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里梅根“世纪婚礼”之社会影响探析

2019-03-18游洪南文华珍

考试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

游洪南 文华珍

摘 要:2018年5月19日,英国王室的哈里王子迎娶美国演员梅根.马克尔,这场“世纪婚礼”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隆重举行。有媒体评价梅根与哈里的婚姻,是灰姑娘式的逆袭故事。本文将对哈里梅根的“世纪婚礼”进行探讨,分析英国人如何看待哈里王子结婚,探讨这场最浪漫的、最特别的王室婚姻对英国王室和多元化社会的影响,探讨并分析中国学生如何看待这场婚礼。经研究发现,学生们对英国社会、制度和文化有比较基础的了解,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識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现象与本质进行分别、辨析。这种探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中西文化比较》注重跨文化比较和交际,课程跟上时代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英国皇室;英国社会文化;中西文化

一、 背景介绍

今年5月19日,英国哈里王子大婚,新娘是美国演员梅根·马克尔(Meghan Markle)。这场“世纪婚礼”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隆重举行。英国王室的婚礼向来备受世界瞩目,这一次也不例外。王子大婚为温莎小镇迎来不小的观礼人潮。英国警方估计,当天有超过10万人涌进温莎城堡。据美国《世界日报》报到,尼尔逊收视调查显示,全美有超过2900万人通过现场直播,观看这场英国皇室喜庆事件。

这场婚礼与往常的皇室婚礼相比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新娘与众不同的身份。英国皇室向来对选妃条件严苛,要确保英国皇室的纯正血统。但是这次新娘梅根.马克尔所具备的条件不但与王室择妃标准相去甚远,还“触犯”了王室禁忌。她离过婚,比哈里王子大三岁,还是非洲裔黑人血统。梅根的父亲是荷兰裔爱尔兰人,母亲是非洲裔美国人。梅根在好莱坞也只是个三流演员,曾出演过美剧《金牌律师》,在其中全裸出镜,还有不少大尺度的激情戏。据《大西洋月刊》报道,36岁的梅根·马克尔是自1936年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引发宪法危机以来,第一个与英国王室成员结婚的美国人。因此,研究哈里梅根婚礼的社会效益及深远影响就显得较有意义。

本人担任了一门专业课程《中西文化比较》。该课程提倡从不同角度满足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多元化知识需求”,开拓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有时候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资源,找到一些知识类文化类的主题,督促学生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深入学习。在今年的任课过程中,最后快结束课程的时候(5月下旬结束课程),英国的哈里王子大婚。学生们对皇室的王子婚礼非常感兴趣,也对新娘新郎的故事很感兴趣。但仅仅局限于新娘新郎的爱情故事也未免过于肤浅。于是我给学生们布置课后任务,请他们去查阅各种资料,搜索各种网络资源,从王子爱情故事、风俗习惯、政治制度、英国皇室历史、女王地位等等角度,来对这件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和讨论。为了检查学生们对皇室婚礼王子婚姻的理解,期末考试我专门出了一个相关的主观题,还针对中国现状,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

二、 王子婚姻对英国王室和多元化社会的影响

(一) 英国王室存在的理由和对英国的影响

哈里王子与美国演员梅根结婚,这场世纪婚礼,引起了全世界目光的关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场婚礼享誉世界?那首先我们得了解英国王室存在的理由和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英国王室是迄今为止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君主不再独裁,虽无实质性的权力,但仍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作为国家象征,他们的所有行动都必须符合人民的道德标准,要是英国民众的典范。英国皇室对英国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王室不干预政治,但仍然与时俱进,既亲民、又开放,而且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最容易带来好口碑。王室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大大增加了英国在全世界的曝光度。更重要的是王室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没有第二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有这种效应。每年到白金汉宫旅游的人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威廉王子大婚吸引全球媒体,哈里王子和梅根的婚姻依然全球瞩目。

(二) 王子婚姻对英国王室和多元化社会的影响

梅根不是个普通的新娘,她不仅像威廉王子的妻子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米德尔顿那样原来是个来自富裕家庭但没有皇室根源的“平民”,也不仅是因为她引领着时尚潮流。她的形象是一位36岁的离婚女子,一个有着黑人血缘的女演员,是一个有进步的政治态度、混血、主张女权主义的美国人。这些都成为影响全球的“梅根因素”。梅根在描述她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坦率地谈论自己的家庭背景、种族、职业和女权主义的议题。她在2015年接受法国时尚杂志《Elle》(中国名为《世界时装之苑》)采访时,谈论了她的族裔身份,称身为黑人并为此斗争感到骄傲。

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认为,哈里王子和梅根结婚是英国黑人社区的一个重要时刻,表明英国社会正变得更加平等和融合。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哈里王子和梅根结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位历史学者认为,它代表着英国王室向民众特别是向年轻一代发出的信息,打破过去所谓英国文化与黑人文化相互排斥的观念。但英国曾有过奴隶贸易、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历史,一场王室婚礼本身也许难以带来彻底的变化。伯明翰城市大学研究黑人历史和种族关系的助理教授克辛德·安德鲁斯认为,这场婚礼算不上一个大事件,对英国社会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他认为,种族主义在英国是根深蒂固的,并不会因为一场王室婚礼会有所改变。总体来说,英国大多数人都对这场婚礼持积极态度,也有人认为这与黑人在英国的社会地位提高并无关系。

三、 中国学生怎么看哈里王子结婚

《中西文化比较》是英语专业和商英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探讨中西文化的林林总总,突出中西文化对比特色,从多个视角探索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各自特点。因此,哈里梅根大婚这种重大事件很容易进入这门课程师生共同讨论的范畴,成为可以挖掘深度同时辐射广度的议题。为了检查学生们对皇室婚礼王子婚姻的理解,期末考试我专门出了一个相关的主观题,还针对中国现状,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题目的内容是:“5月19日,非裔美籍演员梅根·马克尔与英国王子哈里成婚,被认为是现代灰姑娘的故事。请运用你对西方文化的知识,比如美国和英国文化的知识,讨论为何梅根能成功地嫁给哈里王子?你对这场独特的婚姻有何看法?你觉得在中国类似的奇迹可能发生吗?为什么?”同时,为了让学生讨论问题不跑题不天马行空地讨论,也考虑到学生属大一学生,用英文深入地讨论时政问题可能还有难度,本题我还添加了一项说明:“请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讨论,回答问题时中英文兼可。”

我们来看看大家回答的情况。第一个和第二个小问题属于调查学生对梅根哈里成婚的看法,问的是“为何梅根能成功地嫁给哈里王子?你对这场独特的婚姻有何看法?”学生们的回答首先认可他们的情感因素,认为是因为两个人相爱才使婚姻有了可能。再从文化的角度,学生们讨论到了几个要点,比如英美国家文化相似,思想比较开放,西方国家崇尚自由、民主、公平,英美两国交流比较密切、畅通,两国人民对婚姻持有更自由更开放的观点,等等。还有学生从英国的政治制度讲起,说明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王室并无实权,王室只是身份的象征、民族的精神纽带,有学生指出,英国王室也需要接受新的东西,对于王室而言,吸收新的血统打破一贯的守旧风格,展现给民众一副新的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潮流的形象,对王室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学生的这些回答基本上涵盖了哈里梅根成婚的主要原因,学生们的分析见解能力还是相当不错。

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调查学生对文化触类旁通的能力,鼓励学生从英国现象反思中国现状,探索中国文化本源和现代文化发展的走向。问题内容是:“你认为在中国类似的奇迹可能发生吗?为什么?”此题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可能性做出回答,然后对其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进行原因的分析与阐述。此部分为发挥题,学生答题范围相当广泛。先看看学生对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判断。答案出现了相对一边倒的情况,认为不可能的学生人数为70人,认为可能的学生人数为35人。笔者对学生们列出的不可能性作出总结,发现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1)孔孟之道的社会体系。学生颇具文化底蕴意识,从深层次讨论奇迹发生的不可能性。他们认为,中国遵从孔孟之道,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不是很开放,因此发生类似婚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2)门当户对的家庭观念。门当户对被学生们多次提及,大多数同学认为门当户对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婚姻向来需要听从父母意见,是两家人的磨合及考量,新人双方在家庭背景、学历等方面大致相同的时候,才能被大部分人接受,才能更好地解决房子、车子、教育等问题。(3)整个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学生讨论问题还是比较深刻,不仅从社会体系上进行探讨,还从社会阶层上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在中国一般不同阶级的人一般不会在一起,高贵的阶层是看不上低阶层的。而演员这一职业,就是戏子,有人说戏子这个工作不可靠,有人说戏子地位低,总之戏子不可能嫁给王子类的高贵人群。(4)女人地位问题。因为梅根是个离婚女子,还有一些学生从妇女地位进行讨论。这些同学也许有些是男同学,思维深刻敏锐;也许有些是女同学,要求女权解放。他们提到,在中国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远不及男人,自古直至近代,要求女人死丈夫后依然守寡、守节。现代社会离婚后的女人通常被异样看待,中国对二婚女子有歧视。有学生甚至明确指出: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要想嫁给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有钱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自己不介意该女子离异的身份,父母这关仍然会是个大问题。

我們再来看看学生认为类似婚姻奇迹可能发生的回答。认为可能的学生有35人,占了1/3,年轻人对前途充满热情和变革的动力,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但他们的乐观绝不是盲目乐观甚至是空穴来风,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支撑自己的想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探讨角度:(1)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他们认为以前婚姻需听从父母安排,但现在自由恋爱,人们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既然是真爱,还是有可能实现这种奇迹。还有人说自古就有这样的爱情故事,甚至有学生以习大大和彭丽媛为例证明一切都有可能。虽然我个人认为这种例子未必合适,不过回答问题提出论据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例子去支撑,学生们的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嘉奖。(2)中国文化兼容并包,使奇迹成为可能。学生们特别指出,中国友好善良、乐意向别的民族学习,中国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东西,中西文化融合加深。(3)中国社会发展也让奇迹成为可能。学生们都意识到中国正在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开放和成熟,传统的封建思想已经渐渐远去,越来越多打破传统的事情发生,10年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有了可能性。

综合学生们的讨论,我们发现学生的讨论层次还是比较深的。无论是认为可能还是不可能的,都能从中国深层文化、社会体系和制度、中国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讨论。而且,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我发现,虽然有2/3的学生认为在中国类似的婚姻奇迹不可能发生,但其中也有不少学生顺带说明了一个要素:中国越来越开放,阶级观念淡化,越来越提倡恋爱和婚姻的自由。言下之意大概就是,继续这样的态势下去,奇迹的发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学生们的回答是非明确且比较周全。

四、 总结

我们从哈里梅根相识相恋到梦幻般的婚礼隆重举行,可以看出英国社会的一些层面,也可以看出英国王室在逐渐走向平民化,越来越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们对这一特别事件进行分析,从英美社会与文化角度,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是《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有益的尝试,也有效地检验了学生们对所学内容消化的程度。学生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现象与本质进行分别、辨析,再返回头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和思想看待我们中国文化,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741573/Prince Harry Meghan Markles Royal Wedding beat Wills Kates 26 million viewers. html?ico=amp comments addcomment (2018-07-11).

[2]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E5O

TcxMw%3D%3D&chksm;=83ec217db49ba86b06860f8f4aa

1df6a914c44024b039c58ab839f96c302e041fc774c570a4b&idx;

=2∣=2649859699&sn;=7094413fcb0ff76770199f58a30f7e3e

(2018-07-11).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5.

[4]https://ruvideos.org/s/royal%20wedding%202018(2018-07-11).

作者简介:游洪南,副教授,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华珍,讲师,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当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李安电影《推手》为例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中西文化的异质共生——以英译《浮生六记》为例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基于中西文化比较的版面网格系统设计方法论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