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2019-03-20朱亚妮
□朱亚妮
五四运动所孕育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为此,对“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作出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
(一)“五四精神”以爱国主义为生成动机。五四运动的开展旨在对中华民族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进行抗议,并希望通过抗议来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际,在此背景下,青年学生与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团结各方力量并在抗议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凝聚力。由此可见,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的产生根植于爱国主义情怀,因此,爱国主义情怀是“五四精神”的生成动机。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挖掘“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渗透到教育过程当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求进步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特征。五四运动对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反省与批判,并对先进的思想与理论进行了传播,这促使“五四精神”呈现出了重视打破陈规、解放思想的特征。无论是对传统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所具有的态度,都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辩证的文化价值观,为此,高校有必要重视对“五四精神”所具有的这一重要特征进行挖掘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深度结合。
(三)“五四精神”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内涵。五四运动提倡民主、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同时提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些内容既是五四运动发起主体、组织主体所具有的最高理想,也是这些群体实现自身最高理想的重要路径。通过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当中,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对民主精神做出更为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意识。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五四精神”的深度融合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在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等内容做出了解,而依托课堂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则是推动二者能够得以深度融合的基础路径。如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作为案例来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在探索民族独立道路与人民解放道路中使用的方法,进而深化对“五四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再如,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五四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青春精神、爱国传统等,促使学生对“五四精神”产生高度认同并能够依托“五四精神”约束自身思想与行为,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将“五四精神”与自身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实现紧密结合。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提升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了解“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的积极性,在此方面,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挖掘五四运动中具有吸引力的人物故事,而且需要重视使用互联网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呈现,从而从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两个层面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五四精神”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五四精神”的深度融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应当向课堂之外拓展。高校校园既是大学生群体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思想与思潮的聚集地,正因为如此,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与思潮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与接受“五四精神”,而且能够推动“五四精神”教育呈现出隐性特点,进而潜移默化地推动大学生成长。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五四精神”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将“五四精神”的内涵渗透到校园党团建设、社团建设以及各类校园活动设计工作当中,如高校可以引导党团组织围绕“五四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开展研讨会与交流会、组织学生成立“五四精神”研究与学习社团,也可以围绕“五四精神”组织征文比赛、文艺汇演以及各类学习型、学术型校园活动等,从而促使“五四精神”能够以多样化的形态出现在大学生群体面前并渗透到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进而在拉近“五四精神”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距离、强化“五四精神”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关联基础上,推动高校校园内形成宣传“五四精神”、学习“五四精神”的良好氛围,确保大学生能够在先进文化思潮与舆论的引导下自觉接受与乐于接受“五四精神”的熏陶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认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五四精神”的融合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充分发挥出社会实践在宣传与继承“五四精神”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高校能够对社会实践形式、社会实践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具备积极意义并能够与“五四精神”的传播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如高校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博物馆等文化宣传教育单位,了解五四运动以及“五四精神”,促使学生能够与“五四精神”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当然,“五四精神”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也可以通过细化“五四精神”并渗透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形式来实现,如“五四精神”中寻求进步的意识可以与学生专业实习活动实现结合、“五四精神”中追求民主的意识可以与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实现结合、“五四精神”中乐于奉献的意识可以与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结合等,总之,高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深化对“五四精神”的认知,促使“五四精神”能够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内化为实际行动,促使大学生能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乃至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进而充分发挥出“五四精神”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对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重视实现“五四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而且有必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五四精神”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并实现“五四精神”所具有的教育作用,从而进一步拓展“五四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范围与融合深度,为“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及其时代意义的彰显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