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煤自燃特征参数规律研究

2019-03-20朱红青赵鸿儒王晓宽李世祥

煤矿安全 2019年2期
关键词:标志性煤样比值

朱红青 ,赵鸿儒 ,李 珂 ,王晓宽 ,李世祥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煤自燃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我国657处重点煤矿中,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数量占54.9%[1-2]。煤自燃引发的矿井火灾不仅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煤自燃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玄伟伟等[3]通过搭建煤自燃倾向测定平台,采用篮热法测定褐煤的自燃倾向,并求得了褐煤自燃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褐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与煤的低温氧化反应性直接联系的,煤样比表面积决定了对氧的吸附能力,吸附能力越强,其低温氧化反应性越高,越容易发生自燃。仲晓星等[4]在测试程序升温条件下煤样温度70℃时煤样罐出气口氧气浓度和之后的交叉点温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Zhu等[5]通过设计的煤加热氧化试验系统测定煤升温过程中的耗氧率,结果表明,煤温小于180℃时,耗氧率与煤温在临界温度前后均呈线性关系。煤温在临界温度前,耗氧率较低,但当煤温达到临界温度后耗氧率迅速增加。徐永亮等[6]在交叉点温度法基础上,在贫氧条件下对不同氧浓度的煤进行升温测试,将煤自燃分为4个阶段,并通过升温过程中能量守恒公式推导验证了上述阶段划分理论。

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煤自燃标志性气体单一特征参数进行分析,鲜有煤自燃多项特征参数测试分析。气煤在炼焦煤种中储量最大,煤化程度低,挥发分高,易发生煤自燃,在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中占据重要地位[7]。因此,通过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测定系统,测定了气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性气体产生规律,并对气煤自燃相关特征参数进行深度分析,得出了气煤自燃特征参数规律,对科学有效预防气煤自燃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

1.1 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自主搭建的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测定系统(图1)。主要由绝热反应器、程序升温炉、气相色谱仪等构成。

图1 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测定实验系统

1.2 实验过程

实验煤样取自神东保德煤矿,煤级为气煤。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

表1 保德气煤煤质相关指标

将大块新鲜煤样除去外表预氧化部分,粉碎过筛为 1.25~1.6 mm、1.6~2 mm、2~3.5 mm、3.5~5 mm、5~7 mm 5种粒径;煤样在105℃的干燥箱内干燥24 h,取干燥煤样各40 g,充分混合成200 g待测煤样快速置于洁净干燥的玻璃瓶内,用石蜡密封备用;取煤样置于绝热反应器中,设置程序升温炉空气流量为60 mL/min,炉温以0.5℃/min升温到250℃。升温过程实时监测煤温,20℃煤温每升高10℃采集标志性气体通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气体分析,记录采样时间及标志性气体浓度数据。

2 煤自燃特征参数分析

2.1 煤自燃标志性气体产生规律

2.1.1 碳氧型标志性气体产生规律

保德气煤碳氧型标志性气体随煤温的变化趋势如图2。由图2(a)可以看出,煤温在40~50℃前,CO产生量增加缓慢;煤温超过40~50℃,CO的产生量开始呈线性增加趋势;煤温达到100~110℃时,CO产生量出现一个飞跃,此后CO的产生量急速增长,煤样进入剧烈氧化反应阶段。如图2(b),CO2的产生量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煤中活性基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的过程呈非线性特性,而生成CO2的过程呈线性特性。

图2 碳氧型标志性气体随煤温的变化趋势

2.1.2 烷烃和烯烃标志性气体产生规律

保德气煤烷烃、烯烃标志性气体浓度随煤温的变化趋势如图3。由图3(a),随煤温的升高,CH4产生量先增大后减小,极值点对应的温度为130℃。这主要是因为煤温在130℃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吸附瓦斯的脱附;煤温超过130℃,煤氧化反应加剧,占主导地位的是煤氧化反应产生的CH4。由图3(b)可以看出,C2H6出现的温度为30℃,浓度为0.75×10-6。其产生量随煤温的升高先增大后成无规律波动状态。如图3(c),C3H8出现温度为100℃,浓度2.54×10-6,其产生量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C3H8产生量在110~130℃变化缓慢,在130℃后呈线性增加,240℃时达到 65.12 ×10-6。图3(d)为 C2H4浓度随煤温的变化趋势,C2H4气体出现在100℃,浓度为0.66×10-6。煤温80~130℃之间增长相对缓慢,130℃后开始以指数形式快速增长。C2H4的出现是煤自燃进入剧烈氧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图3 烷烃、烯烃标志性气体随煤温的变化趋势

2.2 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比值分析

2.2.1 链烷比值分析

链烷比指在火灾气体中,C1~C4范围内的烷烃气体,某一长链烷烃单一组分的浓度与甲烷或乙烷浓度的比值。选取C2H6/CH4、C3H8/CH4及C3H8/C2H6的比值来分析其与煤自燃发展趋势的关联度。链烷比随煤温的变化规律如图4,C2H6/CH4与C3H8/CH4比值很小,在0.1以下。C3H8/C2H6比值在100~240℃规律较好,且比值易区分。

2.2.2 烯烷比值分析

烯烷比指在火灾气体中,烯烃气体浓度与某一碳链大于或等于该烯烃的烷烃浓度比值。选取C2H4/C3H8及C2H4/C2H6的比值来分析其与煤自燃发展趋势的关联度,烯烷比随煤温的变化规律如图5,C2H4/C3H8比值的规律性较差,而C2H4/C2H6比值在100~240℃有较强的规律性,且比值区分度强。

图4 链烷比随煤温的变化规律

2.2.3 CO与CO2比值分析

图5 烯烷比随煤温的变化规律

CO是煤自燃过程较为灵敏的标志性气体,但煤矿井下条件复杂,检测到CO的地点不一定是高温点,CO被大量渗流的空气所稀释,浓度随风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单一CO浓度指标难以判断松散煤体实际自燃情况。利用CO/CO2比值来判断煤自燃的状况,可消除风流大小对气体浓度的影响。保德气煤CO/CO2比值随煤温的变化规律如图6。在氧化初期,CO/CO2比值较小,70 ℃时,CO/CO2为 0.03;在加速氧化阶段,CO/CO2比值开始增加,90℃时比值为 0.05,120℃时比值为 0.1,150℃时比值为0.2,240℃时比值为0.28。CO/CO2的比值曲线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德气煤自燃的趋势。

图6 CO/CO2比值随煤温的变化规律

2.3 CO与CO2及CH4产生率

程序升温实验中,反应过程中炉体内某点煤的CO、CO2产生率与耗氧速率成正比,即:

式中:VCO为CO产生速率,mol/(cm3·s);V0CO为标准氧浓度(21%)时的CO产生速率,mol/(cm3·s),C为炉体内任意点氧浓度,%;C0为标准氧浓度,取21%。

由耗氧速率计算公式可推得炉体内任意点的氧浓度为:

式中:z为某一已知点到入口的距离;Q为供风量,ml/s;S 为炉体供风面积,cm2;n 为孔隙率,

设高温点氧浓度为C1,到入口的距离为z1;其后一点的氧浓度为C2,到入口的距离为z2,C1co、C2co分别为2点的CO浓度,C0为21%,可得:

由式(3)得标准氧浓度时的CO产生率为:

同理,程序升温实验中煤自燃标志性气体产生率为计算式为:

式中:V0X为标准氧浓度时煤自燃标志性气体产生率,mol/(cm3·s);V0为耗氧速率;C2X-C1X,为煤样罐出口处检测到的X气体浓度,%;z2-z1为煤样的高度,cm。

CO、CO2和CH4产生率随煤温变化趋势如图7。

由图7可知,CO产生率随着煤温的升高而呈指数规律增加。煤温在100℃之前,CO产生率增加缓慢,当煤温超过100℃后,CO产生率急剧增加,曲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CO2产生率变化规律与其浓度变化规律相似,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CH4产生率变化规律与其浓度变化规律相似,随着温度逐渐升高,煤样的CH4产生率先增大后减小,产生率极值点对应的温度为130℃。

2.4 耗氧速率

松散煤体内各点氧浓度的变化主要与对流(空气流动)、扩散(分子扩散和紊流扩散)和煤氧作用耗氧等因素有关[8]。耗氧速率V0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i+1-zi为煤样在煤样罐中的高度L,cm;Ci+1为出口氧浓度,%;Ci为入口氧浓度,即新鲜风流氧浓度,%;V0的单位为mol/(cm3·s)。

图7 CO、CO2、CH4产生率随煤温的变化趋势

由式(7)可得,在新鲜空气下,煤样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随煤温的变化趋势如图8。煤温在100℃之前,耗氧速率呈线性规律缓慢增加,煤温超过100℃,耗氧速率迅速增加,呈指数规律。

2.5 最大和最小放热强度

假设煤自燃产生的热量均由煤氧复合产生,且主要是由煤氧化学吸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组成。据煤氧复合三步化学反应理论[9-10],煤氧复合反应产热量见表2。由实验测定不同煤温耗氧速率、CO及CO2的产生率,根据键能变化估算法,推算煤的放热强度。

图8 耗氧速率随煤温的变化趋势

表2 煤氧复合反应产热值

煤自燃过程中,认为煤消耗的氧全部转化为CO和CO2,生成2种气体的比例与实际生成率相同,则这个放热强度是实际放热强度的最大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Qmax为煤氧化放热强度的上限;V0CO为标准氧浓度(21%)时的CO产生速率,mol/(cm3·s);V0CO22为标准氧浓度(21%)时的CO2产生速率,mol/(cm3·s);△HCO为单位 mol CO 平均化学反应热,kJ/mol;△HCO2为单位 mol CO2平均化学反应热,kJ/mol。

氧的消耗除生成CO和CO2外,剩余部分全发生化学吸附,则这个放热强度是实际放热强度的最小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Qmin为煤氧化放热强度的下限。

煤的实际放热强度应介于2种估计值之间,即:Qmin<Q0<Qmax。

煤样最大与最小放热强度随煤温的变化趋势如图9。保德气煤的最大与最小放热强度总体上随着煤温的升高而增大。煤温达到40℃之后,煤体放热强度增加,升温速率加快;煤温超过100℃之后,煤体氧化复合反应加剧,放热强度急剧增加。

2.6 煤自燃特征温度

图9 最大、最小放热强度随煤温的变化趋势

图10 煤样氧化过程活化能变化曲线

3 结论

1)气煤自燃升温过程中,CO产生量随煤温升高先缓慢增大,煤温超过40~50℃,CO的产生量呈线性增大趋势,煤温达到100~110℃,CO产生量出现一个飞跃,此后CO的产生量急速增长。CO2的产生量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CH4产生量高先增大后减小,极值点对应的温度为130℃。C2H6出现的温度为30℃,产生量随煤温的升高先增大后成无规律波动状态。C3H8出现温度为100℃,产生量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煤温在100~130℃时变化缓慢,130℃后呈线性增大。C2H4气体出现在100℃,煤温80~130℃间产生量增大相对缓慢,130℃后开始以指数形式快速增大。

2)C2H6/CH4与C3H8/CH4比值很小,在 0.1以下。C3H8/C2H6、C2H4/C2H6比值在 100~240 ℃规律较好,且比值易区分。C2H4/C3H8比值的规律性较差。在煤自燃氧化初期,CO/CO2比值较小,70℃时,CO/CO2为0.03;在加速氧化阶段,CO/CO2比值开始增加,90℃时比值达到0.05,120℃时比值为0.1,150℃时比值为0.2,240℃时比值为0.28。因此,CO/CO2的比值曲线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德气煤氧化自燃的趋势。

3)CO产生率随煤温的升高而呈指数规律增加。煤温在100℃前,CO产生率增加缓慢,当煤温超过100℃后,CO产生率急剧增加。CO2产生率变化规律与其浓度变化规律相似,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CH4产生率变化规律与其浓度变化规律相似,随煤温升高,煤样的CH4产生率先增大后减小,产生率极值点对应温度为130℃。保德气煤的临界温度点为42℃,干裂温度点为101℃。煤温100℃前,耗氧速率线性缓慢增加,煤温超过100℃,耗氧速率迅速增加,呈指数规律。保德气煤的最大与最小放热强度随煤温的升高而增大。

猜你喜欢

标志性煤样比值
煤中水分存在形式及不同能量作用下的脱除机理探究
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饱水煤样能量耗散特征
不同蠕变作用声发射特征及对煤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熊出没,注意”的由来
卡尔·拉格斐并没有标志性设计——但他创造了一类新的设计师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伊朗遭“标志性攻击”震动中东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标志性工程撑起中建三局二建华南公司金招牌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