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
2019-03-18张越嫦
张越嫦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为幼儿的人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教师要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更多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这都将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途径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73-01
引言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教育,这直接关系到幼兒启蒙教育的整体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一种自然、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式介入的,是适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方式。所以幼儿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及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普及相关基础知识,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初步掌握心理调节和疏导的正确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能够始终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展现出阳光开朗的精神面貌。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育内容既包括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教育,也包括针对个别存在心理障碍幼儿的疏导教育,要让幼儿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针对幼儿阶段来说,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习惯、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不断的努力。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学活动,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幼儿教师在平时要善于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发现幼儿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的问题,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各种形式进行教育,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时,除了认知外,还应该注重加入情感方面的内容,既要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输,也要对其进行情感方面的塑造。幼儿是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要从以往的强调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情绪和态度,要让他们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1]。
2.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开放的、活跃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比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趣味竞赛、讲故事等,这些教学形式都会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和情感上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提供给他们更多自由活动或者自主选择的空间,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更多地动手、动脑、动口,实现全方面素质的发展。比如在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游戏材料,自主制作头饰等游戏道具,自主设计游戏规则、游戏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自立、自强的品质。
3.更多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给予正面的评价,幼儿的内心是脆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往过于对于结果的评价,要关注幼儿参与学习的过程,要让他们增强学习体验,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更多地进行鼓励性评价,及时对幼儿进行赞美和表扬,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2]。比如在绘画课上,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心中的梦想画下来,之后在评价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说:“你画的画真像啊,简直太棒了!”“对于你的未来梦想,老师明白了,这个梦想很伟大,老师支持你,一定能实现的!”老师的话往往会对幼儿内心的影响很大,这样的评价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
结语
总之,幼儿园及幼儿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渗透,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从而让幼儿在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罗世兰,王智,张大均等.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04):56.
[2]刘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J].学前教育研究,2015(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