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日常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的讨论

2019-03-18卢佳姜艺盛彤彤李兮何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社团运作管理

卢佳 姜艺 盛彤彤 李兮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对学生兴趣发展的鼓励,以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发展,学生社团已经成为组成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高校社团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以学生社团管理者的视角简要分析高校社团常见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关高校社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社团;发展;运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42-03

高校社团组织是大学生群体以共同的兴趣、理想、爱好为基础,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按照一定规则成立的自愿性质的群众性的非正式团体组织,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活跃。本文以社团管理者的视角,针对社团的日常运行和活动开展当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学生社团日常发展常见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日常发展主要会在社团人员管理、社团资源分配以及社团活动开展三个方面出现问题,阻碍社团的健康发展。

1.良好的社团管理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社团管理出现问题将会给社团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首先,许多社团管理处于松散的管理状态,管理制度及结构不合理,或单纯只是形式主义,看似有严格的社团组织架构但实际上每个环节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日常事务的决策主要依靠社长或核心成员“一言堂”,不能形成高效的团队运行模式,造成人员冗杂,反而为社团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二,社团负责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也是常见问题。社团负责人需要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甚至经费筹措能力,但是部分社团负责人员空有热情,不能有效地协调社团的发展资源及社团管理中必须面对的人际关系,导致活动组织不畅、社团氛围不融洽等;有的社团负责人也缺乏长远规划的能力,不能明确社团的发展动向;缺乏创新精神,只会一味沿袭过去的制度或者效仿其他社团,而不能针对自己的社团制定有针对性的特色发展方式。第三,作为高校中的重要的学生组织,学校团委或者学生社团联合会对于社团的管理方式也可能成为制约社团日常发展的问题所在。部分高校对于社团的管理过于松散,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社团人员参与度不高、活动开展不积极;或者高校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对待学生社团,使得管理制度过于僵化,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压抑了社团的发展活力。

2.高校社团发展依赖于社团资源的充足获取、良好组织及合理利用,但成员、经费、师资等方面的问题常常阻碍社团的正常发展。社团成员资源的不稳定是阻碍社团发展的重要资源影响因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社团成员出席的随意性过高或因各种事由无法正常参加活动的情况,导致社团活动不能按计划开展等。经费紧张也是社团常见问题。经费是开展各类活动必要的物质保障,缺乏经费会导致很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或降低活动的体验,影响到必要的社团管理开支使得社团管理不畅,造成社员对社团的满意度下降。但日常开销经费的来源过于单一,主要依靠社费的收取;大部分社团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申报立项活动的拨款,在项目数和金额上有很大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规模和活动的开展程度。此外,许多社团指导教师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只是单纯挂名,以便社团符合学校的成立条件,但实际上并不参与社团的指导与管理,甚至对社团的活动内容完全不具有指导能力。部分社团教师虽然参与社团活动,但对于活动的指导程度也不高。

3.社团活动作为高校社团的表现形式,是社团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社团活动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给高校社团发展带来巨大障碍。一方面,许多高校社团活动组织水平低,项目成员能力有限,活动举办缺乏条理,常常漏洞百出。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而不能妥善解决,或活动简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参与成员体验感差。另一方面,许多社团的活动的形式内容单一枯燥、千篇一律,活动效果不明显。社团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付出了时间成本与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积极评价。并且由于活动本身缺乏吸引力,导致参与度下降。

二、高校社团日常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校社团本身的性质与局限会产生一些问题。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组织,高校社团是基于成员的兴趣和特长自愿组建的,对成员缺乏强制约束力,导致社团管理无法如同正式群体一般严格,完全依赖于成员的自觉性,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营造团体凝聚力成为每一个社团管理者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2.社团负责人员筛选过程不合理,而且缺乏经验与有效培训。由于只能在有限的社团成员中选择,很多成员也没有担任社团负责人的意愿,很多社团是基于在社团活动中的活跃程度及个人热情筛选负责人的。但是这样筛选出来的负责人有时就会出现空有一腔热情却缺乏能力与经验的情况。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活动组织、管理效果、社团氛围营造以及经费运作起到很大影响,如果负责人本身在这些能力方面有不足,再缺少培训或培训效果不理想,就会为社团管理带来漏洞。所以社团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往往会与社团负责人员的个人能力呈正相关。许多新成立的社团也面临着项目创始人离开后,新上任的负责人能力不足、社团发展停滞不前等诸多问题。

3.学校对社团的认识不到位或不正确。学校是高校社团发展重要的支持者与引路人,但是一些学校在组织与监管社团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社团管理的特殊性。有的僅仅将社团视作学生自发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给予应当具备的有力的监督和支持体系,采取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使得不成熟的社团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者有自己的章程和制度也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有的则对社团采取死板僵硬的态度,将学生社团视作官方统一管理下的没有个性的组织,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影响社团的发展活力。还有的教师将社团视作不务正业、影响学习的邪门歪道,并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学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精力参与社团。学校对于社团的支持不足也可能出现在经费及场地等资源的支持上。社团经费常见来源包括向社员收取的社费、学校拨付的经费以及自筹经费(如社会赞助等)。由于社员仍然是在校的大学生,本身不可能收取过高的社费,学校拨款以及对社团进行社会赞助筹集的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学校开支中很少有针对社团的专项,大多数都需要从团委的经费中抽取,再分摊到数量众多的社团上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对社团筹集社会赞助上有的学校又只有严格的限制而没有正确的指导与支持,更是加大了社团获得赞助的难度。

4.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动机不足。一方面社团水平不够,学生认为加入社团并不能为其带来与时间、精力成本相匹配的收益;另一方面,外界对于社团的认可度不高,当遇到与学生会等其他事务发生时间冲突时,学生们往往会选择放弃社团而参与其他事务。此外,低年级学生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社团,但随着年级升高,学生需要面对就业与升学压力,就会出现“大一进、大二退、大三留几个”的现象。

5.指导教师受限于精力与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社团指导教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其作为学校教师有很多本职工作需要完成,不可能在社团上投入全部精力。而且社团活动通常在周末开展,而周末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数量相对教师是非常庞大的,兴趣也会非常广泛与冗杂,加上与教师之间可能存在代际差别,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或擅长的内容即使是全校范围内可能也找不到一到两个具备指导能力的教师。

6.社团活动的组织与举办受限于社团负责人的主观能力、经费场地资源等客观条件。社团负责人需要负责活动的策划、统筹、安排、执行等各个方面,总负责人需要能够协调各方,而具体事务的负责人则要有完备的执行能力。如果不能洞察学生们的真实需要,不能及時学习优秀的社团活动形式,就会使活动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但是光有主观能力,没有客观资源也是不够的,譬如活动的宣传、道具的制作、场地的选取均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这些会很大程度影响活动效果的展现。

三、针对高校社团日常发展问题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社团发展。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服务和凝聚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高校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引。

2.学校要树立对社团的正确认识,并制定明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支持、管理社团发展。学校要正确认识到社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有益的非正式学生群体组织,应当积极对待与引导。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社团的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与监督方针,做到有严有松、管理与放权相结合,既能避免社团发展出现大的疏漏,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以及社团的发展活力。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社团章程》,设立清晰明了的社团考评与激励机制,给予社团一定范围的活动自由等。

3.利用多种渠道为社团提供经费、场地等资源支持。学校可以酌情在学生活动经费预算上设立社团发展专项资金,在场地上设立专门的社团活动场所。可以实行社团经费申报答辩制度,相关社团根据社团优势与特色,策划形式新颖、内容独特有意义、有利于学生发展或社会的活动或项目参与答辩,答辩通过就可以申请经费或场地支持。经费的额度应该适当,并设立相关的监管和严格的报销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每一分钱都用在合理的地方。另外还可以实施社团考评制度,对于每年表现优秀的社团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此外,学校可以为社团增加与社会的联结提供帮助,积极地创造条件,开拓与社会沟通的渠道,鼓励社团利用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与企业、社区合作,既能够帮助学生社会化,又能够获得社会赞助,帮助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社团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与学校的互相促进。

4.为社团负责人提供切实有效并及时的意识培养与技能训练。对于社团负责人,应当在其即将接任社团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以尽可能提升他们的能力,促进社团的发展。在培训的内容上应当包括学校的社团管理及运作制度、社团管理的基本知识、社团活动开展及人际沟通能力、社团氛围及凝聚力培养等方面,还可以组织、带领参观本校优秀社团的活动或观摩学习其他高校优秀社团的组织管理及活动模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此外,也应当提升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责任意识、对社团继任者的选拔意识,以便尽可能减少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发展带来的风险。

5.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并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等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社团的重视程度与参与度。很多学生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想法,对于参与社团活动很不积极,不注意培养自己全面发展;有的学生在承担社团事务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有的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在参与社团集体活动时不主动积极……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的观念素养上的欠缺造成的,不仅对于社团活动的开展造成了阻碍,严重者也会对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可以完善学生人格,既能鼓励其参加社团活动,促进社团的健康运作,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多方面能力,促进人格的社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

6.完善社团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社团的管理及技能上的指导作用。社团指导教师对于社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社团导师制度,鼓励校内有能力的教师担当社团指导教师的职务,也可以邀请一些校外专家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对于聘请导师的经费,可以采取学校承担一部分、社费支持一部分和外联赞助一部分的形式;对于校内的教师,可以将社团指导工作与评优考核等结合起来,有相关社团指导经验的教师可以优先参与评优,以增加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工作的积极性。

7.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和跨校同类社团之间的交流。社团的发展离不开交流和合作,对于社团日常活动可以和相关教职工工会的组织开展合作,以羽毛球社和摄影社为例,可以开展师生羽毛球赛,摄影课程的培训也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不同学校的同类社团之间也可以定期开展跨校交流活动,共同举办联谊或者晚会,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顾超,李青励.试析高校社团组织建设的多维向度[J].江苏高教,2016,(02):141-144.

[2]翟思成,李丁,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高校社团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8,(04):54-57.

[3]张国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7.

[4]孙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95-96.

猜你喜欢

高校社团运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