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2019-03-20刘宇帅

煤矿安全 2019年2期
关键词:煤样变质程度

刘宇帅

(1.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科技大学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很难被取缔[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的自燃不仅威胁了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2]。煤自然发火是由于煤与氧接触时发生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当放出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时,煤温上升而导致发火,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威胁[3-4]。国内外学者对煤自然发火进行了大量研究。彭本信[5]对不同变质程度的8种煤样进行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利用红外光谱及热分析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测定,认为在低温氧化时,低变质程度的煤比高变质程度的煤放热量更大,比高变质程度的煤更容易自然发火;K.Markova[6]等通过研究得出亮煤在氧化过程中的活化能高于镜煤;Krishnaswamy[7-9]等通过建立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动力模型,对煤样在不同粒度、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氧化升温速率进行了解释;舒新前[10]通过对煤在低温氧化原因及机理进行研究,认为在低温氧化阶段丝碳会吸收大量氧,并释放大量的热,从而更易导致煤的自燃。煤的低温氧化过程可反应煤的自燃倾向性,因此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低温氧化升温实验,探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自燃倾向性。

1 煤低温氧化升温实验设计

选取程序升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优势在于:它可以极大地缩短实验周期(一般1个试样的实验周期为1 d,约为煤自然发火实验周期的1%以下);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实验用样量(约为煤自然发火实验用样量的0.5‰);另外该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强的特点。

1.1 实验煤样及系统装置

实验所选3种不同地区变质程度不同的煤样,分别为长焰煤、不黏煤、气煤。将原始煤样破碎,并选取 40~80 目(180~380 μm)粒径的煤粒,各取 200 g 2份煤样分为3组,为实验样品标号为:长焰煤A1、长焰煤 A2,不黏煤 B1、不黏煤 B2,气煤 C1、气煤 C2。

实验装置主要由供气装置、升温装置、气相色谱组成,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示意图分析装置如图1。

1.2 实验过程

图1 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示意图

将3组煤样装入煤样罐,分别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初始温度为 30 ℃,A1、B1、C1组通入 O2浓度为21%;A2、B2、C2为临界温度对照组,通入 100%N2;煤温每升高5℃,升高炉温5℃,同时收集1次气体,煤温升到100℃停止升温,将各温度气体导入气相色谱仪中,对临界温度及煤温与CO、CO2、CH4等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煤温由煤样罐内的温度探头测定控制板显示,气相色谱仪将收集的气体测定后峰值输入电脑,此后计算浓度。

2 自燃升温特性交叉点温度及气体参数结果分析

2.1 临界温度

利用温度探头显示的数据,结合交叉点温度法绘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

由图2(a)~图2(c)长焰煤、不黏煤、气煤在21%供氧条件下与100%氮气条件下的升温曲线相对比,在达到临界温度之前实验煤样和对比煤样均随时间的推移,温度呈线性增加。达到临界温度后线性斜率增大,可得出临界温度点分别为:64.79℃(长焰煤)、69.86℃(不黏煤)、71.23℃(气煤),因此,可初步判断自燃倾向性:长焰煤>不黏煤>气煤,变质程度越低,其自燃倾向性越强,更易发生自燃。

2.2 气体生成规律

2.2.1 CO浓度变化规律

由气相色谱仪导出的气体峰值经转换计算得出的CO变化规律如图3。

在升温初期由于3种煤样内均含有一定少量CO,CO生成在该基础上进行。如图3(a),长焰煤煤样温度在50℃之前,随着煤温的升高,CO浓度基本无变化;温度50~60℃之间,CO浓度呈缓慢增长趋势;温度达到60℃之后,CO浓度呈指数型增长,此2个浓度变化节点分别为256×10-6(50℃)、366×10-6(60℃)。如图3(b),不黏煤在50℃之前,随着煤温的升高,CO浓度略有增加;50℃之后CO浓度开始呈指数型增长,在浓度变化节点其浓度为80×10-6(50℃)。如图3(c),气煤于 55℃之前,CO浓度平缓,甚至有少许降低趋势;温度为55~70℃之间,CO浓度开始缓慢增加;在70℃之后呈指数型增长,2个浓度变化节点的浓度为 33×10-6(55℃)、112×10-6(70℃)。

经分析,3种煤样变质程度最低的长焰煤CO浓度变化温度更低,且CO生成浓度变化最大,不黏煤CO浓度变化时,节点浓度比气煤更高,因此可知,变质程度对煤自燃倾向具有影响,变质程度越低,煤更易自燃。

2.2.2 CO2浓度变化规律

图2 温度变化曲线

C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4。如图4(a),长焰煤于45℃CO2浓度开始出现增长,随后随温度的升高,浓度变化非常大,温度到达100℃时CO2浓度为124 383×10-6;如图4(b),不黏煤于 45 ℃CO2开始浓度增长变化,温度到达100℃时CO2浓度为37 524×10-6;如图4(c),气煤于 65 ℃CO2浓度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变化,温度到达100℃时CO2浓度为8 320×10-6。由此可知,3种氧化程度不同,生产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氧化程度随变质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变质程度越低,煤更易氧化,发生自燃。

2.2.3 CH4浓度变化规律

图3 CO浓度变化曲线

CH4浓度变化曲线如图5。3种煤样升温初期都存在CH4,为煤体吸附瓦斯。升温前期,气煤CH4浓度变化时温度较低,但后期虽实验温度的升高,到达100℃时气煤CH4生成浓度与其他2组长焰煤、不黏煤相比较,气煤生成CH4浓度更小;长焰煤与不黏煤比较可看出,长焰煤CH4浓度初始变化温度比不黏煤低,并且后期CH4产生浓度比不黏煤高。因此,长焰煤更易氧化生成CH4浓度也更高,可以认为煤的变质程度越低,其氧化自燃倾向性越强。

3 结论

1)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程序升温特性实验,对煤样的临界温度采用交叉点温度法进行绘制分析,煤样的临界温度随煤变质程度升高而升高,分别为:64.79℃(长焰煤)、69.86℃(不黏煤)、71.23℃(气煤),煤的氧化自燃倾向随煤的变质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图4 CO2浓度变化曲线

2)对程序升温实验过程中3种煤样产生的CO、CO2、CH4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绘制曲线,对节点温度的浓度进行比较,得出煤的变质程度越低,氧化升温反应过程产生的CO、CO2、CH4浓度越大,氧化自燃倾向性越强。

3)针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自燃倾向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温度变化及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情况,可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自燃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图5 CH4浓度变化曲线

猜你喜欢

煤样变质程度
煤中水分存在形式及不同能量作用下的脱除机理探究
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饱水煤样能量耗散特征
不同蠕变作用声发射特征及对煤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变质
神秘的信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袋装变质食醋产膜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控制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