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期刊版面费问题的思考
2019-03-20杨爽
杨 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引言
学术期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近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助推器。学术期刊起源于西方,在欧美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学术期刊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积极探索并学习借鉴西方期刊的成功经验,目前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广大学界同仁对学术期刊爱之深、责之切,围绕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存在诸多广受争论的话题。例如,学术期刊是否需要市场化、学术期刊编辑部门是否需要转企,等等。同样,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是否合理合法合适,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引发诸多争议的话题。
围绕这一话题,赞同的观点认为:学术期刊是为科研项目服务的,……为发表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与参考。……因此,科研工作者分摊一部分科技期刊的成本是合理的[1]。也有学者从借鉴西方经验的角度出发,指出: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对作者收取一定数额的论文版面费,用于维持刊物的生存并有所发展,并非我国首创,世界上许多知名期刊都有对发表论文都采取不同程度的收费政策[2],认为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做法源自西方,合情合理。
也有许多学者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一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极容易导致(开始是少数,其后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论文的质量,长此以往直接导致大量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论文”借助版面费的大旗堂而皇之登上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也必然引发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权钱交易,直接导致学术腐败。可以认为,版面费实际上是威胁我国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腐蚀剂,是蚕食学者与学术期刊编辑职业伦理道德的蛀虫,也是引发某些社会不公平的污染源。因此,学术期刊根本不可以更不应该收取版面费[3]。
二、学术期刊的属性与我国学术期刊现状
目前探讨学术期刊是否可以收取版面费,有必要对学术期刊的一般属性和我国学术期刊的现状进行分析。实际上,我国学术期刊既具有学术期刊共同的一般属性,又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也只能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相适应,而不可能完全与西方国家已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学术期刊步调一致、相提并论。
(一)学术期刊是展示科学研究工作的窗口与平台,属于社会公共财富,具有非市场化、非商品化的公益属性
“学术乃天下公器”,说的是学术研究以探索真知、寻求真理为己任,其创造的价值惠及全社会甚至全人类。可以认为,学术研究是人类目前为止最专业、最高层次的创新创造性活动,诸多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通过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的形式公诸于众;同时,很多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前沿性,短期内未必能够直接创造价值,但从长远来看无疑助推了整个社会科学文化技术总量提升的众多研究论文的发表,同样是人类整体思想智慧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即使研究本身出现了部分疏漏,但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也可以为学术同行以及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通过长期实践,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术研究,尤其是前瞻性研究和基础研究,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事实。实际上,科学研究对政府、主办单位或者各类基金资助其开展学术研究回报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诚如有学者指出:当我们把视野由论文、报告和专利、数据库等有形的知识形态产出扩大到包含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实体形态产出以及国家声望、思想文化凝聚力等精神形态产出之后,我们会发现资助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从全社会范围来讲,所获得的回报还是相当可观的[4]。而担当如此重要社会责任的学术期刊实际上属于社会公共财富,具有非市场化、非商品化的公益属性。在出版业发达的美、英、德、日等国家,学术期刊除了小部分隶属于大型出版集团采取市场化运作外,其余多数学术期刊,尤其是大学出版的学术书刊,都是非营利的,以便更好地保护本土文化,保持文化生态的多元、多样与平衡,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也为本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支撑和保障。这些学术刊物主要是依靠主办单位或政府拨款以及行业基金、协会资助等方式得以维持,这些出版社也绝大多数不依靠市场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因为这些国家深知学术期刊资源对整个社会、对科技、对精神、对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化运作极容易使得学术资源为少人利益集团所把持,从而给普通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带来障碍;或者出现不能短期内带来直接收益的研究,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将有可能被逐出市场,而这些对于整个学术研究、对于整个社会都将是巨大的损失。由欧美等期刊发达国家的现状反观我国,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时间还不算长,如果简单地将尚不成熟完善的学术期刊完全推向市场、采取市场化运作,短期而言对学术期刊,长期而言将是对整个学术界、对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进步产生无法估量的危害。
(二)由于受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定、学位授予以及期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学术期刊版面属于稀缺资源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及科研管理体制借鉴自苏联,参照欧美等国的教育与科研体制有所修订完善。目前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一系列比较健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申报考评、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管理制度。而在这一系列制度中,学术论文的发表都占有着不可或缺甚至无以复加的重要地位。学术论文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直接载体之一,具有可视化、可量化、便于传播借鉴等优势;由此,虽然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的高下,也存在其创新性不容易被界定、合理引用与隐形抄袭不容易分辨、部分研究成果尤其是社科类论文见仁见智,其学术意义和价值不容易被衡量等问题,但这些都不妨碍以发表学术论文刊物的层次和发文量来作为申报课题、职称评定、学位授予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据。
放眼世界,国际上多数国家尤其是出版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对期刊出版管理采取的多数是备案制,即放开手脚、放开对创办刊物的诸多限制,只要不违反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于有资质有能力创办新刊物的机构一般准许申报,而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刊物的存亡与发展壮大。与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备案制有所不同,我国对期刊采用的一直是审批制管理。虽然办刊审批的具体主管牵头部门几经变化,但对于期刊管理尤其是新刊申报的严格审批制度并未改变。诚如有学者指出:我国的学术期刊出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下运行,谁能办刊,办什么刊,能否被批准等事项,还是沿着历史的“老路”惯性在运行[5]。我国由于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大量刚需的存在,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论文等待刊发,而在严格的审批制度之下,学术期刊的数量不可能有太多增加,这就使得在我国,学术期刊版面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其实以科研项目立项申报为例,项目申请书中就直接包含印刷出版费用的专门预算,而职称评定和学位授予则不需多言,可以直接为作者带来职称学位的晋升、学术影响力学术声誉的提升,甚至提高工资、分配住房等利益;而科研经费本身有一部分就是用于学术交流的,所谓的学术交流其实就包含了版面费、会议注册费等。从事科研工作的各级各类职称待遇中也一般都包含出版印刷交流等所需的相关费用,多数真正有志于从事科研的人员也大多数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课题经费支持,表面上看是研究者付费发表论文,实际上真正买单的一般是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更不用说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经费当中本身就包含论文费、版面费等经费预算。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其实在我国科研管理与高校管理制度等顶层设计之初,就已经包含了对学术研究成果公布于众的论文版面费编辑评审发表等相关费用,只不过由于多种原因,这一部分费用没有被直接设计并归于学术期刊编辑部门,而是通过作为科研申报考评、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相关制度一个组成部分的形式,在学术科研团队内部实现的一种权益、利益与资源的再分配。学术编辑部门作为学术研究共同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学术成果的形成与问世,是学术成果最终完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认为目前存在已久的学术期刊版面费的现象,实则是对以上顶层制度设计的一种积极回应。我们应该抵制的是部分学术期刊不问论文质量、无原则无底线乱收费发文,而不应简单地认为公益性、非市场化的学术期刊收费就是不合理的,进而对学术期刊版面费一竿子打死。
三、解决版面费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与引导
(一)必须坚持学术标准,采取同行审稿保证学术质量
综合学术期刊的一般属性和我国学术期刊的现状可以认为:作为社会公共财富一部分的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平衡学术团体内部利益与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学术期刊可以根据自身运作情况收取版面费,但在具体操作时必须审慎对待,解决版面费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与引导。
同行审稿是目前国际社会上比较通行且行之有效的期刊审读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其核心理念为:编辑部门在判定论文或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适合录用刊发的时候,采取的邀请同一行业或者最相关研究领域内有一定学术造诣或知名度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审读的方式。伴随着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学科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同行审稿制度采取邀请外部同行专家审稿的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所发表论文的科学性、准确性,避免了因审稿人自身的知识结构、审稿技巧、认知偏见以及论文之外人为因素干扰而造成的误差,可以极大地提高刊物的科学性和学术权威性[6]。目前,在西方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即没有经过同行审稿的学术论文其价值几乎不被学术界认可。众多具有广泛声誉和世界级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均一再证明,同行审稿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期刊和学术事业的发展壮大与繁荣。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图书期刊审读方面均采用“三审制”,即在编辑部门内部完成编辑的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和主编终审的三级审核制度。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缩小与国际先进学术期刊的差距,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采取了同行审稿制度。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工具并与我国科研实践相结合,使之更好地为我国学术事业服务,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与思考,如在寻找审稿专家时,同行只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小同行审稿才更为科学和切实可行[7];再如优化网络审稿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审稿专家与作者均纳入该系统,对审稿进度流程采取动态化管理等。
其实,绝大多数期刊编辑部门都十分清楚:手中的学术期刊是他们与学术界、与研究人员交流的基础与平台,维护不好这个平台无异于自毁阵地、自取灭亡。必须坚决抵制见钱眼开、不问论文质量水平、交钱就能发文的错误做法。学术期刊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适当收取版面费,但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建议采取同行审稿以保证学术质量;对于部分与编辑部交流比较积极主动,关心如何切实提升论文质量的作者,可以将评审专家的意见,以及编辑人员的建议及时反馈给作者,以保证作者即使在论文没有被该刊刊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投稿与评审专家和编辑人员进行比较深入的学术交流并从中有所收获,以便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学术研究中。
(二)精化细化科研考评管理,探索学术期刊考评标准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实力不强、整体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从发文数量来看我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也只能说我们是论文数量的大国,远不是论文质量的大国,离学术强国科研强国科技大国更有漫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目前我国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上的整体竞争力还较弱[8]。
一方面是我国学术期刊实力整体不强,另一方面是目前的科研考评机制通常是以论文或著作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最重要标准,而这种重数量相对轻质量的比拼,极容易降低对科研深度的探讨,也容易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宁愿做容易出成果的扁平化文章而不愿做扎实细致的深入研究,更无力潜心从事时间精力投入巨大却只是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原创性研究与基础性研究。其实教育部对该问题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早在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术评价对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9]对此我们倡议,设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将考评指标进一步精细化专业化。针对学术期刊,同样建议出台更加细致的评价办法,而不是不问各期刊所依附的平台如何,不问各期刊稿源丰富与否、质量高低却统一一刀切,用影响因子单一指标一概而论地衡量。对于有走出去潜力的期刊,可以从各个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冲击世界高水平;同时以“打造国家层面精品学术期刊平台”的方式,整合我国科研人员优秀研究成果通过该平台向世界范围推送;而对于一般刊物,为了丰富壮大科研队伍与磨炼提升科研素质,允许其遵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成长环境发展,保护学术生态多样化多元性,而不要盲目地敦促其与核心期刊争夺稿源、单纯比较影响因子。对于学术论文长远发展,远期目标可否提出未来逐步实现由“评刊到评文转变”的设想。
唯有如此,才能对我国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和学术期刊评价本身尚需完善所带来的、表面上却转嫁到学术期刊版面费头上的一系列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学术期刊版面费存在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学术期刊编辑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但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做到有原则有底线;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没有科研经费支持、作者自身负担吃力的论文同样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为其提供发表展示平台并做好服务传播推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