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 溶于其中
2019-03-18黄淑芬
摘 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有着较大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参与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围绕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初中生物;实施策略
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一、 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 个体的需求
生物科学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人类要想改造大自然,取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生物学进行研究。通过生物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身的生理功能,还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生物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这样也有助于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二) 社会的需要
现如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生物圈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所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那么通过生物学习,学生就能够对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联系有所了解,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三) 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非常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对生物教师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所以生物教师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要尽可能摆脱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与观点。
二、 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参与式教学非常重视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围绕“尿的形成和排除”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利用电脑来进行动态的显示,这样可以使知识点变得更加地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比如,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在网上搜寻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之类的文章,并让他们发表到校园网论坛上。如此一来,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激励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二)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在生物教材中,有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供学生利用课余的实践进行探究,这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故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之中了解知识。如,在“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怎样才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酸雨,在实验过程中,除了用小麦种子,还可以用什么种子?并且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材料。此外,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问题的探讨。这样一来,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就能够得到共同的提升。
(三) 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的全面,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它有一个较大的特点,那就是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之时,他们更倾向于学习一些自己亲近教师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并且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生物学中感悟人生。
如,在围绕“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景象,如展示繁花似锦的自然景象,使学生在美轮美奂的情境中流连忘返。当为学生讲述开花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创设“花开花落”的情境,并让学生了解花开是一种美,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是,花的凋零也是一种美。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爱护大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此一来,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会得到正确的引导。
(四) 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法
对于青少年而言,游戏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如,在围绕“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食物链与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是其中的重难点,但是许多学生都很难区分这两个概念,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课前组织学生描绘以下几种图画卡片——空气、阳光、土壤、水等,然后让学生扮演这些角色,再让扮演各种生物的同学围成一圈,以代表生物圈,而教师再表示地球。接下来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吃什么?”。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再用绳子将回答对象连起来,从而形成一个食物网。然后再加上空气、阳光等,从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接下来,教师再让一些同学扮演灾害,并让他们进入到这张网中,那么受到灾害伤害的系统成员就要离开。而这些成员离开之后,就会影响到食物网中的其他成员。通过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学生对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就会更加地了解,就会认识到人类需要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结语
综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是个体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就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主编.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君华.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03(6):8-9.
[3]林峰.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黄淑芬,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