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模式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2019-03-18白冰雷桂林晏青华李潇晗徐雁飞
白冰 雷桂林 晏青华 李潇晗 徐雁飞
摘要: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单向书本讲授的弊端,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本项工作基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主体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从“提出任务;合作讨论;讲解分享;领悟整合;应用提升”五个环节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17-02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李俊,2005)。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该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即全面的轻松愉快地交流环境。教师可在学生间走动,学生可以自愿組建小组,围坐在一起。二是教学的互动性。教师抛出问题或现象,学生自由提问并开展讨论。三是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监测的及时性(严启英,2008)。
在教学形式中,正规的参与式教学,其特点是小班、短时授课与分组活动相结合。除传统的黑板外,教学中使用大白纸、彩笔和影像资料等辅助性材料,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大量使用小组讨论、全班分享、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陈华,2001)。由于正规的参与式教学对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料等内容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常以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元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它更多地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环节的组织和设计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关键。尤其是应用性较强但实践条件有限的课程。笔者根据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形式,结合学生专业和课程特点,运用“学生主体体验式”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案例,为广大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提供借鉴。
一、课程选择与教学模式
《野生动物疾病防治》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受限于实验实训条件,该门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仅为课堂讲授。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老师全程主讲,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要点,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和兴趣,无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因此,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的要求,笔者选择“学生主体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缩减讲授时间,设计“提出任务;合作讨论;讲解分享;领悟整合;应用提升”五个步骤,在疾病讲授模块,采用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自行寻找针对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而非对单一问题的回答,所以五个步骤中,除领悟整合环节由教师主持,其他环节全部由学生组织实施。
二、教学实施
1.建立关系。在固定班中,同学之间已经熟悉,采用自愿分组的方式分组,建立关系的重点是鼓励小组成员间建立更密切地信任和合作关系。对于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彼此还未熟悉,此时由老师分组。分组时不同班级、专业的学生尽可能分在同一个组。采取自我介绍、设计“破冰”游戏等方法,利用20分钟时间鼓励组内成员间尽快相互熟悉,建立关系以便顺利展开互动。每班分为3—5个组,每组4—5名学生。
2.介绍课程目标。在第一节课上,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需求,介绍课程的教学目的,澄清教学理念,有利于在一定程度统一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期待,同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侧重点,更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辅助措施。在参与式教学实施中,新知识的熟悉、分析、归纳、现场诊断的情景设计均由学生主持,教师只做信息和知识点补充整理。所以在教师参与较多的部分,大量使用图片和2-15分钟的短视频进行课堂讲解,尽可能不重复书本文字。同时,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留下一个网址给每组学生,让他们自由查阅,以便在应用提升环节设计病例案例。
4.教学参与方法。“提出任务”:每组学生给出一种疫病名并提出任务,要求总结出该疫病的病原及抗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预防措施四个内容;“合作讨论”: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除书本外,还可用手机查询网络资源。按要求分类总结并写在白板上。该环节的四个内容由组长进行分配,组内每名学生负责一个方面的内容查阅总结,组长进行内容审核;“讲解分享”:每组推举一名成员向全班同学讲解并回答同学提问。在该环节,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和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领悟整合”:老师根据成员讲解后进行提炼和补充,根据提出任务的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集合;“应用提升”:在该环节中,类似于断案。每组可以在网上查阅真实病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临床情景,给出临床症状和必要的辅助信息,让其他组进行诊断,说出诊断过程并给出预防措施。
5.教学控制。时间把控是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分组讨论环节所花时间最长,这时教师需要实时了解每组进行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度地帮助。在应用提升阶段,每组给出的临床症状在全班展示之前,需要教师审核以保证数据完整和信息充分。
三、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施了参与式教学模式后,班级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比往届有了极大提升。在最近的15级班级,该门课程考试合格率达96%,近一半的学生成绩在良好以上,评教系统反馈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有较大上升。最直观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将课堂交给学生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合作讨论环节,各组成员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气氛热烈,有的组员还画出了细菌的形态结构以便后面的讲解。讲解分享环节,学生开始普遍存在胆怯和害羞心理,但到中后期学生自信度明显提高,没有了怯场现象。应用提升环节是学生最喜爱的部分,影响较深的是一个组刚公布了一个病例,全班同学立刻哄堂大笑,原来该组公布的是一个真实发生的病例,而这个病例已被其他组成员在前面的学习中均查阅过,这种情况出现过多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较高地积极性。
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的二次归纳和应用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立刻同化”和“立刻顺应”这两种知识内化过程几乎很少,绝大多数的知识内化都是通过多次内化循环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赵兴龙,2014)。在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合作讨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新的知识,自己组织的知识点还不够充分。讲解分享是第二次接触知识,熟悉程度增加,但不够系统,记忆持久性不强。领悟整合是第三次接触,教师整合汇总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集合,这时学生对该知识熟悉度继续提高,到了应用提升阶段,学生第四次接触到该知识,加强了知识的内化巩固。
同时,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在不同环节中,每个学生需要阐述自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或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还需要对其他学生的质疑给予答复。讨论或诊断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到对有争议问题的不同观点,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平等对话、有效沟通的环境,学生可以对所传授的知识提出挑战,有共同疑问的,可以跟教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改善其自身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四、总结
如何在课堂上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动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注意力、兴趣和动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三个主要方面。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在该情况下,课堂教学效果最好,学生的知识的接受度最高。基于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和兴趣的关注并非由教师通过纯技术手段从形式和表面促进,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组织和相互配合中维持,其效果将得到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俊.参与式教学:透视与反省[J].教育科学研究,2005:1-3.
[2]严启英.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和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2001,21(6):159-161.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