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 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9-03-18陈小霞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教学深入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 前言

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在实际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改革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可以在思考核心问题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索。在本节课知识讲解中,教师要注意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可以深入地感受知识背后的规律,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定”,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制定规则的注意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问题探索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二、 游戏化引入

在进入课堂后,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进行课堂引导。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戲活动,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填写“我的朋友坐在 ,他(她)是 ”学生在写好以后,教师为学生展现以下内容“北边、旁边、第3排、第4排第3个”,如果让你从这些内容中选一个来猜测他的朋友,你愿意选择哪个进行猜测。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表示愿意猜测“第4排第3个”这一个,因为其他几个给出的信息太模糊了,不能判断,而“第4排第3个”这个更好判断。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会初步感受到如何利用行列结合来判断位置,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确定位置

在正式进入课堂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来说说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从竖排、横排的角度进行思考。

师:如果只有一竖排,你能表示出这位同学的位置吗?如果只有一横排你会表示这个同学的位置吗?

生:从竖排看,这位同学从前到后数在第2个,从后往前数在第4个。从横排看,这位同学从左向右数在第3个,从右往左数在第4个。

师:在只有一排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学过可以通过“第几”来说明,那么在好几竖排、横排的时候该怎么表示呢?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自由表达,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这样的内容“左起第4竖排前起第2个,前起第3横排左起第3个……”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指引,就会学会面对好几竖排、横排的时候该怎么表示某一个同学的位置。然后教师将列、行的概念引出,由于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在交流上有一定困难,为了便于交流,在数学上把竖排称作是“列”,将横排看作是“行”,数学上确定列时,经常会从左到右数第1列、第2列……在确定行时,会从前到后数第1行、第2行……同时为了表达的规范性,在表达的时候,往往先说“列”,再说“行”。

师:根据刚才学的内容,可以将某一同学的位置准确表达出来吗?

生:第4列第2行、第3列第3行。

师:通过行列结合的方式,准确地将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写出来。

这样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就会逐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会如何更加准确、规范地进行表达。

四、 数对表示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行、列结合的方式,将某一个位置表达出来,但是在数学表达中,一方面要做到准确规范,另一方面还要求表达得更加简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可以表达得更加简洁?以第4列第2行为例进行尝试。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表示可以通过“4列2行、4.2、4,2”等方式进行表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示,对于“4列2行”可以进一步简洁,因为我们已经规定了先说列后说行,就不需要再对列、行进行表示了,如果写出“4.2”很容易与小数4.2混合。其实“4,2”已经与数学家提出的方法十分接近了,数学家是在“4,2”的外边加了一个小括号,也就是“(4,2)”,那么大家谁会读这个数呢?

学生大胆猜测可以读作“括号4逗号2”。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引,大家这种读法比较麻烦,不利于交流,写的时候要将括号、逗号写出来,读的时候不需要读出来,读作“数对四三”就可以了。然后教师用数对将几个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并让学生进行读写。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学生就会意识到数学要求在准确、清楚的表达上进行合理优化,学生在进行读数对时,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读,然后让学生在错读中感知正确的读法,这样就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小明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买的座位是5排4座,那么5排4座可以看作是数对吗?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就会意识到5排4座就是数对的意思,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让学生可以意识到穿过形式看清本质,加深学生对行、列结合确定位置的原理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满足了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在问题探索中更加积极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潘小明,吕传汉.用核心问题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教学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163.

[2]杨仁云.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南北桥,2017(17):166.

[3]丁虹.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174.

[4]潘灿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9):186.

[5]赵书珍.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5):151.

作者简介:

陈小霞,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湖前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