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科技成果转化倾注梦想与激情

2019-03-19沈建新和法平

民主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技园科研成果南京

□ 沈建新 和法平

人物名片

李世收,民进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发表学术论文著作20余篇,著作2部。2009年、2013年先后两次获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2010年以来先后获“苏州市科技合作贡献奖”“常熟市科技合作突出贡献奖”等。

作为一位始终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奋勇搏击的时代弄潮儿,李世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打通江苏省从科教强到产业强的通道不懈努力着。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者

李世收早年从教于南京工业大学,曾经在教学科研一线耕耘多年,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但是大量的科研成果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一项科研成果,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首先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然后我们还要给予各种资源的注入和激励,包括市场企业的对接、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的支持、相关商务法务保障等等,有了这种系统的技术转移体系的支撑,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惠及民众”,李世收如是说。

2000年,时任南京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的李世收创办了南京工业大学的一家学科型商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他第一次开始发挥自己作为“双面胶”的能力:一头紧贴高校科研工作者,吸收消化他们的科研成果;另一头紧贴市场,进而用自己的力量将这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科研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世收在2006年受命组建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任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和南京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股份公司董事长。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大胆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引入资本方温州商会进行实质性战略合作,吸引该商会的资金注入南京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过短短两年的运作,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干家

2008年,李世收带领江苏首批科技镇长团奔赴江苏常熟,担任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针对当时常熟面临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与新兴产业的落地缺乏抓手和承接点之间的矛盾,李世收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定位。他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提出了建立开放式大学科技园的设想,得到了常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年的谋划运作,全国县(市)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常熟大学科技园于2010年11月获批成立,填补了该市重大创新创业载体的空白。

2013年1月,李世收挂任镇江市副市长。面对镇江这个当时苏南唯一没有国家级高新区的地级市,他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以知识创新和科技服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133”工程(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个重点”,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三大体系”,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高地”),着力构建具有镇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他带领一干人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使得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的行列,弥补了苏南五市高新科技区建设的短板,镇江市也在全国创新型城市测评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践行者

李世收认为,“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制度创新,乃至文化创新。作为创新的管理者,最紧要的是建构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文化生态系统,科学家、创业者、资本、政府等各种角色一旦进入这个系统,就会被这个系统催生出相应的活力,于是,无论是科研转化还是产业开发,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2011年2月,李世收任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他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应用型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成功地将教学、科研、产业开发、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地方政府、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新了新形态的科研工作方向,在“产学研结合、园校企一体”的办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随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新的创新载体也在这里横空出世,科技创业园获批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由高职院校承担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典范。

2015年4月,李世收担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这所曾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并寄予厚望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了李世收更广阔施展才华的空间。他认为作为科技创新的管理者,不仅要以更迅速的反应将科技创新的种子培育并转移到企业发扬光大,更要有更敏锐的眼光把握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他跑遍了几乎全省各科技园区,走进企业了解需求。经过细致调研,同年5月20日,他直接负责建设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一个整合了多方资源以大服务模式运行的科技服务平台。两年来,通过该平台累计转移转化技术2000多项,累计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近400家,其中已上市和拟上市的衍生孵化企业18家,年研发经费约20亿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和从事的事业,每当看到一项科技成果孵化上市,或者看到自己倾注心血的科技园区拔地而起,内心都是无比喜悦,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这是李世收对自己工作的真切表达。“激情”让李世收从学者到科技管理工作者一路走来,与之相随的,是一处处科技园区的升级和落成。也正因为如此,在行业内,他被冠称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国家高新区等园区建设的“国家级大满贯”第一人。

猜你喜欢

科技园科研成果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科研成果转化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南京·九间堂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