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思考
2019-03-20李海冰
□李海冰
教育的手段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随着科技与传媒手段的发展,教育辅助工具和教育开发软件层出不穷。在许多地区,学生们对《体育与健康》这一课程普遍缺乏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体育教学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使得教学活动更加顺利进行,并对教师、学校以及学生产生许多积极作用。
一、关于大学体育教学环境的概述及其构成要素
构建体育教学环境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全方位的情景构建,通常需要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完成,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纷纷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不外乎三个:教师、学生、校方,这属于主体部分,客体部分主要包含教学用具和信息设备、场地等。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会深刻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
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育现状
(一)教师们的负担过重。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除了带领学生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外,还承担起体育与保健知识的讲解以及身体健康有关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运动损伤。但实际情况,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任务下,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二)学生的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非主干”也“非专业”的课程,事实上是很不受学生重视的,又因为讲课内容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也不高。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做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干脆不听讲而选择发呆,这些现象都必须引起重视。
(三)课程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师一般获取资源都是从网上下载,然后拷贝到课件上,学生也基本上是从教师处获取第一手的教学资源,这样就会导致教学资源来源渠道的单一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缺乏自主性。
三、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有关教学平台上及时地发布有关课程的信息以及作业信息,甚至可以在上面发布小测验,系统会自动地进行评卷、改卷及给分。有了全方位的教学氛围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就像有了一个小助手,可以随时为教师处理各项教学事务。教学信息化工具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免去许多繁琐复杂的程序,而专心地投入课程的研究,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也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兴趣。许多学生之所以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兴趣度不高,一是因为内心不重视;二是因为许多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又长期缺乏专注听讲的习惯,自然在课堂上的听讲效率就会低下。但实际上,这还与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该是贴近生活,并且充满乐趣的一门课程,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即使辅以多媒体技术,也很难让学生对课程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自然也就做不到课程内容的生动、活泼、有趣。而一旦有了相应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趣味性的运动视频或小创意发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任意时间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此外,通过平台的智能设计,整个课程的趣味性也大大提高了,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极大地扩展教育资源。在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环境后,许多院校的教育资源都得以共享,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找出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并选取在这一章节的讲解上最为生动的教师进行讲解,还可以观看与体育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内容,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这些教学视频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意切换、停顿、重播,在第一遍不理解时,学生可以反复播放,直到完全理解了为止,这也是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除学生外,教师也能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中取得不小的收获,他们可以借助有关平台的资源定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并进行一定的学术交流活动。在信息平台上,一切知识的交流都是自由的,教育资源完成了最大程度的共享,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四、基于创新角度的体育教学适应性设计研究
(一)借助科技传媒手段营造教学氛围。众多的科技传媒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辅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借助智能手机的普及,构建体育课程教学的现代化环境,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及时地发布有关课程的信息以及任务信息,甚至可以在上面发布体育常识小测验,系统会自动地进行评卷、改卷及给分。有了信息化平台,教师就像有了一个小助手,可以随时为教师处理各项教学事务。例如,教师把课件内容发布在平台上供学生查阅,那么在一旁的讨论栏就会出现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时候,平台就会收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就会进行线上的解答。
(二)增强师生交流。体育教学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而在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需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因素,由于其主要的接受方是学生,因此施加这一因素时也要尊重被施加一方的意见,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主动在课上询问学生关于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及意见,从而及时进行改进。学生也可以在课上积极询问教师有关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甚至还可以拓展为课后的探讨交流,以增进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学生也能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提升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此外,要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教师必须事先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来开展教学活动。
(三)通过情感教学来提升课堂效果。体育课程是一门互动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活动场所在课外。任课教师的上课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体育训练,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必然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心理上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因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的体育知识非常有限,所以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就成了学生们心中的“标准”。体育教师应该承担起肩上的这份职责,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细心、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动作规范并尽可能将每个动作进行亲自演示。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体验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各类体育技巧,教师可选取部分学生上前进行动作尝试,或者“手把手教学”,演示给其他学生看。此外,教师在课前还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运动项目进行一个详细了解,在课上也要注意观察,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诉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方位地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环境,能够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态度、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以及体育素质的养成,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