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湿地日

2019-03-19

山东绿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五河海草泥炭

2019年2月2日是第23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气候变化。旨在认识湿地生态系统可防范、应对和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湿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这神奇的湿地!

全球气候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GHG)的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使地球生态系统已经感受到了影响。水供应正在萎缩,作物产量下降,森林燃烧、干旱和洪水灾害更加频繁等,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根本的威胁。

湿地缓冲极端天气对海岸线的影响

沿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起着减震器的作用。特别是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或河口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它们是抵御台风的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防灾减灾,它们降低了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强度,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活和工作在沿海地区的人免受财产和生命损失。在1986年广西沿海特大风暴潮、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都让人们看到了它神奇的作用,凡是分布有红树林的沿岸,海浪或海啸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

湿地减少洪水缓解干旱

内陆湿地,如洪泛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泽的功能就像海绵,吸收和储存多余的降雨,减少洪潮。长江每年的汛期都将过量的水流入洞庭湖和鄱阳湖。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为269.13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32%。鄱阳湖不仅调蓄鄱阳湖水系五河的来水,而且对长江干流洪水也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1998年鄱阳湖对五河来水的调蓄水量为357.36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47.4%。在干旱季节,湿地释放储存的水,推迟和延缓干旱灾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短缺。

湿地可以吸收和储存碳

泥炭地、红树林和海草储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公约》全球湿地展望研究报告发布,占陆地总面积仅3%的泥炭湿地,其碳储存量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两倍,全球湿地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35%。我国若尔盖湿地每公顷碳储量高达4130吨,破坏1公顷这样的湿地,释放二氧化碳最高可达1.5万吨。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工业减排仍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挥湿地间接减排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气候的变化,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湿地成为稳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

恢复湿地

不开发湿地

不排干湿地

合理利用湿地

保护湿地生态

不损害湿地

猜你喜欢

五河海草泥炭
增温与干旱双重变化对若尔盖泥炭CH4排放的影响
超微粉碎预处理泥炭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海草:随波舞动的护海之星
潜到海底去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祝贺五河创建诗词之乡动员大会
小螃蟹与大海草
泥炭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欢乐海草舞
五河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