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创新教育改革实践
2019-03-18李海燕姜衍张敏刘红梅
李海燕 姜衍 张敏 刘红梅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校的创新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学科交叉融合是进行教育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工程实践教育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116-02
一、改革背景與缘由
学科交叉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纪,从跨学科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开始,以1970年法国尼斯大学召开的“跨学科”的国际学术主题会议为标志,而我国的“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几乎中断,以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交叉学科学术讨论会为契机,再次将“交叉学科”的理念进行了一次宣传和普及。现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高校的教育改革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着手。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拥有16800m2实训场所,包括机械、电子、创新等实训区域和创业空间,承担着本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任务以及一系列创新及竞赛组织实施活动。陶艺,是生活与艺术、知识与技能的高度结合,开展普适性的陶艺教学,可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国古老而传统的陶瓷文化,在崇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充分柔和了传统与现代,以点射面,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二、改革内容与举措
1.与时俱进,谋求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中心所承担的各类实践教学及指导工作保持与国内国际接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专业技能诸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2.条件建设,基础保证。中心陶艺实训区拥有一整套齐全的制陶设备设施,如手动轮盘、泥条机、泥板机、拉坯机、喷釉柜、干燥箱、烧花炉、电窑和磨底机等制陶设备;拉坯工具、修坯工具、捏塑工具等制陶工具;陶泥、瓷泥和釉料等制陶材料;以及原木桌椅、展架和搁架等配套设施。此外,还可以考虑目前比较热门的3D打印技术;增加一些创新创意教学的设备,参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增加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更好的服务学生和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3.教学改革,惠及师生。首先,学习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工作的政策文件,根据国家教指委文件精神,修订教学大纲、简化考核办法、改进教学方法。其次,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生。第三,充分发挥课程网站的优势,增加课程的普及面,让感兴趣但没有机会上该课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学习。最后,公选课及课外拓展模块的开设,如陶艺社团的建立、对外培训社会服务等,让陶艺这门传统的文化在学生及社会人员中传播和渗透。
4.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创新教育的各种方法与措施归根到底要由教师去贯彻完成。美国教育的成功,就与其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密不可分。近两年,中心不断对相关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训,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加入到相同模块的教学,实现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的师资队伍,真正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让他们将全新的创新教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这里的教学从课堂内走到了课程外,从老师在校级、省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到学生的兴趣萌发迸进、开花结果,近年来获得了不少创新类竞赛奖项及成果。
三、改革成效与影响
1.院士引领,氛围浓郁。任何的教学改革如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改革可能只是浮于表面,同样,改革成果也得不到深入的推广和应用。而我校早在2012年,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顾晓松院士就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亲自讲授《创造学》课程,激发和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我中心还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6间,近两千平方米,陶艺社团就在其中,每学期初向学生开放申请,提供给有项目在研或各类学科竞赛准备的学生限期使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相互合作。这些都为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提供了平台。
2.课内课外,受益良多。陶艺课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将知识交叉融合,极大地汇聚了创造力从而迸发出创新创业的火花。作为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常有学生因未能选到课,而到课堂来旁听学习。陶艺社团恰巧给兴趣爱好者提供了机会,成为了大学生课余创新实践活动并服务社会的首发阵地。实践指导教师及社团骨干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团同学进行相应的辅导,并承担着学校科技节的陶艺大赛等活动。以陶艺实训教学改革为例的强化知识技能融合的工程创新教育实践,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起点,在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集体合作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项目成员教师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省级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立项6项、创新创业研究论文4篇、省级校级教师讲课比赛获奖7项,指导学生省级以上获奖20余项,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5项。同时中心对本校学生资助立项创新训练项目30余项等。
3.学校社会,辐射面广。学校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学校资源应该归属于社会资源,是社会资源就应该服务社会大众,而不仅仅是用于校内学生教学,造成资源浪费。我中心就是顺应这个理念,提出并践行了对社会的全方位开发,同时也取得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成果,惠及中心及个人。如:近两年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南通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陶艺教学先后获得江苏省微课比赛三等奖,南通市大中专院校微课比赛特等奖及五一创新能手,南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陶艺课程被列为南通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陶艺教学以及相关的其他创新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中心成为了南通大学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陶艺教学及该实训区也受到来自各地专家人士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中心接待国内外考察交流来访近百次逾3000人次,学生社团服务社会活动50余次,受益人次近千人,陶艺实训对外开放培训人数约500人次。
四、改革启示与推广
1.传承中国文化开放校园资源。在崇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陶艺作为中国古老而璀璨的文化,在高校这片孕育祖国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继承,而不仅仅是校内部分学生。要让大学成为城市的知识、能力的储备地和传播地,要真正体现传承中国文化的价值。
2.专研改革创新共享实践平台。学校要改革,要创新,就离不开教改。教改更应顺应社会潮流,不断地开拓创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广大的学生受益,更好地服务社会。而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一定要走在改革的最前沿,要让全校的师生都能享有这样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赵云云.交叉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2]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2010-7-29)
[3]刘子贵,翁智群.创新教育:教育学院教育改革的核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4]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11-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