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浅析

2019-03-18陈金秀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摘 要:时代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最终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是化学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他們喜欢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具备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教师任何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都要尊重一下学生的主体意愿。本文从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分析学生今后发展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建构视角;有效策略;分析;研究

一、 引言

以往的化学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心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自学热情并不高,思维活跃度普遍不足。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难度明显加大,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了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用心建构核心素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诱导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彰显人生的更高价值,这将带领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顺利走向一个更大的成功,同时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

二、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意义

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包含大量抽象概念、推理知识的基础学科,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建议学生用理性态度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地学好化学,真正地爱上学习。化学知识中有大量分子、原子结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意识,先对物质结构有一个明确认识,再按照流程推理相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基本性质、概念、公式的掌握就会越发熟练。高中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为化学物质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在课上进行演示。教师有必要去锻炼学生学习化学的严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可操作的实验,为其核心素养的构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确保各项人才培养得以顺利实施,助推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一) 培养好的科学态度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教师可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下化学的发展史,鼓励学生感受科学家们是如何保持严谨态度探究化学知识的,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的探究学习,学生会慢慢理解化学的神奇之处,他们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化学相关内容,善于用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素养的建构效果会更加理想,教育现代化进程也能随之加快。比如,讲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节内容时,如果教师沿用灌输式的指导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本概念,那么学生势必会表现得非常抵触,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新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化学。如先讲解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科学家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发展史等,指导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步步地扩大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告诉学生:只有养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了严谨的学习方法,才能真的学好这门学科,才能具备更强的主体优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通过化学史激发兴趣,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符合核心素养的建构规律。

(二) 充分认识化学本质

学生学习化学之前,教师应为他们重点介绍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好的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课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关联,国家组织的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就蕴藏着化学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把书本内容与生活实例有机结合在一起,辅助学生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学《氮的循环》一课时,教师可把“氮的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定为研究课题,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实际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氮的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具体危害、防治方法等,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学生逐渐明白认真地学好化学,不断提升核心素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这就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最佳体现。

(三) 课堂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关键,化学教师需要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对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自主探究是取得理想教学成果的好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学生独立的、自主的探究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得事半功倍的课改成效,这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高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一种保障。比如,在学生学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知识点时,我从现存的环境问题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分子构成是什么?(3)如何去开发、利用资源,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产生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之后积极思考、亲自动手解决以上问题,核心素养得到了好的培养,教学效率因此有了明显提升。另外,高中生遇到困难、复杂问题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认知冲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从中鼓励学生创新,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修养就会变得异常容易。

(四) 发挥概念原理作用

化学知识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原理构成的,学生学好了基础知识,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效果会更好。部分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忽视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细致讲解,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这些东西会浪费学生时间。其实发挥基本概念、原理的工具性作用,组织特色的练习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他们从基本知识转向科学知识,了解内容的分类规则,这远比教师盲目的灌输指导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时,学生要先懂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概念“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然后继续进行推理,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再去认识关系式“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都是充分活跃的,方便了教师组织下一项教学活动。再如,先指导学生认识氨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之后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质疑、思考、探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不干扰学生学习,从原理到实验、研究,学生的主体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人才价值,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

四、 结语

总之,建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都是在化学学科视角下进行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观念,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会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17(5):3-7.

[2]岑远康.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思考与探索[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6,11(12):34-35.

[3]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3(15):1-2.

[4]柳张凤.浅谈关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J].读书文摘,2017,14(3):79-80.

作者简介:

陈金秀,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