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路径探讨

2019-03-20张希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课程思政思政

□王 茹 张希龙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科学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并在此基础上顺利走上职业生涯。“课程思政”,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将课程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预期。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在顺利走上职业岗位的同时,拥有正确的“三观”,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同时能够有相对的理念支撑,使其未来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从而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价值。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时相关的问题。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很多高校开始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的课程,但是该课程在课时的设置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进行,对于选修课程来讲,不仅覆盖的学生范围比较窄,而且课时也比较短,学生在较短课时的设置下,无法学习到更加深入的教学内容,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很多高校只是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展相关的课程,而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会面临着就业、毕业设计、考研等多项学习内容,因此缺乏精力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使得该课程无法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虽然在现实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已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高校大多都将重心放到了大学生就业率和顺利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方面。大学生健康的就业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人生信念和理想的相关教育就有所忽视。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单纯的职业规划,两者未能真正结合到一起,未起到用思想指引行动的目的,未能使职业规划中的思想教育发挥出作用。

(三)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主要是针对教师无法将职业规划相关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起来。由于职业规划课程不是学校的主干课程,教师存在流动性强的特点。因此缺少相关的理论专业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强调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教师就需要将这两者通过实践案例有效结合起来。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教师无法做到这一点,无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融合,教学的成效就无法得到保障了。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活规划课程的开展途径

(一)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注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当代国情、社情的了解,结合国家、社会需求激励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武装自己,并找到自身所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点,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第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这就需要在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树立远大的职业生涯目标,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整个大学的学习;第三,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不仅需要开展相关的理论课程,而且还需要让大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更好地对职业生涯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第四,开展其他相关的课程,例如:职业面试技巧、职业道德素质、沟通协作技巧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较为满意的工作岗位。

(二)职业实践与职业分享的创新模式构建。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活规划课程设置,应重视实践,大胆尝试改革。比如,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应从大二开始就尝试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工作。学校教育工作者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大学生走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熔炉,能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抚平其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一个阶段的实践结束后,大学生回到学校,职业规划与思想政治的结合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教师及时利用职业教育课堂让学生进行职业分享,通过大学生实习实践的就业经历分享,给予思想指导,要知道真理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自经历后才能切实体会。思想教育的真谛才能在此体现出来,才能成为学生一生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未来的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采用传统闭卷的形式,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考核;而且还可以采用论文的形式,或者是进入企业实践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用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第二,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且也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改正,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三,高校需要跟踪记录学生真实的就业信息,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最终就业情况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印证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还可以邀请应届毕业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对后续学生开展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避免大一大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并应用课程的知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无法起到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该课程的策略,能够更好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