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探究——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9-03-19张兴华

广东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成果基地高职

张兴华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探究——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张兴华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文章结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从校内孵化基地建设的角度出发,归纳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基地发展模式。争取打造能让高职生发挥专业优势、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潜能、实现人生出彩的创客基地,形成一批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创客”典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和经验。

高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1 研究背景

2016年3月,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科技部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各类创业孵化器数量超过2500家,增幅高达56.25 %,孵化面积超过8000万m2,服务和管理人员超过3万人,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孵化基地是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构建规范有效的孵化建设模式,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基础。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大多存在以下问题:建设投资主体多为当地政府或学校,造血能力差,受政策影响大,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复杂,缺乏可持续性。基地多由各校某个部门或二级机构管理,管理较为松散,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难以达到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标准。大多数基地更重视场地、资金、项目等硬件投入,而对管理、培训、创业文化、咨询、服务等软件的投入力度不够,或不知如何投入。

2 相关界定

2.1 高职

即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创新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2 创新创业

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

2.3 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指以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通过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参与创业赛事和实施创业项目。

2.4 建设模式

基地的建设应是高校、当地政府、社会企业、兄弟院校四位一体的,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充分发挥高校的知识和人才优势,深入开展校地企合作,加强校校协同创新,合理调配资源,形成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模式。

3 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对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如:通过基地建设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既是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发展趋势,也是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1]。当前基地搭建模式还有待完善,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重任,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立一个高效、高能、高产的创业基地,从而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2]。

3.2 国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在上世纪40年代在美国出现,21 世纪初,欧洲出台了大学生的创业政策。美国目前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与高校辅助”的创业体系。德国采用了政府为主渠道,企业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中介,私人咨询为竞争补充的体系。这些成果和做法对我国的高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国情不同,实际指导作用不大。

综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这些成果为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缺乏深入的分析。如何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全面、立体、系统的建设孵化基地,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具体的操作方案,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问题,还有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如何针对现有基地存在的同质化严重、创业氛围差、管理水平低下、项目转化率低的现状,研究总结出系统、立体、合理、成熟的解决方案。

4 研究目标

旨在解决基地建设发展中存在着政策理解不到位、缺乏规划、管理制度缺乏、团队不专业、重复性建设、同质化严重、模式单一、文化氛围差、展示推广效果差、成果转化难等突出问题。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和理解创业政策,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流程,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培训提升管理和教学团队的水平,提升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其在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5 研究内容

探索如何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团队建设、文化养成、培训提升、成果转化、展示推广等多个维度来打造基地的建设模式,满足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更多具有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的人才。

5.1 政策引导

调研当前基地前期资金投入的来源,通过探索如何与人社、财政、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对接,为学生设立“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奖励创业孵化基地的入驻项目,使创业优惠政策落地,让创业团队真正享受到政策,指导创业团队降低创业风险与成本。

5.2 制度保障

探索如何提升团队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意识,从而实现基地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合理调配各种资源,理顺组织关系,降低沟通成本,释放制度红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基地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5.3 团队建设

(1)探索如何打造“成熟高效、沟通协作”的管理团队,既善于外部沟通,又精于内部管理,以便更好地协调政、企、校等多方的关系,实现基地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2)探索如何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建成由“校内专业教师+创业导师+校外创业导师”三类人员组成的导师团队,以便更好地培育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激情和创业技能。

5.4 文化养成

探索如何通过宣讲、创意集市、成果展、路演、沙龙、培训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创业思维,建立正确的创业观,激发创业激情。

5.5 培训提升

5.5.1 导师培训

探索如何将就业专干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的整体培训计划,在职称评定、课时费、津贴方面享受与其他教师同等待遇,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如何对就业专兼职队伍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培训班、“辅导员创新论坛”等,帮助就业指导老师适应新的角色,更好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发散创业思维,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

5.5.2 学生培训

探索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创业SYB培训、“创意集市”、“工美创客学堂”“创新创业训练营”等为核心的品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创业风险评估水平,从而降低创业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5.6 成果转化

探索如何对接产业、对接职场、对接职业、对接项目,深化“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厂+市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项目转化成为真实可操作的商业项目,形成成果,让创业赛事中的优秀项目“落地开花”。

5.7 展示推广

探索如何实现创新成果展示与推广,打造完善的成果展示机制,提升基地的凝聚力和知名度,增强学生的阅历、视野和判断力等综合素质,降低大创业的成本和风险。

[1]杜成煜,范亲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的困境与突围[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1):22-24.

[2]朱赣,徐健.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管理,2017(4):36-37.

张兴华(1983- ),男,汉族,湖南省益阳人,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26

G647.38

C

2095-1205(2019)01-46-02

猜你喜欢

成果基地高职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的基地我的连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