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路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9-03-18顾梅园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电路分析传统课堂困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路分析”传统课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从翻转课堂如何解决传统课堂遇到的困境,以及翻转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现状分析和深入探讨,对“电路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路分析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困境 建议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MOOCs/SPOC 的翻转课堂改革项目——“电路分析”课程资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31-02

1.引言

早些年,传统的授课方式在“电路分析”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上,教师按照学生能够接受的思维方式,推导和分析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思路紧跟教师的节奏,过程清晰明了便于记忆。这种授课方式系统性强、高效集中,是长期以来延续的深入人心,且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暴露出它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授课方式理论性较强,有大量的概念和基于概念的数学推导,这会使课堂内容显得枯燥无味。由于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能用于案例教学和课堂互动的课时非常有限,学生参与课堂研讨的程度较低。

(2)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被手机所吸引,这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与学之间无法引起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3)2017年高考制度的改革,使浙江省出现了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明显下降的现象。这意味着报考电类专业的部分学生,他们掌握的高中物理知识点个数只达到会考要求,远少于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数量。在传统课堂中为学生补习缺失的高中物理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对这部分学生来讲,学习“电路分析”课程的入门难度加大了。

(4)从2017级开始,我校电类专业“电路分析”课程的授课学时从64学时压缩到48學时,但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未因此减少和降低。这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5)从本科生的课表不难发现,学生从周一到周五,从早上到晚上,甚至是周末,课表都是排满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课外几乎没有时间用于思考、内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如空中楼阁、基石不稳,浮于表面、难以深入。

经过近三年“电路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试点,本人通过实践、总结、思考、再实践、再总结、再思考,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但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电路分析”翻转课堂如何解决传统课堂遇到的困境,以及在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剖析。

2.“电路分析”翻转课堂如何解决传统课堂遇到的困境

翻转课堂是一种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由图1可知:它把传统课堂对知识的讲授环节放在课堂外进行,而将知识的内化吸收环节放在课堂内进行,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思维方式,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课堂外,教师把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并自行设计课前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内,通过提问和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体系框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答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地反馈;进阶式练习是对课前基础性练习的深化和拓展,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允许与同伴互相探讨,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得到教师给予的个性化辅导;课堂的研讨和展示是基于课前发布的研讨话题,学生需要在课外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并思考,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中的研讨主要围绕方案的可行性、方案比较以及方案深化来进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遇到的困境。

(1)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外进行,课堂内主要用于问题的反馈,知识的内化、吸收、巩固与拓展。通过提问、总结、测试、探讨和展示等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翻转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较高,覆盖面较宽,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把控全局、引领方向的作用。

(2)在“电路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手机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课前,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超星“学习通”软件。教师利用“学习通”在课堂中进行小测验、课堂提问、发布课堂作业等。学生时不时地在课堂中利用手机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也就无暇摆弄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3)传统课堂的课内时间主要用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补习缺失的知识点是不现实的。翻转课堂为增加课堂“学时”提供了可能。教师对学生需要具备的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以图表的方式画出思维导图,最后通过视频的录制,在网上帮学生补习缺失的物理知识。

(4)翻转课堂能够缓解课程总学时减少所带来的困惑。首先将“电路分析”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划分,然后将每个知识点录制成5-7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课前的视频学习代替了传统课堂的课内讲授,即便如此,课堂内的知识内化、吸收和拓展还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对所授内容进行规划和预估,区分哪些精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

(5)由于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较大,如今大多数本科生课程的学习时间都压缩在大一至大三期间。这使学生疲于应付各门课程,无心去思考和探索深层次的、拓展的、前沿的内容。翻转课堂把知识内化吸收、研讨和拓展的环节放在了课内进行。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分组研讨,可以更高效地、更集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

3.“电路分析”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电路分析”翻转课堂的课内形式主要以辅导和研讨为主,人数20-30人为宜。对学生而言,在一个学期内选择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授课的课程数量不宜太多,1-2个是比较合适的。如果翻转课堂数量太多,学生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学业负担加重,学习效果反而下降。翻转课堂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选课时,学生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来选择。

经过几轮“电路分析”课程的翻转,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里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问题:

(1)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学习。要想确保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以下几点是本人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

①学生必须是自愿而不是被迫選入翻转课堂教学班,且在选课之前已充分了解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愿意付出较多的时间来尝试和挑战,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有预期的心理准备。

②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监督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网站应具有视频观看的统计功能,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长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在视频学习上付出的一种鼓励。为了确保视频学习的质量,在视频中设置了一些小障碍。每个视频均设置为不能拖拽,视频中间插入驻点,只有通过回答问题才能继续播放。

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课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经过练习和思考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

④课堂小测验是用来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一种方式。小测试可以使学生重视课前的学习,提高课前学习的效率。

(2)“电路分析”研究的对象是理想的电路模型,所涉及的电路元件种类非常有限,可以用来分析、设计和探讨的电路形式和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因此选择合适的研讨素材,以及如何开展研讨活动,是“电路分析”翻转课堂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研讨的内容太简单,学生不感兴趣。内容太难,存在过度拔高。比较合适的程度是通过努力可以“够得着”。比如,在学习集成运放模块时,要求学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或节点电压法分析包含集成运放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作为拓展内容,要求学生根据需求和指标进行电路的结构和参数设计。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查找,了解集成运放模块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并利用所学的电路分析方法,推导其数学关系。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以仿真大作业的形式完成了分析和设计部分的内容,完成和汇报总体情况较好。但是,放在课堂中进行专题研讨的环节却出现冷场现象。研讨的内容是:查资料了解包含集成运放的电路功能有哪些?利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集成运放的特点推导其数学模型。由于大多数学生未按要求进行课前的相关准备,导致课堂研讨无法进行。这从一点可以得知,如果没有约束,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不够的。所以如果研讨的内容涉及查阅资料或稍为复杂的设计或推导,必须要求学生经过思考整理相关材料,并以演讲或报告的形式来展示,学生必须对自己汇报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在短时间内去理解和评判其他组的报告内容。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成功开展研讨的前提条件。

4.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都先应了解它们的利与弊。在实践中学生反映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翻转,比如数学物理这些偏理论的学科,而“电路分析”课程是一门偏向理论和方法的工程类课程,适合部分翻转。部分翻转比全翻转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在哪些部分进行翻转,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翻转等,这些是我们在后续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歆杰主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8-91.

作者简介:

顾梅园(1979-),女,浙江舟山人,讲师。

猜你喜欢

电路分析传统课堂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解读我校“五字高效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