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48国道建设为例浅谈公路建设项目穿越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减缓措施研究
2019-03-19王海英
王海英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1. 引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穿越风景名胜区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大建设项目能否在风景名胜区内建以及如何建,是摆在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目前在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穿越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必须进行规划选址论证,且同时开展景观影响评价,并作为规划选址论证的重中之重,这也是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绿色生态观。目前在规划界关于重大建设项目穿越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评价有一定研究,然而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对景观产生影响后如何采取减缓措施,目前研究的较少。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以348国道巴东北段穿越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神农溪景区为例谈谈采取何种方法减缓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
2. 项目背景介绍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上游,地跨重庆市与湖北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348国道是湖北省西部的一条重要公路,是连通我国中部至西部的重要东西向国家主干公路。348国道在巴东县境内大部分由现状334省道和327省道升级而成,小部分根据地质条件局部新建。348国道穿越神农溪景区的规划选址论证和景观影响评价通过工程可行性、规划符合性、生态资源影响、旅游设施系统影响等多方案比选后确定本推荐方案。本文介绍的景观影响减缓措施是基于项目推荐方案的路线进行研究的。
3. 348国道穿越风景名胜区减缓措施
3.1 减缓措施思路
为使348国道的建设对神农溪景区的景观影响降到最低,提出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三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减缓措施。设计期的减缓措施主要是道路自身的施工设计和道路两侧绿化植被设计;施工期的减缓措施主要是施工人员在作业时减少对施工作业区周边绿化植被的影响;运营期则注重的是管理,减缓措施主要是针对环境和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措施。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景观减缓措施的实施,将公路建设项目对景区的景观影响降到最低,使既满足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
3.2 设计期减缓措施
3.2.1 边坡设计
切实贯彻落实 “绿色环保理念”,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减少开挖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道路开挖土方尽可能回用,弃渣集中堆放,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挡土墙可以采用遮蔽种植的方法,种植灌木与常绿树将其掩蔽,还可种植攀缘植物,以改善视觉效果。如挡土墙或护坡表面需要外露,其表面的材料、色彩、质地等应和周围自然环境或道路环境相协调。
3.2.2 桥梁设计
规划设计中通过采用融合法,使桥梁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与环境互相融合,与自然协调。桥梁在桥式、桥型及墩台的设计中应尽可能选择体量轻、跨度大的桥式结构,桥梁的外观色调宜以浅灰等冷色调为主,以弱化桥梁轮廓线,尽可能使其融入景区的峡谷风光中。
3.2.3 隧道洞门设计
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洞门,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避免对景观环境造成大的破坏。施工完成后,隧道洞口边、仰坡及植被遭到破坏的地方恢复植被。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达到防护工程、改善路况、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目的。隧道洞口采取自然栽埴方法,增加工程与环境的融合度,可采用端墙式、台阶式和削竹式洞门,减小对山体树林景观性的影响。
3.2.4 植被绿化
沿神农溪一侧种植树木,采取草地、灌木、乔木等多层次的绿化种植进行有效遮挡。在树种选择上除考虑选择当地适生速成树种外,在布局上还应考虑多种树种的交错分布,提高道路两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恢复林缘景观,增加抗病害能力,并增强廊道自身的稳定性。
3.3 施工期减缓措施
3.3.1 景观生态完整性保护措施
禁止在临神农溪段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弃土场、材料堆放场和施工便道等对景观有影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划定施工区域,在施工地点外围100m处悬挂明显标识牌,禁止除施工作业人员和其他车辆进行施工区域,减少对景区的影响。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尽量减少新建施工便道的数量。施工结束后,选用当地常见树种及灌草种类进行种植,注重乔灌草的搭配,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3.3.2 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对建设中永久占用耕地、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以便施工结束后复垦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防止外来入侵物种扩散,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种子的植物要现场烧毁,以防种子扩散,在临时占地的地方要及时绿化等。
3.4 运营阶段减缓措施
运营阶段的减缓措施主要是针对环境监管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提出要求。由于穿越一级保护区,必须严格监管、合理调控,并控制拟建公路两侧道路商业的发展,以免造成城镇村落景观代替农村景观或自然景观。加强景观维护,树立警示牌,发生对景观有影响的行为及时制止,劝导教育,并恢复至以前水平。
4. 结语
风景名胜区是人类宝贵的风景资源,是必须严格保护的。在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经过严格论证,谨慎建设,尽最大程度减小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影响。本文通过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全生命周期的减缓措施,以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