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2019-03-18闫乐雯
摘 要:本文主要着眼于初中古诗词鉴赏策略的研究,核心就是立足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实际,找到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在于鉴赏策略的提高,重点在于对可实用性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方法策略
一、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但是伴随着初中阶段古诗文内容从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加之中学阶段应试的要求,强调学生机械的背诵,甚至会丧失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丢掉了对古诗文全文意境的感知和领悟,心理上形成负担,不愿意学习古诗词,进而影响整个语文成绩,这时候,教师就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调整思路,不能一直沿用老办法,必须要通过对诗词的创作背景、历史环境、作者的遭遇等方面的讲解,综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例如: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就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处境,才能感悟到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对这首古诗的热爱度,理解以后也就容易记忆了,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越学越爱学。
二、 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培养语感
学习古诗文,朗读是关键,只有反复朗读,烂熟于心,才能前后联系,浑然一体,真正领悟文本。我们一定要把朗读作为基本的教学环节与对文本的赏析结合起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诵读的过程中,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子在思考,不断地碰撞思索,慢慢地对诗歌的意思,也就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古诗词很多注重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过去也是用来配乐演唱的,自然更需要诵读来充实加强文意的。
三、 诗画结合,体会诗歌情境
中学阶段的古诗词,有的会配一些简单的插圖,有的诗歌一拿到手,就给人一种画面感。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充分发挥想象,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场景。既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壮丽景色,又表现了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达了对战友的真挚感情,看到这样的句子,让人会产生很强的画面感,那种依依惜别的情绪,热烈又留恋的情绪,通过远去的蹄印就能显现出来;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该诗首句直诉离情,诗人因暂不能归家使得离情更为浓烈,第二句以秋池迅疾上涨比喻诗人离情汹涌不息,内心更加不能平静,三四句想象来日重逢之时,若回忆起今日分离的苦恼和品味来日团聚时的高兴,必定有一番苦涩又甜蜜的滋味在心头,此诗写的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蕴无限的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中,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像这些诗歌诗画结合,要理解更要加入无限的想象,就会变得有趣味更有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四、 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锻炼情感的深化
文科需要积累,古代诗文内容博大精深,如何让学生从心底里对古诗文产生兴趣、爱钻研,积累优美词句篇目是很重要的环节,摘抄的过程包括了赏析、思考、审美甚至想象的全过程,摘抄之前看一遍,抄写时心中不自觉地去记忆,抄完之后检查一遍,又进一步加深了,记忆这种认知效果,是逐步深化的过程,而长期坚持下去,则会产生惊人效果。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此优美的吟唱在古诗词中非常常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就会自我得到一些心得体会,鉴赏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五、 发挥想象力,找到思想情感的突破
文学作品尤其诗词是作者运用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艺术形象,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这个过程注定离不开想象、联想和虚构,所以鉴赏者在鉴赏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艺术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结合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构思。让学生调动所有的积累,大胆想象穿越千年进入作者生活的时代及特定的历史环境、特定的氛围中,那种场景,登上作者当时站立的亭台楼阁,眺望落日云霞,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忧时伤世,别离愁恨。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王维的诗歌大多是诗中有画,特别适合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学生在了解了王维的思想感情以后,了解了王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灵魂以及向往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精神境界,拉近学生与王维的距离后,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想象中出现了雨后山居晚景和平淡清幽的生活图景,也就理解诗词了。再比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诗人大胆的猜想,夸张的想象,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联想,头脑中飞速闪现出庐山瀑布那壮观宏伟的画面。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始盛开”同样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查找原因,脑海中闪现出大林寺桃花盛开的美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对他们的心灵更是一种陶冶。
总之,古诗词鉴赏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把握,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首先保护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慢慢地积累,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法,教学相长,不断调整改变,让学生在古诗词天地里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印春芳.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高晶晶.国学热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闫乐雯,甘肃省平凉市,平凉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