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高中政治课人文素质教育探究

2019-03-18邵晏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摘 要:单纯的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都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比较缺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资源,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们在领悟科学精神的创造性时,才能体味人文道德修养的塑造性。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核心素养;传统美德教育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将人类的优秀文化通过知识传授、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即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自己)的关系,即如何做人。

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启示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相比西方教育对理性的追求和对科学精神的信仰,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但包括经典典籍的阅读背诵,更强调要有“德”,即文质彬彬、知书达礼、孝顺忠诚、信守承诺等有文化有教养的品质。

单纯的科学精神和道德情怀都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应该要通过德才的双向培养才能全面体现人文精神,应该吸收东西方教育的精华,既有科学精神的创造性,也有道德修养的塑造性。

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人文素质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连,折射着社会的变化。教育环境决定了学生具有何种精神素质。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比较缺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必要性。

第一,家庭及周围环境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依然受限于有限和低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目前,我国的国民的科技水平、文化素质总体不高。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世界日益联系紧密的过程中,网络游戏中虚拟世界、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影响很大。西方教育中过度注重自然科学忽视对人道德修养的培养模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何创设让学生同自己的心灵对话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这是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并努力完成的使命。

第二,从学校方面看。目前对一流高校的热衷等功利性的评价使得不少老师和学生们不得不放松甚至放弃人文知识的教育、学习和掌握,更谈不上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培养。学习吃力的学生忙于应付考试科目的学习和考试,其他知识无暇顾及,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可能性极为微弱,不少教师扛着“科学主义”的大旗,在知识、能力训练题中该选哪一个题肢,为什么要选等问题作讲解前的酝酿,一方面把知识、能力训练做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无暇考虑和顾及对学生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以及对学生人格与个性的教育遭到冷落。这些都造成了中学生人文素质滑坡和水平降低,也限制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全面提高。

第三,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造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和谐而健康的人,人文素养是目前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党和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要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本身富含人文学科知识,思想政治课堂是加强以思想道德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同其他人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能求真求善求美,能增强相互合作,提高精神境界、精神修养,实现理想人格,巩固正确的信仰信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在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充分利用政治课课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达,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并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之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体分析模范人物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具体感知模范,可亲可敬,易于接受,易于模仿。

第二,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人文素质,加强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基于学科特点,政治教师本身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人文素质重要性的了解程度普遍较深,对人文素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施的迫切性也更高。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其他人文素養的教育,教师自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注重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展示和引导,具备这些特质的老师无疑又是极具个人人格魅力的。注重文明礼仪、业务精湛、出口成章、温暖关爱、时时闪烁人文光辉而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在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方面一定也是效果明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提升就水到渠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运用学科优势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学校教育离不开家校联系,离不开家长对学校老师工作理念的支持和配合。时代飞速发展,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真正了解并适应这种变化的家长并不多;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不自觉地沿用了上一辈教育他们的方式去教育管理孩子;或者完全背道而驰,用西化的思想放纵孩子自由发展,失却了对教育起码的尊重,片面突出个性发展,甚至宣扬并践行为个人成功逾越道德底线的精致功利主义,与人文素养的要求完全格格不入。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更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更是让家长日益焦虑,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得要领,这部分的教育不断让位于对一流高校的盲目崇拜和关注。政治教师要及时通过家长会、社会实践、微信群、QQ群等途径向家长普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让家长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助推学生向更高层次提升,在学识增长的同时,道德精神层面也同步发展起来。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贯彻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内在的优势。高中政治课学科本身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通过高中政治课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社会实践等活动课,可以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较为广阔的教育环境,灌输和提供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从而更好地树立人文精神。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注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未来社会需要人文精神,教育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政治课教育应该从单纯知识与能力的肢解与枯燥训练中走出来,从功利主义中解放出来,渗透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素(英国).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3]朱琳.重庆师院.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作者简介:

邵晏,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