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俐的青春故事:因为喜爱,所以专注

2019-03-18李木子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巩俐戛纳

李木子

2018年11月17日晚,第55届金马奖落下帷幕,这原本是一场华语电影人的盛宴,却因一位纪录片导演的不当言论“不欢而散”。作为金马奖评委和颁奖嘉宾的巩俐,被不当言论激怒,拒绝上台颁奖,尽管李安导演在台上喊话:“巩俐你不上来跟我一起颁奖吗?”台下的巩俐只是礼貌性地微笑,依然未起身。

没错,这就是巩俐,触碰到她底线的时候,谁的面子都不给,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巩皇”。这之后,“巩俐拒绝颁奖,全场最刚”的话题,迅速登陆微博热搜榜,网友纷纷表示,巩俐有骨气,“刚”得漂亮。

在华语影坛,敢如此正面“对刚”金马奖的女艺人,恐怕也只有巩俐一人了。大家都说,这么多年巩俐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有女皇范儿。

巩俐的女皇范儿不仅仅体现在拒绝颁奖上,还体现在她的专业上。作为第55届金马奖的评委主席,巩俐在颁奖前就曾回应说:“我在这里,公平就在这里。”这种话若是出自别人之口,或许会觉得有些张狂,但从巩俐嘴里说出来,只觉霸气。巩俐的霸气,绝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为了博大众眼球,而是她有霸气的资本和底气。

站在金字塔上的“巩皇”

巩俐之所以能被叫做“巩皇”,不仅是她的长相或是气场,最重要的是她在职业上达到了别人毕生所求却难以攀到的高度。从1987年出道至今,巩俐共参演了三十多部电影,虽然不高产,但她的每一个角色都堪称经典,她说:“当我接下一个角色时,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不会应付。”“不应付”才配得上演员的称呼,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演员要慢慢地和角色融为一体,最后才能成就角色。正因为全情投入,所以巩俐才塑造了那么多至今都很少有人能够超越的经典角色,这也成就了她辉煌的一生。

从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到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巩俐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二个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除此外,巩俐还是法国荣誉勋章获得者,奥斯卡委员会会员,1997年受邀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成员、2000年受邀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2年受邀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3年受邀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如果非要给成功下个定义,巩俐无疑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她身上有数不清的荣誉和光环,只要她出现在镜头下,就会艳冠群芳。然而,没有谁一出生就是功成名就的,巩俐也是如此。

人生字典里没有将就

1965年12月31日,巩俐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热爱唱歌跳舞的她,梦想着成为一名演员。遗憾的是,她连续两年艺考都未能金榜题名。连续落榜后,父母已经不支持她继续追求艺术了,但巩俐不服输,她非要在这条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面对倔强的女儿,母亲扔下一句:“想学表演就要靠你自己,不要靠我们。”倔强的巩俐没有被母亲的话吓到,她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第三次艺考。自从母亲说让她独立后,巩俐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她说:“那时候什么都不怕,没遇到困难怎么能成长呢。”她每次都是一个人连夜坐火车到北京、上海参加考试。两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被中戏特批录取。

巩俐是那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全力以赴去争取的人,虽然是女儿身,但她一身骨气,只要认定的事情,就算撞的头破血流,也会坚持到底。相比接连失败的艺考之路,巩俐的出道之路则比较顺利,第一部戲就遇到了当时国内比较热的导演张艺谋。

当时张艺谋正野心勃勃地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看到巩俐时,他就觉得,巩俐眉眼间透着的灵气就是九儿。就这样,刚上大一的巩俐,就得到了出演《红高粱》女主角的机会,第一次走进大荧幕,巩俐就凭借九儿这个角色站在了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上。

很多人都说巩俐足够幸运,第一部戏就登上了国际舞台,但人生从来就没有凭空而来的幸运,如果有,那一定是有足够多的努力做铺垫。在拍摄《红高粱》时,巩俐提前两个月跑到农村体验生活,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学习挑水,即使双肩都磨破了皮也一声不吭,咬牙忍着。

在拍摄《秋菊打官司》时,电影里有个雪景,追求极致的张艺谋,坚持要用自然雪景,也就是说,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巩俐要在雪里完成一切动作。巩俐尊重导演的安排,结果戏拍完了,她也直接在雪地里晕倒了。在《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她提前看了许多国内外关于妖精、吸血鬼的书,还自创了“无呼吸表演”。“观众看不到白骨精的呼吸,因为妖精不需要这些。”

巩俐对角色具有敬畏之心,她曾说:“我不能放弃任何镜头,哪怕半秒钟都不能松懈。”拍摄《艺伎回忆录》时,有一个场景需要她双手扔扇子,导演罗伯·马歇尔跟她说:“没几个人能将这个动作做到极致,你能练习到差不多就行。”但在巩俐心里,根本就没有“差不多”这个概念。从那次谈话之后,在5个月的拍戏期间,巩俐每天坚持练习2000下,直到现在她都能把那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中,也曾提到和巩俐拍摄《艺伎回忆录》时的情景,说她和巩俐在电影里所有扇巴掌的镜头都是真的,有时候彼此打七八下,回家卸完妆一看,脸上全是巴掌印。

一旦进入剧组,巩俐就会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立刻化作剧中人,为了演活角色,为了拍出最真实的效果,她愿意付出一切。巩俐的骨子里自带倔劲,她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将就,尤其对拍戏,她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时刻坚持自己的原则

面对角色,巩俐不但愿意倾其所有,还特别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40岁那年,已经包揽无数大奖的巩俐,决定冲出舒适区,向更大的舞台发起挑战。那一年,她开始征战好莱坞。但和那些急于在好莱坞混个脸熟的人相比,巩俐依然坚持自己的底线,当剧本不合心意的时候,再有影响力的片子,她都会果断拒绝,其中就包括《007》的邀约。

做客《杨澜访谈》时,巩俐说出了自己拒绝的原因:“觉得人物设定太简单了,让我没有太多发挥的机会。”这就是巩俐对拍戏的赤子之心,如果角色不够丰满,没有挑战性和故事性,她宁愿放弃。

不仅如此,作为一位演员,巩俐的专业素养也让人佩服。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巩俐的姐姐因乳腺癌去世,剧组给了她一天的假期,第二天赶回剧组,是拍一场结婚的戏。巩俐将所有悲痛藏在心里,像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一样,出色地完成了走戏、演绎的过程,回到酒店后,她才一头扎在床上,放声痛哭。

杨澜在访谈中提起了这段经历,她小心翼翼地问巩俐,经历了那样悲痛的事情,回来后又要立刻拍戏,会不会有种被撕裂的感觉。巩俐很坚定地说:“你拍完戏以后,回家想怎么去祭奠去哭,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你在有那么多人一起陪你的时候,不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别人。”

巩俐对于演戏的执着和疯狂让她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2016年,巩俐现身戛纳电影节,和那些拼命想在红毯上蹭镜头的人不同。那一年,戛纳电影为巩俐“官方清场”。将近30米的红毯,只有巩俐一人傲视前行,这无疑是对她征战戛纳30年的最高肯定,在她之前,没有华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所以,娱乐圈有很多个影后,但“巩皇”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

熱爱表演,经年未变

巩俐是一个把电影爱到骨子里的人,进军娱乐圈那么多年,除了演员,别无其他。当有人问起,“从大学一年级拍戏到现在,过了三十几年,唯一没变过的是什么?”巩俐的回答简洁有力:“依然热爱表演,热爱工作,当一个好演员,这是我一生的愿望。”她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给了表演,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她没有自己的工作室,没有向其他领域延伸,也没有去做投资人,她的称呼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演员巩俐。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愿意沉下心来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哪怕已经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她仍选择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钟爱的事业上。因为生命很贵,经不起浪费。

现在的巩俐,很少出面,只会出席一些盛大的场合,其他时间,她都在过着简单低调的生活。或者出去旅行,或者在家读书,走过岁月的沧桑,她更享受现在的宁静。偶尔在机场被拍到,她也总是一副从容、淡定、自信的样子,在她脸上看不到任何岁月的痕迹。

猜你喜欢

巩俐戛纳
戛纳电影节左右为难
本届戛纳电影节向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致敬
巩俐 霸气源自底气
鼎足三分,再聚戛纳 第69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前瞻
看完片尾再散场
法媒称巩俐是好莱坞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