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量化体系构建研究
2019-03-18赵萌吴阿明
赵萌 吴阿明
摘要:从培养要求出发,对课程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实施量化标准,形成课程培养标准量化体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对能力目标实施方案采取了“oto”式的创新驱动教学模式,并结合多重测评综合考评的方法,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力目标可视化,能力培养标准化,能力测评科学化。
关键词:课程标准量化体系;“oto”教学模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258-03
一、引言
当今物流业涉及面广,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同。物流人才培养中,课程能力目标、实现途径及能力测评方法怎么构建?没有具体目标量化体系的建立及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空泛教学,能力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系统构建有效的课程能力标准量化体系,构建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及能力测评手段,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可视化适岗能力或具有专业方法能力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能力培养主要理论形式及其局限
1.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与传统的职教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四方面的优势: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反馈及时,评价客观,为标准参照评价。不过能力本位职教中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着重视行为、忽视品德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强调针对具体工作进行培训,使日后的职业迁移性和继续学业受到影响。
2.目标管理教育。目标管理教育就是要求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以史蒂芬奕龙为代表的目标本位教学设计方法。目标本位教学设计思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重目标,缺知识、能力、素质。
(二)能力培养量化体系理念
以能力本位及目标管理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量化体系及创新驱动教学方法。
1.按应备能力及过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量化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制定量化点及权重比,与时俱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度高。
2.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以能力本位及目标管理思想为基础,提出了“需求快递”理念,并以此创新建立了“oto”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在体系文件上有能力培养相关量化体系文件支撑,在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构建具有可持发展的能够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学习方法“oto”实践教学平台。
3.通过教学课程标准化建设,并构建形成培养目标量化考核测评体系,使能力测评具有科学性、可视性。
4.通过建立标准课程体系,可根据不同的对象及对应教学要求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目标明确。
二、能力标准量化体系构建
课程能力标准构建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总体标准设置构架,具体量化标准权重比设置及量化点设置、教学过程监控测评方式等;对每个模块提出能力目标和要求,并提出本模块的应知应会标准以及相应的鉴定标准;通过对相关模块能力标准进行整合,确定一定的综合能力标准并进行相关鉴定;最后提出本课程的综合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鉴定标准。如,针对《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根据课程目标,以学生从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内涵上分,将课程标准分为内容标准和考核标准两部分,对本门课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质”和“量”的标准。即让教师明确本门课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要使学生明确这门课学完后应该知道什么、知道到什么程度,应该会做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以《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建设为例,在课程能力构建上,将遵循以下思路。
1.将课程内容模块划分为应知应会目标,并制定其鉴定标准。明确应知应会目标,即本模块应掌握的知识要求和用于实践达到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时明确应知应会的鉴定办法。课程内容选择与能力要求上,注重加强物流行业与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或操作实务的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目标与鉴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注意应知应会的尽量对应,即将知道的描述与基于实例的辨识与应用能力有机对应,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并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知识单元与系统、能力单元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按质按量完成核心能力构建的前提下,注意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知识来分析和说明问题。此外,根据职业岗位的系统性愿则,同时将本课程模块1—4、模块5—8、模块9—12的内容形成综合性应用能力目标,最后设置课程综合应用能力目标,并均有鉴定办法。
3.本课程能力构建的逻辑图见表1。
4.课程能力标准分布及其权重。本课程共12个模块,应知目标41个,应会目标75个。应知鉴定标准共列出54项,應会鉴定标准共列出60项,具体见表2。
5.课程能力标准及其鉴定要求。
三、能力标准量化体系实施方法
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按需完成模块化的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提出“需求快递”理念,创新实现了“oto”教学平台,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需求与技能相结合。
1.构建量化标准支撑文件。落实各项指标支撑文件。如《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以培养方案及量体系指标为依据,构建完成: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课程实施纲要,课程知识试卷库,课程技能操作题库。
2.构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在能力标准量化体系实施中,提出了“需求快递”理念,创新构建了“oto”实践教学平台——校园快递宝。教师在实践平台中起到指导、引导、共同研讨或协助参与的角色,学生成为自我学习自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主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017年12月,“校园快递宝”实践平台在参加“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快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四、能力标准体系实施测评方法
在能力量体系及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多重测评综合考评的评价方法,能力测评量化,可操作性及直观可视性强。如《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应用能力鉴定成绩由五部分综合测评而定:(1)作业。由知识、能力分解量化指标鉴定为依据。(2)项目评议。以“oto”平台项目及课堂项目评议成绩为主,以权重比确定能力测评成绩比例。(3)职业资格认证。对通过相应要求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的学生,以权重比确定能力测评成绩比例。(4)学科、创新创业或技能竞赛项目。以权重比确定能力测评成绩比例。(5)期末考合成绩。示例如表4及由此表得出的综合能力测评图,见图1。
五、结语
课程能力标准量化体系的主要特色包括两点:(1)课程教学过程有量化标准,教学质量可控性强;(2)课程标准测评多元化,效果清晰可见。
主要创新点:构建了能力培养量化体系实施平台——“oto”创新驱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应用价值及推广途径:研究过程总结选取了课题主持人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教学的成功经验,课程标准体系构建方案及“oto”创新驱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对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了可鉴借经验。
参考文献:
[1]赵萌.物流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陈亮,赵萌.德尔菲法探讨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体系[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2).
[3]赵萌.“oto”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