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19-03-18王丽蓉杨肖

考试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拓展活动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王丽蓉 杨肖

摘 要:随着高中语文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本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融入传统文化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拓展活动

一、 引言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除基础知识外,其中还包含很多传统文化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新教学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二、 高中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与完善的人格。帮助学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中。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本身就有趣味性,含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人物形象等。其中塑造出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这部分知识趣味性十足,可以和高中语文教学融合,提高课堂趣味性;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且底蕴十足,高中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热情,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此外,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直接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

三、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 深挖教材,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古诗文学习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水平。近些年高考语文中关于传统文化考查的比重不断增加,如全国卷中古诗文阅读,各类题型不断丰富:概括、翻译、鉴赏、断句、默写等。选择以古诗文为切入点,可以实现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1. 回归课本。语文教材上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名篇与作品,这些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与文化内容,甚至可以说高中语文本身包含深厚文化价值的教育资源。如《鸿门宴》《出师表》《陈情表》等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感受文化价值;2. 深挖教材。古诗文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人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古诗文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文化的魅力。教授古诗词时要以此为基础,感受遣词造句的快乐,深入挖掘文章蕴含的文化底蕴。

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时,引导学生深入解析题目。这首诗歌属于叙事诗,主要表达作者辞官原因、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分析题目便可以看出,一个“归”字,直接表达出作者主动辞官做民的愉快心情,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作者归家后,利用一个“居”字表达出自己闲适安然、安居乐业的意思;在《涉江采芙蓉》学习时,让学生根据上述思路分析题目。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于题目有了初步理解:“涉江”本身就是渡江,“采”有采摘的意思,联系来就是渡过大江采摘“芙蓉”,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首爱情诗,描写的是古人通过大江采摘花草瓜果送给心爱的人,显得高雅有格调。

除此之外,高中语文课程开展古诗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拓展教学内容,同时详细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经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或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如,《师说》这一文章讲解时,文中主要讲解尊师重道这一传统文化。教师通过分析作者写作意图与背景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传统,让学生对文章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生活、学习中逐渐践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 拓展活动,有效聯系理论实践

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有不少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只是有的表达上较为明显,有的则比较隐晦。更好地将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教材所讲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

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时,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根据当前教学实际和社会实情适当进行延伸,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实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要想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与内容举办一些合适的语文知识竞赛,如古诗词朗诵大赛、成语故事接龙、古诗词默写比赛等;同时在日常授课或课外活动中,可以像学生增加一些经典名著的推介和引用,让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习是能多接触一些中国传统名著,从而自发对中国传统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在无形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如,《林黛玉进贾府》文章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通过原著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并运用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教师通过合理利用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管理学生积极参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每年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网上或者家中老人口中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与大家进行分享和讨论,如屈原投江、赛龙舟等故事,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包粽子、观看龙舟比赛等,在这种传统文化活动中感受到节日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家归属感。

四、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全面发挥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培养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芸凡.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26+33.

[2]施春雨.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9):60-61.

[3]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11.

作者简介:

王丽蓉,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

杨肖,重庆市,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

猜你喜欢

拓展活动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拓展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有效的课堂拓展活动探微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