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审题的新路径
2019-03-19张馨月
张馨月
[摘 要] 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而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帮助学生扫除解题障碍和避免错误的关键。基于数学学科“化归”的基本思想,结合案例对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审题进行一定的思考与尝试,对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审题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化归”思想;审题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审题的现状透视
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而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帮助学生扫除解题障碍和避免错误的关键。审题,不仅需要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还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它是对题目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正确把握问题、明确要求、确定答题方式的一个过程。在平時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听到学生的抱怨:“这题我明明会的,怎么当时就答不出来呢?”“这题我答的应该是对的,怎么被扣分了?”“我怎么就没注意到要填‘本文中的‘成语呢?”“题目要求打勾,我却粗心地画了横线。”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能力的考查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学生在该题中也最容易失分。审题是解题的灵魂,是保证圆满解题的前提。研究表明,学生因审题不当而导致失分的比率高达27%。审题的一点偏差就可能导致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走向把握不准,导致答题走向偏失、丢分。
在阅读理解中,有的学生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有的学生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或答题不完整,还有的学生本来会做的题,却因为审题的失误而丢掉分数,导致成绩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审题技巧,没有良好审题、解题的习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审题的常见误区
为了了解高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审题情况,笔者对本校五年级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统计结果如下。
[审题策略 总是 经常 偶尔 看完题目,提笔就写 266人 111人 43人 画出题目的关键词 60人 201人 139人 深入思考,逐题研究 22人 29人 349人 ]
结合以上调查,笔者发现几种常见的审题误区。
(一)审题意识淡薄,缺乏耐心、细心
接近九成的学生通常是看完题目,提笔就写。这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审题,或由于考试氛围紧张,拿到题目不能完整地将要求读完,常常一目十行,粗粗浏览就下笔,导致看错题、看漏题。
(二)思维定势,没有深入思考
有些学生一类题目做多了,再遇到同类型题,就不再把题看完,或不假思索,按“老印象”解答。比如,在做“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这类题时,√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做这类题时,要求换成了画横线,可学生就视而不见,直接打上√。有些文章的事物会被作者赋予新的引申涵义,很多学生看到某个词句,再结合自己平常的阅读积累就认为已经理解了,不愿意再深入地审题,常导致错误理解题意,答偏、失分等。
(三)没有阅读习惯,应付了事
有些学生平时不愿意阅读,也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被师长逼着阅读也是一目十行,常常一本书读下来,什么也没留下。答题时,也是这样匆匆一瞥,在还没有理解、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匆忙动笔,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
笔者认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不但关系到他们解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还关系到他们成绩的提升和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的学习,还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逐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提高独立审题的能力。
三、“化归”思想的内涵
(一)“化归”思想的定义
“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化隐为显。
(二)“化归”思想的意义
“化归”思想原本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具体表现为分类讨论、类比、联想等,通过转化来体现,即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繁向易的转化,最后实现问题的规范化。其实这一思想在数学许多领域都有体现,有助于其他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在“化归”思想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能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并将其转化,这不但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还有助于将新接触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有很强的归因倾向,解决问题前,总是习惯于先联想自己曾经处理或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的方法或手段。表面看新信息多,考查面广,有一定难度,但在“化归”思想的指导下审题,就与平时解过的类型题还原后没什么两样,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高年级阅读理解审题对于“化归”思想的理性诉求
(一)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
笔者根据本地区各学校统一用的小学语文单元测试卷,归纳了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几种常见题型。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恰当的字词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填关联词等。
(2)概括段意、文意、中心思想、人物性格等,或找出中心句、承上启下句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某个词或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作用,体会两个词语选用哪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4)根据文章中心提问核心问题。
(5)按要求找出或运用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6)标点符号填空。
(7)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根据文意,补充句子或段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8)文章的写作顺序或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二)高年级阅读理解审题对于“化归”思想的理性诉求
从上述常见题型不难看出,阅读理解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内容或观点的理解、对表达方式或技巧的鉴赏等。不少学生读完题后很难理解,不知从何下手。面对有限的资源,如何才能更清楚地明白题意呢?
1.必须具备问题的分析意识
其实,“化归”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它强调用某种手段将问题转化,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化隐为显,进而解决问题。
2.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学生面对复杂多样的阅读题,不知从哪个角度入手,在文本中无法找到直接关联的内容,反复思考查找,耽误了大量时间,有时仍会答错。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对于题目的关键信息没有有效把握,往往囫囵吞枣地理解了题干的要求,就开始在文章中寻找或者自己组织答案,没有抓到问题当中的关键信息或暗示信息。这正是对“化归”思想的理性诉求。
3.善于思维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
审题“化归”思想关键要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前提,进行思维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触类旁通,解决问题。挖掘隐性信息,需要动用原有知识储备进行加工转化,将零碎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整合与分析,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答非所问。针对不同的题型,“化归”与之相应的审题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避开审题误区。无论涉及哪方面的知识都可紧密结合背景材料,审清题意,运用“化归”思想,把“旧”的原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分析解题思路,有主次地选择角度、分清层次作答。将抽象的语文能力要求与具体的语文知识相结合,对有抽象语文能力指向要求的问题,用自己熟悉的语文知识来解决。
五、基于“化归”思想的高年级阅读理解审题实践例析
审题即“弄清问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题型特点不同,审题方法也不同。审题训练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旨在帮助学生把好审题关。笔者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审题,此处,例举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审题策略。
(一)巧抓题眼,化繁为简
审题要能准确解读和提取信息。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并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教学中,面对语言冗长、纷繁复杂、指向不清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圈画重点词句,迅速锁定题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案例1】《飞向太空》短文节选
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記》,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只是“高处不胜寒”。
题目:拓展链接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审题解析:这是一道拓展题,虽然前面陈述了很多,但学生抓住题眼的话,不难发现,本题就是问舱外航天服的功能,前面一长串的话只是一种导引,对题目的解释说明而已。
学生要想正确快速把握题意,巧抓题眼、化繁为简是关键。这种“化归”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解决粗线条审题带来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也感受到动手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提高了审题效率。
(二)追本溯源,化难为易
阅读理解的每个问题都是根据文本的字词句篇设计的,题干大都包含两部分: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作者的话出现在题干中无疑会给我们一些提示,顺着题干就可以找到每道题的出题点,挖掘原词句的隐含信息或深层含义,从而确定答案所处的位置;认真阅读上下文,揣摩关键词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答题。
【案例2】《平分生命》短文节选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问题:“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请问男孩“深思熟虑”了哪些问题?
审题解析:题目问的是男孩深思熟虑了什么,这句话源自文中,解题时可以追溯到文中的所在位置,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往前往后找寻答案,经过缜密的思考,加以概括,就可以较为全面地答题了。
教师应该让学生们意识到追本溯源、化难为易这种审题思想的重要性。材料文本永远都是阅读题的基础,而阅读理解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是否能够把握文本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对文本进行品鉴和欣赏。学生必须时刻树立起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意识,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题的审题、答题质量。
(三)虚实相生,化陌生为熟悉
“转化”是“化归”思想的精髓,主要是指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较熟悉的问题,是一个由繁到简、由暗到明的过程。审题时,我们不应停留在问题上,而应将原问题转换成容易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来考虑,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种审题策略,指在发现陌生事物与熟悉事物间具有某种联系并加以迁移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如“虚实答题法”,只要问题本身是“实”的,便要以“虚的思想感情”为答案;只要问题是“虚”的,便要以“实的事实或行为”为答案。凡是文中描述的事实和行为,都属于“实”,“虚”则指思想和感情。按照这种解题技巧,即便给五、六年级学生出中考题,他们遇到从未见过的阅读概括、理解、分析、表述、赏析题,也会运用公式轻松“推”出答案。
【案例3】《泪水中收获力量》短文节选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题目:“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審题解析:题目的主体是郭秀莲说过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都属于行为,而行为属于我们前面说的“实”,既然问题是“实”的,那么答案肯定是“虚”的,即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很容易便发现这种思想感情可以用“积极”“乐观”来概括。
在阅读理解中,有些问题往往以一种全新甚至是陌生的形式出现,语言晦涩难懂,表达曲折繁杂,这种虚实相生、化陌生为熟悉的审题策略,将题目变得简单,容易上手。
在审题策略的选用中,我们要注意把握试题“化归”的方向。学生在审题时,要养成迅速梳理、审视题目内在逻辑的好习惯,耐心、细心,克服思维定势。审题策略需要平时多实践、多领悟,学会灵活运用,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审题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杨世明.转化与化归[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2]肖明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1.
[3]马云.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4]李玉敏.小学毕业测试短文阅读题本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5]黄保余.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6).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