文化多数发源于农业文明时期,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发展。现如今,人类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工业文明占据了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在这一进程中,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正在逐步消失或被人渐忘。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茶文化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各种速溶、速食的快餐食品或饮料日益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首选。但如果当茶已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者说饮茶亦成为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时,那么传统的茶文化就与人们渐行渐远。因此,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普及茶文化、传播茶文化,这有利于培养茶文化延续发展的种子,使得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不至于出现断层或消失的风险。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他们中间推广茶文化,可以有效激活茶文化潜在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加强道德修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3]。高校要推进茶文化教学有效运行并取得实效,就必须深入研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课开展路径。手抄报作为一种传统的实践形式,其有着众多与茶文化教学规律相一致的内在特点,又具备便于开展等外在特色,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参考选项。将手抄报引入茶文化教学课堂,让同学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茶文化课程变得更加富有魅力,不复以往枯燥呆板的印象,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