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我一个惊喜
2019-03-18金玉姬
摘 要: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经验,尝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惊喜;机会
曾看过这样一则漫画:一位长着正方形脑袋的老师正在给一群孩子上课,这群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梯形、椭圆形……真可谓形态各异。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群孩子的脑袋竟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正方形。
看了这则漫画后,作为教师的我不能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克隆我们自己吗?天真的孩子们历经多次“离经叛道”的“教训”后,便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学会了随声附和,学会了看别人脸色行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孩子们都清一色地变成了与老师一样的正方形的脑袋。这不是很可悲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放手,让学生有自我创造的机会,感受自我创造后的成功喜悦。
惊喜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因前两节课,学生有了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经验,所以这节课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带彩纸、剪刀、水彩笔等工具,和小组同学共同推导梯形面积的公式。孩子们兴味盎然,分工合作,剪的剪,裁的裁,拼的拼。大多数小组的同学都能仿照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一个个欢喜得如同叽叽喳喳的小燕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推导方法。正当我欣喜地认为这节课已达到了预期目的时,爱动脑筋的宋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用一个梯形也能推导面积公式。班级里一片哗然,甚至传来了不屑一顾的挑衅声。我也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只见其从容不迫地拿起一个梯形,将其从两腰中点拦腰剪开,并且将剪开的两个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真的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班级内响起了一阵掌声,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同学又在纷纷探求不同的推导方法。原本较枯燥靠死记硬背的公式,在有声有色的拼摆中扎根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也给了我莫大的惊喜和启迪。
惊喜二: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教师评价转换成学生自主评价,变“被动考试”为“主动测评”。
学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多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我要对你们学过的内容进行测试……”话没说完,学生一脸的厌烦,又要考试啊!面对学生的态度,我是气不打一处来:我作为班主任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有一堆的活动,百忙之中给你们出题、批卷都没觉得烦,你们倒先不乐意了!
如此费力不讨好,我图的是什么呢?当然,我是老师,不能和孩子较劲,站在孩子的角度,我进行了反思:一月一大考,几天一小考,不仅学生厌倦,我这个当老师的容易吗?怎样将“两败俱伤”变成“两情相悦”?我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想到孩子们课下模仿老师拿着教鞭指指点点,课上像老师一样领读,课后仿佛老师一样用红笔批改作业……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也来当一下小老师,自己出题,自己批改。当我说让学生自己当考官,给其他同学出题,学生既兴奋又有些茫然。于是,我又为他们指点出题的方法和要求:一,卷面干净,书写认真;二,自己出题,自己会做;三,以书中内容为主,可参考课外资料;四,用黑色笔统一出在A4纸上,写好出卷人。我话音未落,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二天早上,我惊喜地发现目的达到了!学生不负我望,全班完成试卷,不仅题型全,而且书写认真。有的卷子看似一幅画,有三角形的房顶、正方形的窗子、梯形的通路、长方形的门。一个个数据,都能证明他们出题的精心、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有的卷子又是填空,又是選择判断,这可是他们翻阅不少课外资料的成果。我不禁感叹,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以抽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抽试卷,学生兴奋地左挑右挑,好似选择自己命运般小心翼翼地抽着,那种快乐,那种新奇,无以言表。我告诉学生们,你做了谁出的试卷,谁就是你的考官,做完以后找他批阅!教室里的气氛由活跃转为安静,他们专注地答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有的学生做完题后,在仔细检查;有的学生已经找“考官”批改去了。教室里忙而有序,但没有一个闲着玩的,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履行着各自的职责,我相信如果没有这次别开生面的考试,我和全班学生都无法享受到这么愉快的测试。我把自己从繁忙中解脱出来,成为了指导者、旁观者。学生则从厌烦中挣脱出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两情相悦”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不由得想:有时小计谋、小策略会起到大作用、大反响,你给学生一个小小的舞台,学生会创造一个大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青年教师.
作者简介:金玉姬,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汪清县第二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