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绝句选注
2019-03-19饶宗颐
自序
一九八五年春,梁锲斋有邓蔚、超山赏梅之约,程十发复为安排浙东之游,遂遍历会稽、天台、雁荡诸胜,得诗一卷,聊记行踪云。
蟠螭山石壁①
虚谷②憨山③去不还,孤根蟠结石垣间。
片帆安稳波千顷,七十二峰薮上山。④
① 蟠螭山石壁:苏州光福风景区,位于蟠螭山顶,内有石壁精舍,创建于明嘉靖年间。石壁上石刻众多,立于石壁之顶,极目远眺,太湖七十二峰屏列于前,渔帆出没于万顷碧波之中,是观赏湖光山色及太湖渔港景致的绝佳之处。
② 虚谷(1823—1896):清代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籍本新安(今安徽省歙县),家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初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意有感触,后出家为僧。工山水、花卉、动物、禽鸟,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亦擅写真,工隶书。虚谷常住苏州狮子寺、石壁寺,坐化后由其徒狮子寺方丈恬庵扶柩返苏,葬于光福寺石壁山崖畔。
③ 憨山(1546—1623):明代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又称憨山大师,全椒古蔡浅(今安徽省和县绰庙先锋村)人。憨山多才多艺,晓通史书,熟谙佛经,工于书法,擅长诗词。隆庆三年(1569),憨山大师结庐于石壁精舍。
④ “七十”句:宋·刘允《韩山》诗:“惆怅昌黎去不还,小亭牢落古松间。月明夜静神游处,三十二峰江上山。”饶公此诗在结构谋篇上多有取法刘允之处。
【笺】
此首写游苏州蟠螭山石壁精舍,章法句式效仿宋代潮州乡贤刘允的《韩山》诗。前半写虚谷、憨山两位禅师当年都曾住于石壁精舍,如今圣贤早已久逝,一去不返,只留老树孤根蟠结于石垣之间。后半写饶公立于山顶,纵望太湖,但见“片帆安稳”,出没于千顷碧波中,而太湖七十二峰隐隐屏列于此泽薮之上。飘飘然令人如临其境。
刘过墓①
风雨渡江②意无前,寒花为子尚嫣然③。
我来三绕龙洲墓,斗酒何人共拍肩④。
①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后韩侂胄败,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以布衣终身,逝于昆山,今其墓尚在昆山市马鞍山东麓。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② 风雨渡江:宋·刘过《沁园春》词:“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风雨渡江”又暗用宋将宗泽临终三呼“过河”典故,指北上收复失地。
③ 嫣然:美好貌。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纻歌·夏白纻》诗:“嫣然宛转乱心神。”
④ 斗酒:见注②。“斗酒彘肩”用鸿门宴上樊哙瞋目视项王,饮斗卮酒、啖生彘肩事,见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拍肩:言亲切友好。晋·郭璞《游仙诗》:“左揖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笺】
刘过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是一位主战派人士。饶公过昆山,曾到刘過墓前展谒,因有是作。前句用刘过《沁园春》词意,言刘过渡江收复失地之心风雨无阻,一往无前。次句言墓前的寒花至今犹为刘过嫣然开放,以寄托作者的服膺之情。后半继续将此情推向高潮:“我”来三绕刘过之墓,依依不忍离去,想到刘过那么豪气冲天,如今又有谁能再与“我”拍肩共饮斗酒呢?
青藤书屋①
被酒②随车过小溪,榴花老屋③足幽栖④。
葡萄堪作明珠卖,⑤穷巷何人驻马蹄⑥。
① 青藤书屋: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区前观巷大乘弄10号,明代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渭的故居。
② 被酒:为酒所醉,犹中酒。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张守节正义:“被,加也。”
③ 榴花老屋: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
④ 幽栖:隐居。元·脱脱等《宋书·隐逸传·宗炳》:“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
⑤ “葡萄”句:明·徐渭《题墨葡萄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⑥ 驻马蹄:元·王恽《鹧鸪引和周斡臣韵中统五年三月十二日夜》诗:“门外东风驻马蹄。”
【笺】
饶公诗中带“酒”字的并不多见,他属于冷静型的诗人,不需要借酒使狂。但此首是在明代文坛怪杰徐渭的故居所写,因此首句便出现了“被酒”的字样,狂士门前,聊借酒相吊耳。前半扣紧一“访”字,醉里乘车过了小溪之后,便来到青藤书屋,一见便生“隐居于此,斯愿足矣”之叹。后半由徐渭的名句引出,当年的徐渭是“笔底明珠无处卖”,只能“闲抛闲掷野藤中”,穷老而死,如今徐渭的画却可以卖到天价,葡萄堪作明珠卖了,可是世俗之人只是追名逐利而已,又有谁肯亲来此穷巷—徐渭的故居吊祭一下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呢?不管是同代还是异代,知己难求,一直是古今艺术家共同的命运,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山阴道上①和锲翁②
为爱名山入剡来,③沉沉④迷雾晓初开。
敢将纸上倪迂⑤柳,换取江头何逊梅⑥。
① 山阴道:绍兴名胜,在今绍兴市城西南郊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② 锲翁:梁耀明(1911-2002),号锲斋,广东顺德人。香港洪社及锦山文社发起人。公余喜游历,擅为绝句,有《听晓山房集》及续集、三集。
③“为爱”句:唐·李白《秋下荆门》诗:“为爱名山入剡中。”
④ 沉沉:深沉貌。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沉沉夜看流。”
⑤ 倪迂: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性情孤僻狷介,有洁癖,世称“倪迂”。饶公酷嗜云林画。
⑥ 何逊梅:南朝·梁·何逊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即《早梅诗》),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彷徨,终日不能去。”
【笺】
此首是饶公与梁耀明同游山阴道所作。首句直用太白诗句,次句写清晨出游,沉雾初开,为后半造势。后半突发奇想,倪迂以画柳著称,何逊以咏梅闻名,“倪迂柳”“何逊梅”已经不是普通的柳和梅,而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诗情画意的象征。饶公以纸上倪瓒之柳来换取江头何逊之梅,而何逊、倪瓒又相距近千年,真有点“穿越”的味道,令人匪夷所思,进入一种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
放鹤亭①
瘦枝千唤始含苞,独鹤还思下九皋。②
商略黄昏湖外雨,③题襟④兴味属吾曹⑤。
① 放鹤亭:在江苏徐州云龙山之巅,为彭城隐士张天骥于1078年所建。苏轼有《放鹤亭记》。
②“独鹤”句:《诗·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九皋:九折泽,泽中水溢出称一折,九折泽指极远处。
③“商略”句:宋·姜夔《点绛唇》词:“商略黄昏雨。”商略:准备。
④题襟:唐温庭筠、段成式、余知古尝题诗唱和,有《汉上题襟集》十卷。后遂以“襟”谓诗文唱和抒怀之情。
⑤吾曹: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笺】
首句写亭边之梅,千唤始含苞,花能自重,故不轻放,这是借用元好问《与儿辈咏未开海棠》中“珍重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之诗意。次句用《诗经》“鹤鸣九皋”之意,写鹤虽独而“还思下九皋”,“还思”为鹤翔蓄满气势,“下”一字千钧,将气势放出,掷地有声。古之善用“下”字者,莫善于屈原,《离骚》的“周游乎天余乃下”,《九歌·湘夫人》的“洞庭波兮木叶下”,饶公此句可谓得其神韵。近人郭介梅《送印光大师到报国寺闭关》诗也有句曰:“老鹤盘空下九皋”,亦称佳句难得。
后半化用姜夔词意,将其名句“商略黄昏雨”中间添一“湖外”,意谓上天准备着这黄昏湖外雨,正是为了给我辈题诗助兴。此中兴味,也只有吾曹之流才能欣赏。饶公这类写法颇多,如《题画诗》的“波光一抹属诗人”,《白堤夜步》的“天遣寻诗三两辈,白堤占尽一湖春”,意思都相近。
兰亭三首柬青山翁①
(三首选一)
依旧崇丘集茂林②,江干③还欲盍朋簪④。
登楼四面谁堪语,惟有青山共此心。⑤
①青山翁:青山杉雨(1912—1993),名文雄,字杉雨,以字行。日本当代书法名家。
②崇丘集茂林: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③江干:江畔。南朝·梁元帝《乌栖曲》诗:“共泛江干瞻月华。”
④盍朋簪:指朋友聚会。《易·豫》:“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
⑤“登楼”二句:饶公自注:“羲之友契许迈,以恒山近人,四面藩之,登楼与语,以此为乐。”
【笺】
青山杉雨是日本的书法名家,兰亭是王羲之当年创作千古名作《兰亭集序》的地方,饶公游兰亭有感于懷,写了三首七绝寄给青山杉雨,这是第三首。首句用《兰亭集序》中语写景。次句言过兰亭想起当日的雅集,因此想与好友共聚在此汀畔。后半由登楼见四面青山,而想到知己青山杉雨,只有“青山”能知此心。此处的“青山”一指实际的青山,一指青山杉雨,且暗用许迈典,一语而三关。饶公笃于友道,此诗可略见一斑。
黄岩①
手破黄柑嚼愈甘,居然乡味②有同谙。
凄迷野色堤头柳,扶梦和烟下浙南。
①黄岩: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②乡味:指家乡特有的食品。唐·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乡味尤珍蛤。”
【笺】
此为游浙江台州黄岩之作。首句的“破”字看似很粗,其实很雅,是从周邦彦《少年游》中的“纤手破新橙”而来。因为饶公的故乡广东潮州盛产柑,故一吃到柑,饶公就勾起了乡思,这就是所谓的“乡味有同谙”。后半犹如一幅轻描淡写的水墨画,车开在野色凄迷、万柳垂青的堤路上,恍如“扶梦和烟”,飞驰过浙南。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双珠谷①
绝壁天留巨壑灇②,从来积健始为雄③。
悬空千丈明珠滴,上代④何人此豢龙⑤。
①双珠谷:雁荡山名景,因谷内有白珠泉和隐珠瀑二景,故名双珠谷。
②灇:谓水会合。南朝·宋·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仰聆大壑灇。”
③积健始为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④上代:指夏商周及其以前的时代。晋·陆云《答兄平原》诗:“伊我世族,太极降精。昔在上代,轩虞笃生。”
⑤豢龙:战国·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对曰:‘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汉·王充《论衡》:“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
【笺】
雁荡山双珠谷以瀑布著称。首句言绝壁的巨瀑乃上天所留,非人力所能造。次句由绝壁之景而写理:从来只有积健才能为雄。第三句又回到瀑布本身,写其气势之恢宏。末句由“双珠谷”之名而联想到二龙戏珠,因此发一问曰:远古时代是谁曾在此处养龙呢?全诗四句,前后都是一写景一言理,并且理都由景引伸而出。饶公笔下的山水,常有理趣,这也得益于其深厚的说理功夫。他不满于中国诗历来缺乏“理趣”的情况,所以有意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他曾言“说理诗”的高明者必须“将理融入情、景之中:或写理于景(物色),或以物色拟理,或独言‘物而不讲理,将理消融在物色里面”(饶宗颐:《文辙—文学史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第913页)。像这首诗就很好地运用了“以物色拟理”的手法,所拟之理,都和物色紧密相关。
半月天峭壁①
石罅②斜窥月半天,悬泉③终日但潺然④。
谷音⑤谁解无哀乐⑥,且听仙禽⑦奏管弦。
①半月天峭壁:雁荡山东石梁洞洞顶巨石有一条缝隙,光线射入洞内池中其形似“半月”,故名“半月天”。
②石罅:石间空隙。宋·陆游《南门散策》诗:“石罅生棘茨。”
③悬泉:瀑布。唐·张九龄《入庐山仰望瀑布水》诗:“绝顶有悬泉。”
④潺然:水流之声。宋·曾巩《游信州玉山小岩记》:“行十余步,上下有水声潺然。”
⑤谷音:唐·吴筠《心目论》:“闻韶而若听谷音。”
⑥无哀乐:三国·魏·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
⑦仙禽:指鹤。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南朝·宋·鲍照《舞鹤赋》:“伟胎化之仙禽。”
【笺】
首句状半月天之景象,开门见山,直扣诗题。第二句宕开一笔写瀑布终日潺潺,由流水之声而引出后半的谷音和鹤鸣。第三句用了倒装,其本意是:谁解谷音无哀乐。后半言谁能解得谷音本无哀乐,且听这鹤鸣如奏管弦。此诗是以一个音乐家的感触来写的,令人读后兴感无端,如闻天籁。
小龙湫①
欲洗人间万斛愁②,振衣③漱石④小龙湫。
峻流⑤不为岩阿⑥曲,犹挟风雷占上游。
①小龙湫:雁荡山名胜,又名小瀑布,在灵岩寺右后方隐龙嶂底,落差五十余米。
②万斛愁:南北朝·庾信《愁赋》:“惟将一寸心,贮此万斛愁。”斛,量器名,古以十斗为斛,后又以五斗为斛。万斛,形容极多。
③振衣:抖去衣尘。战国·楚·屈原《楚辞·屈原·渔父》:“新浴者必振衣。”
④漱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⑤峻流:湍急之流。唐·秦韬玉《仙掌》诗:“已擘峻流穿太岳。”
⑥岩阿:山之曲折处。汉·王粲《七哀诗》:“岩阿增重阴。”
【笺】
前半写来此小龙湫,如新浴者必振衣,效孙子荆之漱石。欲借瀑布之水洗尽人间的万斛重愁。后半是即景而生的理语,感慨瀑布峻流,不管岩阿如何曲折,它都不为其所扭曲,而是以堂堂之阵势挟风雷,力占上游,再飞流直下。这便是饶公所说的“说理诗”的至境:“独言‘物而不讲理,将理消融在物色里面。”
龙西镇①和锲翁②
荡上青鞵③踏紫泥,随阳去雁④任东西。
奇峰处处如刀剪,割出春云与嶂齐。
①龙西镇:今温州市龙西镇。
②锲翁:梁耀明,见《山阴道上和锲翁》注②。
③青鞵:即青鞋,指草鞋。唐·杜甫《发刘郎浦》诗:“黄帽青鞋歸去来。”
④随阳去雁:《尚书·禹贡》:“阳鸟攸居。”孔安国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笺】
此首为饶公在温州龙西镇道中和梁耀明之作。前半写由江行而上岸,见天际之去雁,而生离别之慨。很快就要与锲翁道别,如“随阳去雁”各奔东西,因此要特别珍惜此时此境,遂引出后半的眼前景:且共赏这犹如剪刀般的奇峰,割出春云齐飞于列嶂之上。后半以山峰喻刀剪,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有过类似的写法。关于割云的意境,康有为在《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中曾写过“割取烟云几案前”之句,饶公将两者糅而为一。
和锲翁①雁顶生朝②
最艰危处且逍遥,觅句丰干③兴自饶。
济胜④随君忘远近,万峰如蕊度花朝⑤。
①锲翁:见《山阴道上锲翁》注②。
②雁顶生朝:指作于雁荡山顶的生日诗。
③丰干:唐代高僧,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公元七八世纪,唐玄宗开元初前后在世。剪发齐眉,衣布袋,居天台山国清寺。有《壁上诗》二首。
④济胜:攀登胜境。清·赵翼《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衰老自怜难济胜。”
⑤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日为“花朝节”。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笺】
梁耀明在雁荡山顶写有一首生日诗,饶公此首为和作,为好友祝寿。前半写梁耀明在雁荡山的快意之游,在最艰危的山顶寻觅逍遥之境,兴致勃勃地寻找唐代高僧丰干的诗句。后半表达了欲随好友共游山水,在万峰如花蕊的美景中为好友庆生的愿望。末句可谓神来之笔。
超山有唐宋梅各一株①
超山青眼逾天台,②的皪③寒花待客来。
词笔春风④谁及我,一旬看遍宋唐梅。
①杭州超山素以“十里梅海”著称,为杭州一大旅游胜地。大明堂、浮香阁等景区至今还有“唐梅”“宋梅”等珍稀古梅。
②“超山”句:天台山国清寺有隋代古梅,至今已有1400多年。此句言诗人对超山唐宋梅之重视更逾于天台山国清寺的隋代古梅。
③的皪:光亮、鲜明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④词笔春风:宋·姜夔《暗香》词:“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笺】
前半写杭州超山的唐宋梅比天台山的隋梅还令诗人喜爱,而梅也有情,正怒放着的皪寒花,待“我”来访。后半言姜夔当年的春风词笔何等得意,但也不及“我”如今一旬就看遍唐宋古梅的游兴诗情。
白堤①夜步
(二首)
休向湖边问结庐②,平林烟水共模糊。③
漫从④花港观鱼⑤处,戏写夜山入梦图。⑥
①白堤:原名白沙堤,是杭州市区与西湖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达2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②结庐:南朝·梁·萧统《文选·陶渊明〈杂诗〉》:“结庐在人境。”李善注:结,犹构也。”
③“平林”句:唐·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
④漫从:聊从,且从。苏曼殊《海上》诗:“漫从人海说人天。”
⑤花港观鱼: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
⑥“戏写”句:饶公自注:“高房山有夜山图。”高房山:高克恭,号房山,山西大同人。元代画家。
【笺】
此首写夜步于西湖白堤,如此人间仙境,想结庐于此的愿望恐怕太奢侈了,不如且尽情欣赏这烟水、平林交融在一起的美景。聊从花港观鱼之处,戏画一幅《夜山入梦图》,袖而归去,不亦快哉!
波光寒色此何辰,弦月①无端②却避人。
天遣③寻诗三两辈,白堤占尽一湖春。④
①弦月:呈半圆形的月亮。指农历初七、初八或二十二、二十三之月。南朝·宋·谢灵运《七夕咏牛女》诗:“新明弦月夕。”
②无端:无因由,无缘无故。战国·楚·屈原《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王逸注:“媒理断绝,无因缘也。”
③天遣:上天派遣。遣,使也。唐·施肩吾《下第春游》诗:“天遣春风领春色,不教分付与愁人。”
④“白堤”句:清·黄宗羲《赠征士》诗:“小堂占尽一湖春。”
【笺】
此诗言身临西湖的波光寒色之中,真不知今夕何夕。弦月无缘无故得隐于云中,似乎故意避开游人一样。今夜的西湖如此清静,只留下我们几位诗人,好像是被上天派遣来赏尽这白堤的一湖春色。此情此景,宋人姜夔的笔下亦曾仿佛有过:“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选自《饶宗颐绝句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