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法”可依
2019-03-18周贞怀
周贞怀
多读书,不仅能使人视野开阔,还能使人胸怀大志。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但是,同样是读书,有人一年读四五本,有人一年读四五百本;有人读过就忘了,有人读后学以致用,学习成绩提高了。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读书方法不同,阅读能力有高低。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建立在词句理解基础上的,如果学生连词句都理解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一纸空文。要读懂、读透一篇课文,我们应该从词句理解入手,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全篇的主旨。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和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词语,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词句训练不是简单机械的讲解,要讲究方法。一是教给学生词句理解的基本方法,如逐一理解每一个词,抓重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等。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到学生的兴趣切入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词句表述出来。三是鼓励学生在口语交际、作文中自觉运用学到的词句,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现行的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年代久远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悬殊太大,学生无法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就没有兴趣学习。教师可以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进行实物展示,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或利用相关的图片加以说明。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如在教学《沙漠里的“船”》这篇课文时,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标题呢?教师可以用投影展示水中航行的船,再挂一幅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沙漠里的“船”。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中的生活?它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要根据实际,做到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一定能掌握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将讲解的重点集中在学生不易掌握的地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得通过精讲课文的讲授,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提问,如问在空白处,问在可疑处,问在有争议的地方,这些都是很好的提问方法。学生会提问,敢于提问,学习就变得主动了。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读读拼音,弄懂词义。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及时提出来,然后试着自己解决,或向老师请教。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画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就会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会多起来,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高了。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这篇课文时,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充分质疑,提出问题。这一做法,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能有意识地边读边思考。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交流中,获得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独特的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