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毒通络止痛法治疗带状疱疹痛举隅

2019-03-20张梦雪宋俊生

光明中医 2019年20期
关键词:灼痛汤药全蝎

张梦雪 宋俊生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后可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簇集状疱疹,常突然发生,一般以单侧分布多见,多伴有神经痛,愈后极少复发[1]。该病初次发病时以水痘为主要表现,此后病毒可长时间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潜伏,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即可导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活跃并不断繁殖,并沿周围神经向皮肤各处蔓延,最终引发带状疱疹[2]。带状疱疹初期灼痛明显,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倘若治疗不当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出现,则对于患者日后的生活影响极大。临床中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有针灸、中药、全身疗法(阿片类、三环类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止痛药)、局部疗法(非甾体抗炎药、辣椒素制剂、麻醉药等)、神经阻滞疗法等[3],物理疗法有:电疗、激光、超声波、热射频和脉冲射频、臭氧治疗等[4]。方法多样,手段繁杂。中医临床中,对于带状疱疹所导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往往在带状疱疹初期对于带状疱疹的灼痛能够有效控制,而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痛则同样有较好的疗效,进而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以下3则验案,通过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中药汤剂为主要手段,治疗带状疱疹,化繁就简,疗效迅捷,权且供临床同道参考。

1 案例一

徐某,女,57岁。2018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双侧肩背、双侧胁肋及乳房下皮疹伴灼痛1周。1周前饮酒、进食烧烤等热炙之品后即觉双侧胁肋隐痛,一觉醒来,隐痛处即觉烧灼感,查看双侧胁肋、双侧乳房下及双侧肩背处均有红疹,触之疼痛,第3日红疹处发展为透明疱疹,痛觉增加,来诊时皮损面积已扩大成片,尤以双侧肩胛下皮肤为甚,可见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透明水泡,沾衣即觉疼痛难忍,已3日几彻夜未眠。平素喜食辛辣厚味且爱饮酒,大便1~2日一次,偏干难解。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无其他慢性病。体型稍胖。就诊前未予其他治疗。现自觉口苦,晨起尤甚,小便黄,心烦,易急躁,食欲不佳。无恶寒,无发热。舌红有齿痕,苔黄腻,双脉均弦数有力。据此,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候:肝胆湿热。治疗方案:首先予皮疹外围局部刺络放血后拔血罐;中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方剂如下:龙胆草20 g,炒栀子15 g,牡丹皮30 g,生地黄15 g,炒枳壳10 g,生大黄(后下)10 g,连翘12 g,郁金20 g,茯苓10 g,黄芩12 g,黄连10 g,地龙15 g,延胡索20 g,柴胡10 g,生甘草10 g,淡竹叶10 g,当归15 g,荆芥穗10 g。7剂,水煎服。西药以阿昔洛韦片,服用7日。服药期间,前3日均刺络放血拔血罐,在第二次放血时将所有疱刺破,流出透明疱液。7天后复诊,述服药后第3日即可入睡,现疼痛已减一半,部分疱疹结痂,皮损处仍红,但较之前红色减淡。服药期间大便畅,最后3日每日3~4次。前方效果明显,继前方略作加减,将龙胆草改为12 g,炒栀子改为20 g,柴胡改为8 g,炒枳壳改为10 g,加野菊花12 g。余不变,再服7剂汤药。7日后复诊,仅剩些许疼痛,皮疹已不红,基本都已结痂,部分疮痂脱落处皮肤恢复正常。不愿继续服药治疗,故嘱其1月内清淡饮食,忌酒及辛辣发物,以防病情反复,变化随诊。随访2月,灼痛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证候比较典型,用药相对简明,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虽未收全功,亦非医之缘故。在患者服用一周汤剂后,带状疱疹痛减轻一半,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改善,是为疗效的重要部分。对于肝胆湿热证,以《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治疗尤为贴切,该方在临床中亦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治疗中。本例中以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为主线,辅以牡丹皮、荆芥穗清气血分热,佐以连翘、地龙、荆芥穗、延胡索解毒通络止痛,如此则收功迅捷,但以连翘、延胡索等草木之辈来解毒通络止痛稍显力薄,故本案例中龙胆泻肝汤是为中坚力量。

2 案例二

张某,男,56岁。2019年3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上眼睑眉头、额头、头皮疼痛1月,加重3天。1月前因饮酒后受风寒,回家后便觉左侧眼睑、额头及颞(左侧耳上)部皮肤均疼痛,渐加重至难以忍受,遂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住院治疗,予输液、汤药、针刺、刺络放血、蓝光等项目治疗。住院期间,疼痛处出现成片小水痘,极为灼痛,彻夜难眠,心烦,住院2周后皮疹基本消失,但疼痛依然持续,仍然灼痛难忍,彻夜难眠。出院后服用抗病毒、止痛药及神经营养药,同时服用出院带汤药。来就诊时疼痛已持续1月余,查其所用汤药处方,发现有生黄芪30 g,党参15 g,桂枝10 g。而方中清热解毒药却仅有赤芍与连翘,患者转述开方医师所说“方药是以提高免疫力为主”。查其皮疹确已消失,但患者述疼痛范围较初起时未见明显减小,且因疼痛难忍,已1月未能安睡,每日仅2~3小时睡眠,自发病至今,已消瘦10余斤,整体精气神大不如前。舌红苔少,脉弦数有力。心烦,纳差,乏力,大便偏干不畅。既往糖尿病史2年余,平素服降糖药控制良好。据此,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候:心肝火旺。处以加味逍遥散加减:柴胡15 g,牡丹皮20 g,炒栀子15 g,郁金20 g,青皮10 g,延胡索15 g,川芎15 g,野菊花15 g,桔梗12 g,当归15 g,全蝎(冲服)2 g,蜈蚣(冲服)1条,地龙15 g,炙甘草15 g,赤芍15 g,茯苓15 g,白鲜皮15 g,地肤子15 g,连翘15 g。7剂,水煎服。服汤药期间,除甲钴胺片继续服用外,其余治疗带状疱疹药物一概停用。患者7日后复诊,述疼痛未见明显减轻,心烦略减,能入睡3~5小时/日。后经询问,其全蝎与蜈蚣与众药同煎煮,未打粉冲服。遂叮嘱其必须打粉冲服,原方不变,再7剂,水煎服。7日后复诊,已基本不疼,睡眠明显改善,基本7~8小时/日。纳可,心烦亦明显好转,二便可,精神状况亦好转。原方效佳,继予巩固。后略作加减续服2周,疼痛消失,整体状况明显好转。考虑糖尿病数年,加之体质偏于阴虚,故转而继予调理阴虚体质。随访3月,疼痛未复发。

按:带状疱疹往往与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有关[3],该患者虽为带状疱疹,但倘若以中医的思维来进行诊断,当明确其病机,结合脉象症状,心肝火盛的证候十分典型。而其乏力则为“壮火食气”所致,加之其失眠1个月,精气亏耗,不可与免疫力底下而致的乏力混为一谈。故当务之急当祛邪为主,以防火盛阴伤,即“泻火存阴”,兼以扶正。其发病部位在左侧额头、左侧眼睑、左侧头皮等部位,恰为足少阳胆经所循行,再结合舌脉及其他症状,故诊断为胆火上炎,心肝火旺。加味逍遥散可清心肝之火,对于患者心肝火旺之病机十分契合,但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痛作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亟需尽早解决,故而应用全蝎、蜈蚣、地龙辈之 “血肉有情”之品,以其解毒通络止痛之力雄浑,故而可在7日之内即将疼痛大为缓解进而解除,可见解毒通络止痛法在带状疱疹痛的重要作用。

3 案例三

王某,女,58岁。2019年5月19日初诊。主诉:右侧胁肋皮疹伴灼痛10天,加重3天。10天前右侧胁肋处觉不适,不痒不疼,无皮疹,遂自行贴云南白药膏,不适稍缓解,6天前右侧胁肋灼痛并出现红疹,渐出水痘,逐渐连成巴掌大的一块,疼痛难忍,难以入眠。遂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止痛药、抗病毒药、神经营养药。痛稍缓解,皮疹未见消退。来我处就诊时右胁肋处仍可见水痘存在,红肿灼痛。纳差,乏力,寐差,心烦,二便可,无发热,无汗出,舌体瘦小,色红,苔中略黄腻,舌边苔少,脉沉弦滑,略细数。形体瘦小,面色略白。既往焦虑症病史5年余,服用抗抑郁药治疗。既往胃癌病史4年余,行胃切除2/3术,术后贫血,经输血、饮食调养及服汤药治疗后,贫血治愈。据此,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候:肝胆湿热。处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 g,炒栀子12 g,当归12 g,川芎10 g,全蝎(冲服)1 g,蜈蚣(冲服)1条,金银花12 g,黄芩10 g,青皮10 g,延胡索15 g,玄参12 g,淡竹叶10 g,炒枳壳10 g,白芷10 g,炙甘草10,茯苓15 g,连翘12 g,板蓝根15 g。7剂,水煎服。嘱患者将三甲医院所开可服用1周的药物(已服5天)服用完毕即可,勿再服。7日后复诊,述疼痛基本消失,疱疹范围已开始缩小,水痘萎缩,周边红肿皮肤已消肿,寐可,纳可,小便可,大便略溏稀,1~2次/日,无它不适。前方效佳,略加改动,继予巩固。前方改龙胆草为10 g,加黄连8 g,余不变。7剂,水煎服。7日后复诊,疼痛消失,皮疹处可见结痂,部分痂已脱落。考虑带状疱疹发病周期一般在1个月作用,故遵前方加减,继服2周以巩固疗效,终收全功。

按:此患者体质素弱,胃癌术后仅剩1/3胃体,故而胃纳少,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术后初期即贫血,曾输血治疗,亦曾服用中药汤剂调理,病情基本平稳,元气逐渐恢复,但总体仍偏瘦弱。其带状疱疹出现与其体弱不无关系,即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带状疱疹。但根据舌脉辨证,其发病病机却是肝胆湿热,故而运用清肝胆湿热之龙胆泻肝汤。方中加入全蝎、蜈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之解毒通络止痛之品,尤以全蝎、蜈蚣之效宏,收效甚捷超出预期。虽然患者体质偏弱,服用该峻猛之剂亦未有严重不适,仅仅出现轻微便溏,因此也验证了张景岳注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关于孕妇用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时的“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5]这一理论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4 讨论

总结以上3例带状疱疹病案,进行对比发现,案例1与案例3均是带状疱疹发病初期即及时就诊,病理阶段基本一致,病机均为肝胆湿热,故而同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但用药略有不同,即病案1中加入连翘、延胡索等草木类解毒通络止痛药物,其效相对于案例3中加入全蝎、蜈蚣之“血肉有情之品”要逊色许多,案例2中,因为第一个7剂汤药中全蝎与蜈蚣的药效泯然于众药中,故而未见捷效,而在第2个7剂汤药中,冲服使其药力集中,其峻猛宏效立时应验。中医在临床辨证的过程中,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正是辨病的基础;同一种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患病个体、不同的内外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辨证的依据。实践表明,在应对某些特殊病种时,单纯依靠辨证论治的方法并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6],二者相互结合可使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案更加全面,进而使疗效更为迅捷。通过对3例带状疱疹疗效的分析发现,解毒通络止痛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往往占据重要地位,毕竟带状疱疹的症状中疼痛是主要症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蝎、蜈蚣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药力直达病所,缓解疼痛,再针对病因病机,配合其他行气活血、清热除痰、解毒散结等药物[7],其“血肉有情之品”的效专力猛当为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良药,虽然证型不同,解毒通络止痛法在止痛方面堪当此任。

猜你喜欢

灼痛汤药全蝎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的疗效
九曲
亲尝汤药
我们终会消失不见
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