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2019-03-20孙成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交流同学

□孙成磊

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的接班人,在大学期间除了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实践技能外,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求学期间乃至毕业后的方方面面,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但要想处理得游刃有余,令诸方满意,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反观现如今的大学生,依然存在沟通问题,部分严重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沟通不畅的影子,例如皖西学院2018年末的图书馆抖音事件,引发冲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事件升级,引发肢体冲突,最终被围观同学拍摄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造成恶劣的影响,事件对学校、对当事人双方都造成了伤害。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沟通问题以及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沟通问题分析

(一)自身问题,自我沟通存在障碍。自我沟通不畅往往会影响行为主体对自身与外界沟通的认知,进而影响与他人的沟通。如在沟通时存在极端心理,过度自卑而不愿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要么就是过分自负而不屑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来自行为主体的人格特质、人际交往时的价值观、人际交往时的信任感以及人际容纳度。

由于大学里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部分同学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时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往往会出现心理不适的现象,如果个体在此时没有与自己进行有效且健康的自我沟通形成合理的沟通认知,会直接对个体后期的人际沟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部分同学家境不好或是由于之前的信息闭塞导致对主流新鲜事务缺乏了解而一时没有共同语言,也有同学无法正视自己的缺陷,同时又对他人难以坦诚相待缺乏信任,长期的消极暗示和信心缺乏,由此种种均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而不愿主动进行人际沟通交流反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相反,部分同学家境优渥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在与人交流时颐指气使,凡事难入眼,自负情绪日益高涨,会出现不屑与人交流,认为大学里的沟通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无法正视沟通的价值和作用。

(二)与外界沟通存在问题。这里的沟通问题最为频发也最为复杂,主要涉及与他人沟通存在障碍。当代大学生基本属于95后,生活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交流手段多样化的时代,个性化意识比较强烈,受社会发展的冲击也较为强烈,因此在日常与父母交流中存在诸多不和谐以及交流不畅的现象:感恩意识淡薄、语言交流乏力,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因爱慕虚荣而嫌弃自己的父母,顶撞父母。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多集中于寝室矛盾和班级内部以及与教师的沟通障碍,由于大学生来自多地域,有些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一定要重视人际关系,要与多数人相处好,为的就是以后“多个朋友多条路”,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沟通交流中掺杂了很重的目的性,有的时候甚至虚伪和欺骗,如巴结家境优渥的同学,因而招致同寝室乃至班里同学的厌恶与反感。有的学生认为,大学应以学业为重,只要成绩好学习优秀,以后就能有好的未来,因此他们不重视人际交流,因此与同寝室以及同班同学有很少的交集。时至今日,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常见诸媒体,往往都是学生认为教师过于苛刻有意针对,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心里脆弱过于敏感且善于借助自媒体将事态扩大化,因此双方的沟通交流都是流于表面仅限于课程,很少涉及德育或精神层面的交流沟通,且存在相当比例的学生上完课还不清楚授课教师的基本信息。

当代大学生还存在沟通意识和沟通行为、沟通能力不一致的现象,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意识到良好的沟通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付诸行动时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存在线上沟通时积极活跃线下沟通时消极低沉,部分学生对沟通时的情绪控制能力偏弱;二是沟通行为存在不恰当性,即便对于沟通能力出众的学生也存在沟通行为不当的现象,如沟通礼仪的缺乏、沟通言语不得体、沟通时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到位等。

二、沟通能力提升路径

细究沟通问题的根源往往出现在沟通主体自身的认知偏差、心理问题以及性格缺陷等。因此围绕着激发沟通意愿、重塑沟通自信、完善沟通技能以及搭建良性沟通平台这四条途径来提升沟通能力。

(一)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乐于沟通。沟通本身理应为学生创造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让学生从沟通中有所收获,获得成长。因此需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的沟通欲望,调动学生沟通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沟通,认识到沟通能力的提高对自身的重要性。在校园层面,一是需要在每年的入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展示往届优秀学子的成功之处,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强调沟通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认知观。二是应加强心理健康检查的力度以及创新检查方式,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检查,但是大学四年时间跨度较大,应加强检查力度,这样可以及早筛查出孤僻、冷淡、喜好独处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督导教育,帮助他们融入集体,激发他们的沟通意愿,为了防止多次检查引发学生抵触情绪,应结合主流媒介,创新检查方式,寓检查于教学或日常活动中。学院层面,可以借助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力量,利用课堂和主题班会以及主题团日活动,寓沟通于活动或比赛中,增强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获得感,感受到沟通的魅力及作用,进而乐于沟通。

(二)引导当代大学生敢于沟通。存在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他们的沟通意识强烈,但是沟通行为却与沟通意识不一致,在沟通的过程中严重缺乏自信,因此自信的建立显得格外迫切。自信的缺乏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来得到补充,因而要做好倡导鼓励工作,学生可以在课堂踊跃发言,多与师生沟通,也可以参加各种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胆量。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耐心并克服拖延症,挖掘自己的优点并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这些都对自信的建立有着积极作用。现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网络沟通占日常沟通的比例日益增长,甚至很多学生出现沉迷网络聊天的现象,存在“线上多活跃,线下就多怂”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网络沟通自身的特性——非直面性,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自卑的学生喜爱网络沟通,激扬文字,一旦直面交流沟通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言语思维混乱,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不敢沟通。因此从2014年开始,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倡导“三走”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注重线下人际交往,敢于沟通。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离不开礼貌的言语、得体的礼仪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要提高沟通能力,除了要注意沟通礼仪外,更需要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大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获取相关礼仪知识,也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善于发现,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学习对象,学习对方的说话方式,分析言语背后的思维痕迹,养成先思考后言语的习惯。在日常沟通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并组织语言,与人沟通交流时要做到真诚待人,自身正直。大学生要学会借助互联网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建设,严谨的思维能力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还需要自身的练习,如何将自己的意思用准确的言语和严谨的文字表达出来是伴随一生的课题。

(四)营造利于大学生沟通的平台。作为大学生教育的承接者——高校,理应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方位来为当代大学生搭建沟通平台,这对于国家、社会、学生本人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代大学生存在相当比例的一部分学生的交际圈仅限于宿舍,更有连宿舍关系都紧张的学生,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致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搭建好沟通平台,吸引学生踊跃参与沟通,例如试点的“大学生驿站”工程,在试点宿舍楼开办驿站,配备办公用品和相应的活动经费,支持鼓励驿站举办沟通类活动,借助易班和PU吸引全校学生参与,例如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驿站会以团队报名形式筛选好的创意并借助团支部推广。部分高校借助志愿汇系统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加志愿者彼此交流沟通的机会,激发沟通意愿锻炼沟通能力。

三、结语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变,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也会变得多种多样,但是应着力挖掘,学生也理应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应技能和知识,多方共同努力,协力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这对国家、民族乃至“中国梦”都具有积极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交流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