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9-03-20刘维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专职队伍考核

□刘维民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如何建立一支熟悉党的组织工作业务、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专门队伍,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切实保证高校新发展党员的质量,把大批政治合格、业务出众的大学生吸纳进我党的队伍中来,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背景

组织员制度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项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制度。组织员队伍最早建立于1945年。刘少奇同志最先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这一构想。1951年中央第一次作出了在全国县(市)一级设立组织员的决定。文化大革命中这一制度被迫中断。1982年中组部要求各地应把组织员制度恢复起来。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1990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200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2010年8月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均要求高校要建立组织员制度。2018年2月辽宁省高教工委等四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对组织员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以上看出,组织员制度从创立、中断、恢复到不断完善,是我党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宝贵经验,7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在党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组织员是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组织员是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监督员、审查员,是坚持政治标准、严守工作程序、防止出现工作偏差的第一道守卫。组织员担负着协助基层党组织书记做好本单位党组织换届工作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的重任,担负着指导基层组织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监督指导所属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重任。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基层的贯彻落实,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员管理制度缺失。由于对组织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高校组织员队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滞后,普遍存在着以文件转发的形式来落实上级文件情况,并没有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的高校仅在党建文件中有一两条内容与组织员制度相关,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管理制度的缺失影响了高校组织员队伍的建设。

(二)组织员职责范围不明,定位不清晰。通过对辽宁某市5所高校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对组织员的设置、工作程序、工作职责没有具体规定,对组织员的使用存在随意性。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的高校把组织员混同为基层组织的组织委员或者党小组长,把党组织的日常统计报表、党日活动组织等具体琐碎工作交由组织员处理,让组织员当起了党务秘书,冲淡了组织员在组织发展方面的主要工作,组织员也没有足够精力对高校党建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由于职责范围不明确,定位不清晰,高校组织员普遍存在着工作越位或工作缺失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

(三)缺少组织员遴选程序,人员配备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缺少遴选程序,组织员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高校由于干部职数等限制,没有配备足够的专职组织员,已经配备的大多也是临近退休或者待安排岗位的人员。个别院校使用兼职组织员替代专职组织员。这种情况导致组织员的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老化,不符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

(四)组织员的待遇没落实,保障措施没到位。组织员的工作性质及使命决定了其身份的特殊性,组织员是兼具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大多数高校未能在这一点上取得一致的共识,未能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满足专职组织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要求,有的高校把专职组织员等同调研员对待。专职组织员的岗位津贴与同级别党务行政干部存在明显差距。大多数高校也未设立组织员津贴。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组织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组织员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组织员进行工作考核是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但多数高校未能根据组织员工作性质,建立具体的考核办法。很多高校采用年度总结的方式完成考核,这样的考核无法有效体现组织员的日常工作成绩,无法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员制度。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组织员队伍建设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性。高校党委要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针对人员配置、任职条件、工作考核、待遇保障等内容制定管理制度,切实从制度层面保障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

(二)加强组织员的遴选工作。高校要按照总体上师生人数不低于1∶1,000的比例配备专职组织员,且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通过专兼结合,实施工作对象全覆盖。在选配过程中,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热爱党务工作、干净、忠诚、担当作为第一原则,同时对年龄结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选配到组织员队伍中来。

(三)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抓好培训工作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时代需要,也是提高组织员工作能力的保证。高校要把组织员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除了组织人员参加上级安排的培训外,还应结合学校情况,组织日常培训。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培训。培训工作要以提高组织员的政治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组织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成效。高校党委要注重组织员队伍的日常管理,明确组织员作为实职党务干部,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这一清晰定位。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组织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根据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管理岗位等级,享受同级别人员待遇。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方面,应充分考虑其工作的特殊性,实行计划单列、标准单设、单独评审。对于组织员要设立工作津贴,改善办公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保证人员队伍素质。高校要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健全组织员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组织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从考核要质量,从管理要成效。考核结果与组织员的职务职称聘任、晋级等挂钩,实行动态管理。高校要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针对组织员的工作特点,将其纳入学校评选表彰范围,表彰优秀人员,树立时代楷模,为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职队伍考核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专职媒人的变化
家庭年终考核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