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摩擦美国为何频繁“变脸”

2019-03-19景婉博

财政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变脸摩擦贸易

景婉博

内容提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都会对他国、对世界带来不小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动能衰减、不确定性倍增,抓住中美经贸摩擦中美国反复“变脸”的深层次原因是应对风险、处变不惊的关键。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于2019年5月5日(北京时间6日凌晨)宣布,美国将从5月10日起,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从10%上调到25%,并称对剩余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近期也可能加征25%的关税。在外界预期中美贸易谈判进入冲刺阶段,有望签署最终协议的背景下,这一消息无疑是投放了一颗震撼弹,引起外界巨大震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美国反复“变脸”,对中国谈判与威胁交替,态度矛盾而复杂。对美国反复“变脸”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简述如下。

一、美国国内的声音

在外界看来中美双方有望达成一致性协议的良好态势下被特朗普突然甩出大棒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美贸易十轮谈判中,美国“变脸”最快的一次是,2018年5月29日,白宫发布针对中国的旨在“保护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声明,声明中表示,计划对5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包括高科技以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产品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该声明发布于第三轮中美贸易磋商前夕,距离5月19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共识仅隔十天。对白宫这一声明,美国各界持反对意见者居多。

美国实业界的领袖以及部分议员强烈反对针对中国进行关税制裁,原因是这最终将增加美国消费者的负担,同时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将对美国的农业和其他出口行业造成打击。

美国零售业经营者协会(RILA)发表声明表示,“特朗普政府发出了混乱信息,将给努力发展美国经济和增加国内就业的美国企业带来痛苦”“我们支持美国政府追究中国错误行为的责任,但是对于零售商来说,如果发生全球性贸易战争,我们一定会成为牺牲品”。

美国的制造业者也表示对贸易政策最为担忧,他们担心美国与中国等贸易国之间贸易问题日趋紧张,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关税上调。美联储2018年5月30日公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指出,波士顿等地区的检验机器生产厂商为了避免受到中国对美国提高进口关税的报复性措施的影响,可能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欧洲。明尼阿波利斯地区也不断有意见认为,特朗普政府最近公布的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的措施将对供应链造成影响,担心中国因此可能对美国的铝制品以及其他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二、美国反复“变脸”的原因

对美国反复“变脸”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强硬派掌握话语权

特朗普执政两年多来,政府班底主要成员,如国务卿蒂勒森、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白宫经济顾问科恩等温和派人士相继离职或被辞退,目前负责制定贸易政策的内阁成员大多为对华强硬派人士以及民粹主义者居多。强硬派是比较激进的,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频繁快速“变脸”反映了其一种策略,即通过一轮一轮扩大对中国出台的关税政策的范围,不断进行试探和加压,以增加谈判筹码,越到最后的关键阶段,越会运用美国一贯的“极限施压”的手段。

(二)为2020年大选做准备

在贸易问题上,特朗普频频做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在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取悦选民,以便寻求2020年竞选连任。支持特朗普当选的重要力量为“穷白阶层”,虽然其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过激言论树立了不少敌人,但也由此获得了过半的支持。如果能从中美贸易谈判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短期经济利益,提高民众支持率,就能为其2020年的连任大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为特朗普未来两年的政策目标定下了基调。

(三)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中美之间的真实实力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就人均水平而言,中国在短期内很难超过美国。但随着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总量差距的缩小,当惯世界老大的美国已难掩“焦虑”。包括奥巴马时期在内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对华战略,是试图达成由欧美主导的多国协议,促使中国进行自发自主改革的“糖块战略”,而特朗普上台后,则展示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他提出“美国优先”,主张减税、扩大基建投资与贸易保护等“自我”的政策,这些政策看似带有浓重的特朗普个人色彩,但这绝不是特朗普个人行为,而是其背后一个强大的政府智囊集体决策的结果。美国频繁“变脸”再次印证了其对华战略已经彻底转变,由“糖块战略”转变为通过美国的贸易法进行严格管制,迫使中国进行贸易投资制度改革的“大棒战略”。贸易逆差只是一件外衣,美国试图通过这件外衣,去压制中国核心科技发展,确保在世界格局上的主导地位不受影响。

(四)旨在重振美国老工业

中美贸易摩擦应放在全球视野下来认识,美国不仅针对中国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连英法德等欧盟国家、日韩等美国的盟友圈都成为特朗普要剪羊毛的对象。2018年6月,美国宣布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惩罚性关税。如果说美国针对中国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源于特朗普口中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因素,其对西方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则纯粹是一项旨在拯救和重振美国老工业的保护主义政策。只要未占到足够的便宜,美国一定不会轻易放下贸易保护主义大旗。

三、应对建议

为了将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应密切关注美国态度的变化,做到“见招拆招”随时奉陪,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同时,反思我们对内的结构性改革和对外的开放政策,制定长期目标,部署好长远应对战略。

(一)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做好长期应战准备

在全球经济复苏中,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无疑成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每一次中美谈判的进展都牵动着金融市场。今后只要美国大规模的收支赤字未得到改善,贸易摩擦即使暂时平静,也将重燃战火,中美贸易摩擦远未结束。事实上,美国国内很清楚,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贸易战风险。因此,美国不会轻易发动贸易战,但要最大程度赢得跟中国贸易往来中的主动权。基于此,我们认为谈判的基础依然存在,仍应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淡化双方战略关系冲突,从长期合作视角出发,继续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现存问题。如果美国不谈判,再根据WTO的规则提出报复性措施。但必须充分做好心理准备,需要重视双方摩擦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今后的博弈将异常艰难,要做好长期战、持久战的打算。

(二)深化对外开放,营造稳定有利的贸易环境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之所以过去几十年在全球化浪潮中能取得卓越成就,很大原因在于有一个稳定的外贸环境。而目前,在全球经济中,欧元区、中国、日本是经常账户出现大幅盈余的国家,美国则是承担了大部分赤字,这种全球化的不均衡一直持续,成为中美之间产生贸易摩擦的直接导火索。但从世界范围看,贸易摩擦在两国贸易发展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实际上,美国巨额贸易赤字并不是问题的本质,贸易赤字反映了美国国内储蓄严重短缺的内部矛盾。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有“国际倒逼”的性质,今后,为了妥善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应变主动为更加主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营造稳定有利的贸易环境。

(三)加快推动建立多边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一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应对空间”。2010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整体上保持增长。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3.7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27.4%①商务部网站。。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相关国家的欢迎,我国产品逐渐打开了当地市场,并颇具竞争力,今后应更好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提供“应对空间”。二是新形势下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维护国际多边体系。近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已经转向其盟友圈并向世界各地扩大,在此背景下,加深和扩大中国与欧盟等经济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

(四)打造“韬光养晦”升级版,加快转型升级

过去,处理中美关系的逻辑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减少贸易摩擦,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空间。但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美国开始感受到中国经济实力的威胁,对华战略转向遏制中国经济,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逐渐被西方企业所排斥,海外直接投资面临日益严格的投资审查。鉴于和美国经济、技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韬光养晦”对当下的中国来说,仍相当有价值,但需要打造升级版。旧版“韬光养晦”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而现今中国即便想继续像过去那样“韬光养晦”,恐怕也相当有难度。即使让出市场,也未必能得到核心的技术。因此,升级版“韬光养晦”需要在战术上不当出头鸟,而战略上,必须调整思想,不回避矛盾,增加战略耐力,与美国的霸道逻辑斗智斗勇,柔性出击强势应对。另一方面,治本之道仍是对内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猜你喜欢

变脸摩擦贸易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神奇的摩擦起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贸易统计
解读摩擦起电
杜特尔特回国后“变脸”了吗?(社评)
土耳其的“变脸”幅度才是关键
希拉里缘何“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