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玫:真正的钢琴大师
2019-03-18
日前,一条微博深深感动了无数网友——“她60多岁,从来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为了练琴历尽艰辛,甚至给别人做家务……她的巴黎演奏会场场爆满,她演奏的巴赫堪称天籁,她才是真正的钢琴大师!”
微博中的“她”叫朱晓玫。20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艺术家庭的朱晓玫,从小在音乐方面天赋异禀,8岁就在北京的电台中演奏钢琴。可惜的是,1969年,她被下放到农场,一待便是五年。塞外天寒地冻,她并没有愤世嫉俗,反而凭着热情找到一架钢琴,偷偷在农民家中练琴。她的同学黄安伦回忆道:“当时她搞到的钢琴是缺了琴弦的,她竟然用钢丝代替。”艰难岁月里,朱晓玫的琴技丝毫没有荒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文革结束后,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老师听过她的琴声说,你有很好的技术,但音乐完全不对。深受刺激的她,当即决定到美国闯闯,这一闯就是6年,她每天刻苦学习、练琴,靠打工来养活自己。
6年后,当她辗转去往巴黎,再弹一曲给巴黎音乐学院的名师听,这次老师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对不起,我教不了你,你已经很好了。”这位名师教授不仅深深被她的音乐感动,还给她提供非常便宜的女仆房供其安身,并为她找了7处可以练琴的地方。住所和钢琴解决了,几乎就解决了朱晓玫需要的一切。自此之后,她每天的生活纯粹、单一:打工,练琴。
偶尔一次的巴黎家庭音乐会上,她演奏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位老太太听后感动不已,说什么也要把自己在塞纳河边的公寓,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她。
就这样,每天等邻居们上班后,她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家里练琴。后来,有的邻居碰到她,问道:“昨天你弹的是不是斯卡拉蒂的那个奏鸣曲?”朱晓玫听后马上不好意思地道歉,“对不起,还是打扰到你们了。”邻居连连摆手,“不是这个意思,一点都没有打扰,我反而很享受你的演奏。”
1994年,巴黎城市剧院邀请朱晓玫开独奏演唱会,这是她第一次在巴黎演奏。令朱晓玫意想不到的是,平日里“偷听”的邻居们,私下里买了60多张票支持自己。
从第一场音乐会开始,朱晓玫就迅速火了,她每次只弹奏《哥德堡变奏曲》,但场场观众爆满,各种褒誉扑面而来。 她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朱晓玫现象。在巴黎,这对一个演奏巴赫的中国人来讲,是超乎想象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夸赞,朱晓玫却有些慌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听,我很怕把我吹得太好,捧得太高了,那样让大家上当受骗,所以,我不要那么多音乐会,宁愿把時间用在练琴上。”
2014年,朱晓玫第一次回上海开音乐会,她穿的中式长衫已经跟了自己20多年,右肩还磨了个洞。“别人看我,觉得像苦行僧般,我自己觉得却很快乐。以琴为伴,生活简单,对钢琴,我永远不会厌倦。”
香舍丽榭音乐厅,每年都请她去演奏,朱晓玫常常推脱不去。对于别人夸她为天才,朱晓玫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你是不是把精力全都用在了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天才。
谈及未来,朱晓玫希望哪天弹不动了,可以去教学生,把自己多年的学琴体会和走过的弯路,都告诉他们。
热议锐评:那些将梦想做到极致的人,都有着平淡却璀璨的人生。朱晓玫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一首曲,不被浮躁的环境所裹挟,心无旁骛、精雕细琢,日复一日如工匠般对待作品。朱晓玫,中国真正的钢琴大师,当之无愧。
素材运用:一生只做一件事;奇迹;淡泊名利;简单;我的邻居……
(资料来源:网易、搜狐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