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开放以“评”促学
2019-03-18黄燕媚
黄燕媚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它的性质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单纯使用传统纸笔测试来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应该多元开放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学力评价、过程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评价;学习水平;学习自信;德育活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决定了德育过程中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教育改革实施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多学校依然习惯使用试卷分数测量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得出的结果片面性、表象性较强,可能掩盖学生内在真实的道德素养。教师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成效的评价,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學生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并考虑他们已有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将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进行评价。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者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掌握学生学习水平,客观真实地实施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听讲状态下,学习效率是偏低的。压抑、无趣的学习氛围更是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是否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等特点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中应该有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的计划和实施的措施。特别是要确定全班学生的学习力的平均水平,当教学内容高于平均水平时,可能会激发部分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后进生很可能无法接受,甚至不知所云而放弃对课堂的参与;但若只照顾中下水平学生,聪明的学生又可能会因为无聊而对课堂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确定整个班级的平均水平,才能把握教学的尺度和自己的讲解的层次。这就是所谓备课时要“备学生”。只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面等等,才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及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
道德与法治又是一门实践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但是文本教材的创设只是一种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的力量比较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日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并从不同角度提供一些范例,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让其面对真实的自我,提升自我。
如教学《节约水电资源》,在“节约用水我能行”的环节中,我利用情境的创设,展示给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水,一个月一家三口就用了10吨水,虽然是区区24元人民币,但如果每家每户都这么用水,那么,水资源将会变得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呢?紧接着在小组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环节中,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尽管他们的答案并不完美,但是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二、善于利用语言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句恰当的评价语,能激起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能激发他们对自我的认可与参与的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心关注每个学生,及对他们在课堂各环节的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提醒、肯定、鼓励与评价。一要改变人称,注意语态。比如:“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老师又重新认识了你!一个努力勤奋的你!”二要注意语言的儿童化,贴近学生,也要体现个性,不只是简单地使用“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简单的评语,敷衍了事,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三要采用针对性的评价,促进发展。“你是节约用水的好孩子”“你肯定是节水小能手”“水娃娃一定最喜欢你”“上课回答问题再响亮点,再自信点” ……这些评价语言,都是对学生参与课堂情况的即时性评价,也是一种课堂信息的反馈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用不同方式评价学生,鼓励他们,形成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如果说精彩的课堂如同师生共同烹调的一场“盛宴”,那艺术的评价语言就是那佐餐中必不可少的调料,使课堂生辉,让师生回味。
除了要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教师还要利用肢体的语言来表达,如一个肯定的大拇指、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肯定的点头致意、一个亲切的摸头动作,为学生的发言而领头鼓掌,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赞同、同学的认可。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
三、采用不同评价方式,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以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他们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我经常听老师们开玩笑,某某同学如果不纠结于他的学习成绩,他就是一个活泼、可爱又温暖的孩子;某某同学学习不好,但是绘画技术非常棒,手工好,体育也不错,还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某某同学参加街舞比赛获奖了,但是学习一直上不去……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考出我们想要的好成绩,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孩子,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要求我们在一种自然的生活情景中捕捉真实的德性信息,进行个性化发展评价。我们要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学生的信息,并充分考虑不同评价方式,针对不同评价主体的时效性以及评价主体的差异性,采用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作品分析、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法,多途径、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记录学生成长、进步的足迹。客观、多种形式的评价,有利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合学校德育活动,丰富道德评价方式
新课标强调:纸笔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避免把纸笔测试当成是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并以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作出评价。为此,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评价方法有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即使是考试也应采用多种方式灵活组织进行。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与学校德育活动衔接,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来进行。
比如,学校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及“雅行学生”“学校之星”评选等,都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相互配合,有助于把课程的学习内容融入实践中去。我把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与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礼仪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科技之星”等,并设计与之相符合的内容。如“礼仪之星”的內容:一是注意个人礼仪、形态礼仪,做到穿戴整齐、洁净;行为礼仪:坐、站、行等动作要文雅、大方;语言礼仪:说普通话,用文明语言,不讲脏话、粗话。二是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长辈,懂得关心家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在学校,要团结同学,热心助人,有集体荣誉感;在公共场合,要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尊重他人,不喧哗。评价要求分三个等级:态度认真并且能严格要求自己;态度认真并能努力达到要求;有待提高,无法达到标准。
除了“校园之星”的评选,我还设计“‘我的礼仪评价表”等,如下表所示,定时设定训练要点,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来评价学生文明行为,以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
除了结合学校“校园之星”的评选,我还结合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习礼教学,结合“文明礼仪教育月”“传统教育月”“我们的节日”“红领巾心向党”等德育主题活动,切实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多彩的活动,并结合活动对学生道德修养进行客观、多角度的评价。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与德育活动密切联系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获,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结语
道德与法治的学科评价并不只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参与与发现、活动与体验都是学生学习的生动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者对该学科的评价,我们要以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多元地、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学生学习水平;同时要进行客观评价,利用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结合德育活动、丰富道德与法治评价方式等,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评价观,以“评”促学,以评“励”学,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 川.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宁仁梅.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澳)约翰B·彼格斯,(澳)凯文F·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组.小学品德、生活与社会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