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与应用

2019-03-19陈代喜谭文婧何振革董利军劳广杰李和之王晓波覃欢兰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杉木苗床容器

陈代喜,程 琳,蓝 肖,陈 琴,谭文婧,何振革,董利军,劳广杰,蒋 华,李和之,王晓波,覃欢兰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2;2.广西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融水 545300;3.融安县西山林场,广西融安545400;4.全州县咸水林场,广西全州 541511;5.武宣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武宣 54590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我国特有的商品用材树种,也是广西主要用材树种之一[1-3]。广西作为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现有杉木林面积146.67万hm2,蓄积量约1.3 亿m3,在广西林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4]。近年来,广西杉木造林年均近5.33万hm2,需良种苗木约1.4亿株,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今后每年造林将达到6.67万hm2以上,年需良种苗木逾2.0亿株。大力研发杉木轻基质育苗技术,建立完善的苗木培育体系,满足优质苗木的市场需求是广西杉木研究团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苗木质量是影响造林效果的直接因素,如何提高育苗技术,更好的培育和评价良种壮苗,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环节[5-8]。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杉木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在杉木轻基质容器育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体系[9]。在该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杉木研究团队指导各林场建立了多个杉木良种苗木培育基地,年产良种壮苗可达2 000多万株。本文从杉木育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方面对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杉木育苗工作提供参考。

1 我国杉木育苗的过去与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杉木育苗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对育苗技术的研究仅限于裸根苗培育,至21世纪,陆续开始了杉木轻基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10-11]。杉木的育苗方式主要有裸根育苗和容器育苗。相对于容器苗,裸根苗的培育技术较简单,对育苗设施的要求较低,育苗综合成本较低,是国内大部分杉木产区的主要育苗方式[12]。但裸根苗培育受病害影响较大,每年都要更换苗圃,对苗木生产不利;裸根苗对造林季节要求严格,一般4月后造林不宜使用,大大限制了杉木造林工作的开展;重基质容器苗在运输及上山造林过程中搬运十分困难。轻基质容器育苗可在同一苗圃连续育苗,可实现工厂化育苗,有利苗木生产,并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质量好、起苗和运输不伤根系、造林季节长、栽植时带有完整的根团、造林成活率高和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等优点[13-16];轻基质苗重量轻,可大幅降低运输和造林成本;有报道指出,从育苗、造林、管护等方面综合考虑,轻基质苗的成本低于裸根苗[17]。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杉木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

2010年以前广西仍以传统的裸根育苗为主,近几年广西林科院杉木研究团队在杉木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方面逐步开展试验,在种子处理、播种、轻基质配制、移苗和苗期管理等各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发现采用沙床作为基床,将轻基质容器杯埋入沙床中,可保持较稳定的水分和养分含量,对苗木生长十分有利,同时可进一步简化轻基质容器苗的苗期管理,所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茎干粗壮、抗逆性增强,出圃率和造林成活率显著提升。该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广西多个营林单位得以推广应用,是目前广西杉木容器苗的主要培育方式,相关技术发表了科技论文,获得专利、技术规程等多项成果,建立了全国一流的规范化示范苗圃。其中,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现代化杉木苗圃、武宣县采用此技术培育出的轻基质杉木苗质量位居全国前列,造林用户非常满意。

2 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2.1 育苗沙床构造

育苗沙床包括苗床、排水管、排水层、隔水层和育苗层等构造,从下往上分别布置排水管、排水层、隔水层和育苗层。苗床采用砖、石头、金属、木板或塑料等砌成,长15.0~30.0 m,宽1.0~1.4 m,高0.2~0.3 m;排水管为塑料管或铁管,长13.0~15.0 cm,内径2.0~3.0 cm,沿苗床的一面侧板每隔5 m 设置1个排水管;排水层为斜坡状,采用粗度为3.0~5.0 cm 的粗石渣或鹅卵石铺设而成,排水管一侧的排水层厚7.0~8.0 cm,另一侧的排水层厚4.0~5.0 cm;隔水层用红心土或黄心土铺设而成,厚度为5.0~7.0 cm;育苗层用粒径为1.0~2.0 mm 的河沙铺设而成,厚度为10.0~12.0 cm,或直接用河沙铺在苗床内12.0~15.0 cm 即可。苗床在育苗遮阴棚下建成为宜。

2.2 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

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包括种子处理、小苗培育、幼苗移植和苗期管理等环节。

播种前2 天,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杉木种子30 min 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种子24 h,后置于恒温箱中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

平整播种地块,按宽度约1.2 m 起畦,畦上铺设厚度3.0~5.0 cm 的河沙或经粉碎的无菌红心土建立苗床。播种时,用清水冲洗苗床,将消毒后的种子滤干水分,裹上适量草木灰,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在种子上均匀覆盖一层细沙或无菌红心土,覆盖的厚度以恰好遮盖种子为宜。苗床上搭盖薄膜拱棚和90%的遮阴网,以保证苗床湿润,促进种子发芽。密切关注拱棚内温度,晴天温度过高时,掀开拱棚两端透气降温,待幼苗出土后,掀开拱棚加盖遮阴网,视情况淋水保湿。幼苗出土后,每周喷施1次杀菌剂,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等多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按株行距11 cm×8 cm 的密度将轻基质容器杯约4/5 部分埋入沙床中。幼苗移植前3~5 d,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湿轻基质容器杯进行消毒,移植时用清水淋湿透轻基质容器杯[18]。待幼苗萌发长至3~5 cm 时,将幼苗移植至轻基质容器杯中,移植时,先用筷子在轻基质容器杯中间打1 小孔,将幼苗根部放入孔中,培土压实,移苗后立即淋水,遮阴。

幼苗移植后,视情况淋水保持基质湿润,移苗1个月后,每隔10~15 d对苗木进行1次施肥,10个月后停止施肥。整个苗期做好保水、遮阴、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工作。

2.3 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创新

2.3.1 加强种子处理,提高良种利用率

针对杉木良种种子供不应求、种子出芽不整齐、种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和恒温催芽等一系列处理,使种子发芽率提高逾50%,有效提高良种使用率。

2.3.2 细化育苗步骤,突破各环节技术难点

针对种子直接点播于容器杯后,幼苗分散、管理难度较大、成苗率偏低等问题,将前期育苗步骤进行细化,通过沙床或红心土苗床进行小苗培育,将种子集中撒播于苗床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待小苗长至3~5 cm 时再进行移植,有效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移植后幼苗生长健壮,管理难度降低。

2.3.3 创新苗期培育技术,提高苗木质量,简化管理

针对杉木苗期对水分条件要求严格的问题,创造育苗沙床,其兼具排水和保水功能,雨季或灌溉过量时,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排水层和排水管排出,苗床不会积水;旱季或苗圃供水不足时,沙床可保存充裕的水分供苗木生长所需[19]。将幼苗移植入沙床中的轻基质容器杯后,只需保持苗床和轻基质湿润即可,不需经常喷灌淋水,相较于需经常淋水的托盘轻基质容器育苗,幼苗可在相对较稳定的水分环境中生长,不会受到水胁迫和干旱胁迫,同时大大节约了用水成本。

针对裸根苗管理粗放和出圃率低等问题,设定固定的沙床,使用沙床培育轻基质容器苗,便于苗木培育过程中的集约管理,合理控制育苗密度,解决苗木与杂草营养竞争等问题。试验得出,杉木沙床育苗的最佳密度(株行距)为11 cm×8 cm,育苗1年后,杉木苗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32.4 cm和5.5 mm,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18],减少了水肥的无效消耗和人工除草的工作量,节约了成本,而且沙床育苗层的河沙可经消毒后反复使用,克服了在相同地块连年培育杉木苗容易导致病害发生而影响育苗生产的问题,有利于杉木轻基质容器苗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3 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在广西的推广应用

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容器苗根系发达,茎干粗壮,经过造林试验观察,造林后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后期生长快,深受广大林农青睐。目前,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正在不断推广应用当中,已在融安县西山林场、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全州县咸水林场和武宣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等9个基地建立了杉木轻基质容器育苗基地,总面积64.07 hm2,2014—2018年累计培育良种壮苗7 742万株,销售产值7 742.0万元,利润3 484.0万元。其中,在融安县西山林场、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和全州县咸水林场建立的育苗基地,已具备年产轻基质容器苗1 000万株以上的生产能力。采用沙床培育杉木轻基质容器苗,是杉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的有效手段,也是杉木种苗产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提升,今后将加大推广力度,普及此育苗技术。

猜你喜欢

杉木苗床容器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难以置信的事情
春番茄地膜覆盖早熟栽培育苗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