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三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2019-03-18王华彪
王华彪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四四模式”促进“双创教育”提质增效(课题编号:2018JY10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治理,应以教学分工为依据,以教学过程为载体,以教学考评为手段,以教学责任为动力,通过建立教管一致、责权利统一的运行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在教学考评上,明确要求每个教学课目必须认真考核、公正评判、真实记录,确保“有绩可查”“真实有效”“评有依据”。具体地讲,是要做到“三个强化”“三个推进”“三个建立”“三项建设”的“四三模式”,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1 坚持“三个强化”,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1)强化德育为首,创新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德育为首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保持四有革命性,先进性。坚持把德育工作作为带着大学建设重大工程去谋划,全面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育人工程,确定以坚定理念为信心,以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通过理论灌输,教育引导,实践锻炼,环境熏陶“四位一体”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将德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
2)强化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当代行为主义家凯勒创立了个别化教学体系,注重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本着“能者多学,多学多得”的原则,给学者提供充分的尝试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热情,这一教学体系能较好的适应高校各学科专业学生类别多、成份复杂、独立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基于这一理论,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学习能力状况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上楼梯”的感觉,激励学生向更高一层努力。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个核心问题,抓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一关键环节,设置综合性研究性前沿性实践性突出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思想品德,专业基础,体育训练,科技训练 信息素质等五种,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地实践训练平台。
2 坚持“三个推进”,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1)推进课程体系与内容方法的联动改革。一抓课程改革,按照突出时代特色,突出任务特色,强化信息化,针对性应用性教学的思路,构建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国防教育有机整合,信息主线清晰,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二抓教材建设,以全系统配套、全方位覆盖、全角度运用为目标,注重精选主干课,精选主题内容、精选方法手段、开设精品课程、讲授精华内容,形成覆盖各个专业学科以及人文领域,包括文字版、电子版、习题集、教学课件多种类型的立体化系列教材体系。三抓坚持“精选基本内容、突出实用内容、吸纳创新内容、追踪前沿内容”,精心搞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以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线,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新型教学内容的关系,做好二者有机统一。
2)推进信息资源与教学环境的系统建设。一是建立多媒体教室普及、课件配套率达100%,建设一套可供5000多人计的网络教学系统,成立了课件制作服务中心,制定了课件研制规范,采用立项的形式加强研制和开发。二是开发网络课程,能在涵盖所有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打造专业的学习特区,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通过网络的互联与交互功能可异地授课,及时将一些授课好的教师的最新经验、最新成果和最新需求纳入课程中来。在高校应尽量做到课堂课程与网络课程相结合,通过课堂课程讲授核心知识、培养核心能力,通过网络课程消化课堂所学,扩大知识容量,沟通多方联系,鼓励个性发展。三是在总结大学了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校风,提炼校训,唱响校歌,精心设计建筑造型,亭榭网络,积极建设文化广场,读书园地,校园雕塑等,进一步强化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大学了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3 注重“三个建立”,以正规化管理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1)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委议教机制。明确议议教程序,规范议教内容,规定议教时间。议教程序包括从调查研究、确定议题、集体讨论、形成决策到分工落实五部分;议教内容包括研究决策教学的重大问题,剖析解决日常性教学问题,了解掌握重大教学活动和教学课件。议教时间明确为大学生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学校党委每二月召开一次,系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在机制上保证教学重大问题的及时解决。
2)建立层次分明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 以校院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采用每周听查课,每月分析教学形势,定期组织教学讲评,召开座谈会、编发教学情况通报等形式,强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以系主任为责任人的教学质量保证系统,要求系、教研室主任把好五关,教师审定关备课关、调课关、辅导关、考试关。建立以学生骨干负责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设立学生信息员,广泛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教学动态。
3)建立扎实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教学考评是落实教学责任的重要手段,既要评“教”的质量,又要评“学”的效果。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一致、责效结合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教和学“两张皮”的问题,建立教学人员的教学与其所教学课目质量紧密结合。。按照严格标准、按绩施奖、奖优罚劣、赏罚有信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两头”,用好用话奖惩这反“双剑”。开展教师质量评价,制定《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指标体系》,每学期未组织评价,并把评价教师晋职晋级、末位淘汰、职称评定、课时费发放等挂钩。统一课时费标准,制定《大学课时费标准及发放办法》,党委每年从党委机动费中拿出100万元用于补贴课时费,以教学质量区分时费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多上课,上好课的积极性。
4 强化“三项建设”,以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学创新发展
1)注重教师梯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能够站在学术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潮流、享誉国内外的导师队伍;坚持标准从严选导师,研究制定导师岗位任职条件,根据起来,就是选聘的导师必须有任务、有水平、有师德和有责任心。有任务,就是要有在研的基础研究课题或有应用研究项目,有水平,就是要有很高的专业、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值和较的项目能力,有师德,就在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规范行为;教师队伍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队伍结构作基础。一方面,要挑选一些综合素质过硬、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外出培训、交流任职,使他们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实践经验。
2)注重教师能力建设,夯实教学基础。。要精心组织岗前培训,加强新教师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为新师提高能力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要积极开展老教师带新教师的“一帮一”活动,来把备课、试教关,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学习,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研究并制定完善配套的激励政策,严格奖惩标准,加大奖惩力度,切实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3)注重教师师德建设,培养优良教风。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深入搞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优良的教风。知识,更是师德,珍惜教师职业的崇高荣誉,增强当好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注重发挥人才强校作用,立足把建设德才兼备、肯实干担当、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抓紧抓好,把教师隊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去认识,去开发,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