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规民约“约”出乡村新面貌

2019-03-19陈刚

党员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风村规民约林场

陈刚

第一次听到“老母荒”这个名字,很是惊异在十堰这块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土地上,会有这样一个充满着原始气息的省级森林公园。秦家坪就是老母荒五个林区的分区之一,这里漫山遍野的杉树,挺拔俊秀,风姿绰约,汇成了莽莽苍苍千里屏障。

上世纪90年代末,秦家坪划归国营黄龙林场管辖。借助林场的力量,秦家坪修了全市第一条通村公路,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人在林场务工。然而,随着国家封山育林,林区发展转向以保护为主。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秦家坪村有三分之一是贫困户,整个村子一盘散沙,刁人狠人到处有,小道理满天飞,秦家坪成了典型的“落后村”。

2017年实行国有林场改革,上级将秦家坪从林场剥离划归地方管辖,秦家坪成了全区“最年轻”的行政村。面对遗留的诸多问题,新支部班子决定从村风民风建设抓起,先立规矩,再谋划长远发展,村规民约由此应运而生。

自己商量定规矩,农村有了小“宪法”

村规民约并非新鲜事物,但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要么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要么内容空洞、不切实际,没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秦家坪村这份村规民约,每一条都经过千锤百炼,经过群众充分讨论。

为订好这部村规民约,村支部、工作队到村民家里一户户走访,一对一地征求意见,即使是不切实际的也原原本本记下来。针对村民最关心的事,从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手,自己找问题,自己定规矩,引导群众全程参与制订工作,并把当前一些村级事务管理的热点、难点和政策法规的空白点问题及时添加进来。形成初稿后又分组召开村民大会,全体村民参与讨论,每一条都反复修改,这条为啥这么写,谁有不同意见,都在会上公开讨论。

全村足足用了几个月,五易其稿,群众代表大会逐条通过,最终形成了让大家一致认可的版本。2017年11月4日,经过村民代表投票表决,秦家坪村规民约最终正式出炉。每户村民都签字同意按手印,这是一份大家共同签署的契约。表决后,村规民约被印制成小册子,送到村民家中,由当家人签收。通过大会宣传、入户讲解,让这份契约家喻户晓。

这份接着地气、冒着热气的村规民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让秦家坪找到了实现村级自治、加强基层治理的突破口。

基层自治有依据,人心齐了才能搞发展

现在农村要管的事越来越多,但很多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需要基层自行决断的琐事,以往单靠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效果也不好,有了村规民约这只“无形的手”,秦家坪村“两委”开展工作有了抓手,压力明显减轻。

“婚丧嫁娶操办宴席严格控制在25桌以内,乔迁、得子控制在10桌以内,每桌酒席不超过300元。”“房前屋后柴草杂物堆放整齐有序,公共场所不能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栽乱种。”

不仅是村风民风,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的挂钩,生态保护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民风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明确的规矩。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清二楚,平时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都画出了具体的硬杠杠。

周边的白马山村,前两年陆续引进了一批投资项目,发展很快。而秦家坪因为人心不齐,好不容易来个项目,有的群众因为补偿款坐地起价,地里栽根电线杆,张口就敢要2000元。对此村民们自觉约定:要积极支持村级建设,耕地不得长期荒芜,村民诉求要以集体利益和大局为重,协商处理一切事情,不得无理取鬧纠缠。通过约束和引导,村民的思想逐渐转过弯来,定纷止争有了依据,“刺头儿”少了,人心齐了,风气也为之一变。如今秦家坪村高山蔬菜、茶园、香菇等各项产业齐头并进,计划流转60亩土地建设产业基地,还可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了形成约束力,村规民约设置了9条管理红线,凡违犯者列入“黑名单”管理,在村内公示,给予三个月的纠正考察期。二组两位村民曾经因为违反村规民约在道路沿线砍柴,受到批评并要求写检讨书在村里公示。当事人开始有抵触情绪,但村干部把村规民约拿出来一看:“公路、河道沿线300米以内,禁止砍柴等一切损坏植被行为”,这项条款上有他自己的手印,只好认罚。

现在秦家坪办事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有章可循,村民以遵纪守法为荣,以无理取闹、无序上访为耻,良好的民风和发展环境逐渐形成。

村民来做“当家人”,焕发乡村治理新热情

对于群众自己的事,利用约束机制使其变为自觉行动,是强化制度效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过去秦家坪村的群众平时不开会、不议事,大事小事全凭村上几个干部“一张嘴”“一支笔”,在脱贫攻坚、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村“两委”大包大揽,吃力不讨好,还落了一身怨。

针对这种被动局面,秦家坪村按照分层管理、权责对等的原则,从村支部书记至普通干部、村级协管员、普通群众都赋予相应的权利和对等的责任。对于村民和村集体的事,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代表议事制”,把“主角”交还给群众,群众愿不愿干、怎么干、干些什么、出现矛盾纠纷怎么办,让群众说了算。村民会议议定后,由村理事会督促实施,把村委会要办的事转变为群众自己想办的事,真正以村民为主体,把村民自治权利落到实处,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还事于民,还权于民。一年不到,秦家坪开了十几次群众大会,分组小会、院场会更是不计其数,只要群众思想不统一,再小的事也要议一议。

“人人是主人,个个的眼睛都雪亮透明,根根绳子都得劲。”如今村里建设项目,从立项、选点到施工,均由村民民主决策,项目实施由村民理事会通过询价对比,所有资金、工程都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犹如一套组合拳,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给秦家坪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如今秦家坪村干部有劲头,群众有盼头,全村上下正在脱贫出列、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赶超,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民风村规民约林场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机制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