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9-03-20张彦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

□张彦民

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实用型专业的学生数量呈持续增长的状态,这与我国日益蓬勃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分不开的。然而各高校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师资队伍建设的落后,因而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工作需要的全方位实践型人才。光学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际的教学更为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要培养出能够独立进行实践、熟练运用所学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是,重视技能并不意味着只有技能,更高层次的人才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并且拥有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二、提升师资队伍力量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出现了滞后于时代发展、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的情况,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如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专业设置一般是偏商科的,学生日后主要在证券、投行、保险、银行等领域工作,这些工作岗位都对学生的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果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不仅会对就业产生严重影响,即使真正进入了工作单位,日后的工作也会面临较大压力,甚至有被辞退的风险。

因此,提升师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还能使其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游刃有余,对其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对社会来说,优质人才的供应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助力国家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三、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过度重视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许多院校中,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依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理论课程的安排要远多于实践课程的安排,这样会使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消磨,又提高不了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最终无法获得成功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结构的僵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事实上与其他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当中也需要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然而各院校在教师的能力考核方面,强调了本学科的完整性,却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阻断了信息畅通的渠道,使得教师拓展信息的过程变得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三)忽视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某些院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重视实践教学,可能正是因为过度重视这些“硬性条件”,而忽视了学生的核心能力这个重要的内在条件。如真正优秀的经济学与金融学人才,不仅要完全熟悉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教学技能,还要能够对复杂的事件进行处理,对经济环境的发展态势有自己的判断。

(四)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还不够重视,创新力不足。当前倡导素质教育,就是期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其创造力,从而为国家建设作贡献,而在高校的专业教育领域,依然实行的是“一锅端”的教学策略,无论什么类型的学生,都采取几乎相同的教学方式。这种忽视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四、基于能力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的途径

(一)加大对实际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由于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理论培训的比重较大,从而压缩了实践课程的空间,又因为院校机器设备、教室安排、导师配备等因素,限制了实践课程的排课量,导致教师的实际教学技能始终得不到比较显著的提高。为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大对设备、教室的投入,提高教学评估中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所占比例,从而为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此外,学校还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在课堂上,教师要严肃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上机教学行为;在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针对不懂的地方向教师提问。在期末考评中,应该设置灵活性更高的考题,以此来真正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二)重视学科关联。许多专业本身就会与其他学科产生许多交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格外注意,适当添加其他关联专业的内容,扩展教师的知识。许多专业在建立模型实际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如金融专业在进行沙盘演练时还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运作,这些都是专业关联的直观体现。在以往的课程设置时,虽然也会出现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却只是学了皮毛,而且与本专业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这样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从而使这些课程沦为“边缘课程”,在期末考评时也只是走走过场,学生学不到点子上。今后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科关联性,在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应加入本专业的内容,让其他课程的学习成为本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虽然难以理解,但却是他们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品质。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教师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之余,付出更多的努力,学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教师的这一能力。各高校可以从现有的课程入手,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自主创造性,从而激发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学科竞赛、组织专业创新类活动、邀请名师专家开展讲座等方式,锻炼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且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处理事务中能力。在各种方式合力作用下,相信教师核心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四)鼓励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个性是发挥创造力的前提,也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很容易就被埋没,他们的需求得不到及时响应,长年累月就会失去创新力,也会失去相关能力的培养空间。要想不断提升学生能力,就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尊重他们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目标,对于一些优秀学生要予以重点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一切创新元素竞相涌现。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尽管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还存在许多缺陷,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事物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的。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那么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就能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实用性人才,致力于祖国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