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下产后便秘的护理措施综述
2019-03-18何滢张梦婷都芳
何滢 张梦婷 都芳
摘要:为响应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开始了二胎之旅,新生命的降临为家庭带来了欣喜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妇产后便秘的发生率。产后便秘的相关知识,阐述产后便秘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疗产后便秘护理措施,降低产后便秘发生率。
关键词:全面二胎;产后便秘;治疗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60-02
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使二胎产妇的比重逐渐上升,由于高龄以及身体不适等各种原因导致产妇产后便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作为医护人员,在降低产妇产后便秘的发生率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产后便秘的相关知识
便秘指的是排便的次数减少,一个礼拜内大便的次数不超过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一次,粪便量少且硬。产后便秘是指产妇在产前未曾发生过便秘,产后出现大便数日不解或者排便时粪便干燥,剧痛难解,产后便秘是最常见的产后症状之一。
二、产后便秘的原因
产后便秘不是一种医学上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临床症状,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经产妇的比例增加,再次妊娠的产妇大多属于高龄产妇,身体素质不如初次妊娠,加上再次妊娠带来的创伤且产后恢复慢,使经产妇发生产后便秘的几率更高,相关文献表明,产后便秘的发生与以下原因有关。
1.胃肠功能减弱。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体力过度消耗加上伤口疼痛又缺乏相应知识,尤其是已有过妊娠史的经产妇,仍保留着传统的观念,不愿尽早下床活动,使得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长时间不能及时排出,水分吸收过多导致大便干硬。
2.产妇分娩后腹壁和盆底肌肉变得松弛。妊娠时胎儿在腹腔内使得腹部膨大,新生儿出生后产妇的腹壁和盆底组织变得很松弛,缺乏弹性,导致排便肌群的紧张度降低,结肠内的内容物不能正常下传,水分吸收太多,大便难以解出。经产妇由于再次妊娠使得分娩后腹壁和盆底肌肉松弛的因素更为突出。
3.分娩损伤。生活水平的上升,孕妇怀孕期间营养过剩导致巨大儿的出现,使得分娩晚期骨盆以及会阴部位组织的损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损伤会导致排便反射受到抑制。经产妇由于已经经历过一次妊娠损伤,身体很难恢复到未孕时的状态,使得再次妊娠发生分娩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4.体液不足。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出血以及出汗,哺乳等使得体液消耗过多而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导致肠道,没有得到充分的滋润,不能很好的传导,使得粪便又干又硬。
5.淤血性水腫。分娩过程中,胎儿压迫直肠末端和肛管,导致血液淤积,同时长时间的机械刺激使得毛细血管遭到破坏,体液渗透到到组织间隙促使水肿的形成,最终出现出口梗阻性便秘。
6.痔疮因素。孕妇晚期由于子宫长久的压迫以及持续的高腹压,使得痔静脉不能正常回流,痔静脉压力增高导致曲张,导致痔疮的形成。
7.过多服用铁剂。孕妇在怀孕期间以及妊娠后补充过多的铁剂,使得铁与肠腔内硫化氢结合为硫化亚铁,减少了硫化氢对于肠道的刺激作用造成便秘的发生。
8.未及时督促产妇排便。产妇、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对产后便秘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督促产妇排便。
9.饮食因素。产妇缺乏促进产后恢复的有关知识,产后饮食结构缺乏合理性,进食大量富含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很少食入纤维素,食物残渣减少,肠道蠕动功能差,引起便秘。
10.心理因素。产妇分娩后体内激素的平衡状态失衡以及生活规律变得紊乱,角色转变困难以及心理压力大等心理因素导致便秘。
三、产后便秘的危害
产后便秘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对产妇的生理心理以及新生儿的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于经产妇,年龄的增长使其抵抗力随之下降,因而较初产妇而言,产后便秘的危害更大,了解产后便秘的危害能提高我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预防产后便秘的发生。
1.食欲不振。便秘致使肠道排空障碍,产妇自觉饱胀感,食欲下降。持续的食欲不振会使得产妇发生营养不良甚至贫血、免疫力下降等各种不良症状。
2.毒素的蓄积和吸收。粪便在人体中长时间不能排出,会导致一些有害毒素在体内蓄积并逐渐被肠壁吸收而引起产妇发生毒血症,侵害产妇健康的同时通过乳汁对新生儿造成影响。
3.肛裂和痔疮。持续的便秘会造成盆腔以及肛周内血液回流不畅,形成程度不等肛裂和痔疮,产后便秘是女性痔疮高发的重要原因。
4.影响盆腔血液循环。肠道蠕动减慢使盆腔血液循环速度也变慢,不利于产后生殖系统的恢复。
5.内分泌紊乱。长期便秘会使得产妇月经不调,皮肤变差,还可能使乳房细胞变异,增加乳腺癌发生率。
6.情绪波动大。产妇分娩后心里脆弱敏感,便秘容易诱发其产生过激的反应,导致情绪变化多端。
四、产后便秘的护理
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产后便秘也有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对于减少二胎政策下增长的产后便秘人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上主要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进行产后便秘的护理。
1.西医疗法。(1)饮食指导。产妇在产后8小时内禁食禁饮,8小时后可进食米汤等流质,通气后可进食半流质,根据产妇个体调整膳食结构。饮食粗细搭配,增加青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适当摄入豆腐,少量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多饮水,水分能软化大便并促进乳汁形成。(2)运动指导。①尽早下床活动。自然分娩后6—8小时可进行翻身运动,第二天指导产妇下床在室内缓慢走动,但禁止长时间下蹲和站立。剖宫产的产妇若无并发症可指导其产后第二天在室内适量活动。尽早下床活动能促使产后恶露排出并有助于肠道的蠕动。②腹部按摩。指导产妇于产后第1天进行腹部按摩,用右手掌紧贴下腹部,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从右下腹到右上腹,再到左上腹直至左下腹顺时针慢慢循环按摩,力度由轻到重,每次按摩10min。③提肛运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肌肉收缩,提肛,使会阴收缩;呼气时腹部膨出,使肛提肌松弛,每天5—10分钟。(3)排便指导。①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指导产妇每天早餐后,要定时规律排便,因为早餐后会诱发胃和结肠反射,此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条件发射易建立。即使早餐后无便意,也应定时去厕所排便。②吸推排便。对于已有产后便秘症状的产妇,可将双手放在产妇腹部,指导产妇使其腹部收缩2—3秒,再使其肌肉放松,推动产妇腹部肌肉,反复10次后,将两动作时间间隙延长至5秒,推产妇腹部肌肉的同时指导其放松骨盆底肌肉。(4)合理使用缓泻剂。便秘症状的产妇,可以用开塞露,乳果糖等软化粪便或者口服植物油,增强肠粘膜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使肠内容物中的水分变多,同时促进肠道蠕动。(5)心理护理。指导产妇敞开心扉,疏导情绪或者采用听音乐等方法减轻各种不良情绪,预防便秘的产生。
2.中医疗法。①大黄粉穴位贴敷预防便秘。中医认为穴位刺激可利用经络来防病治病养生。生大黄味苦性寒可以清洁肠胃,还能增强大肠壁收缩能力,使得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②艾灸疗法。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时产生的热量,刺激患者的穴位,使得机体各个组织与系统之间的血运得到调理和疏通,恢复机体脏器的功能,预防便秘。③针刺双侧足三里疗法。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能健脾和胃,补充调理血气,疏通经络并有止痛功效。针刺足三里,能调节肠道功能,增加肠道肌肉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能力恢复,利于排便。④情志疗法。中医认为产妇分娩后易引起情志不畅,肝紊乱,干扰脾胃运行,使胃肠功能衰退,大肠传送功能失调,导致便秘。因此应调节产妇情绪,使其心情畅快。此外还有配合穴位按摩,针刺双侧足三里等疗法。
五、结论
产后便秘是由于产妇自身以及外界因素所致,长期持续的便秘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全面响应国家二胎政策的同时,应该积极采取中西医治疗护理措施,使得产后便秘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梁秀兰.产后便秘的原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08):927-928.
[2]周华明,袁珍娥,刘华桃.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0):134-135.
[3]戴淑艳.大黄粉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便秘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75-76.
[4]王春平,杜桂珍.艾炷灸“通便穴”治疗产后便秘典型病例分析[J].当代医学,2009(0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